張金花,唐友亮,劉 萍,袁 夢
(宿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中國制造2025”是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我國作出的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而數控機床就是“中國制造2025”明確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數控機床是“工業之母,精度之王,國之重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裝備。智能制造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對具有數控技術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頂崗式高素質復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1]。課程思政背景下宿遷學院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數控技術”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數控技術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夠在智能制造相關領域從事理論研究、工程科研開發與組織、管理、維護等,能夠具有認真嚴謹、愛國敬業、遵紀守法、精益求精、團結協作等“工匠精神”[2]。項目組分析了目前數控人才市場需求和數控人才的知識結構需求,分析了該課程目標、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重要性,積極探索該課程章節知識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并實施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努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理念。
隨著數控機床在制造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及智能制造的提出,企業對數控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主要體現在軍工制造業、模具企業和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等,這些行業對實際崗位上的藍領層、灰領層和金領層所要求掌握的知識結構不盡相同[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數控技術有關人才缺口達60萬以上,存在月薪6 000元難聘數控技工、年薪16萬元招不到模具技工等現象。雖然每年有一批從大學、高職和中職的機電類等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但缺乏豐富的工藝、加工、維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吃苦耐勞、刻苦鉆研能力欠缺,工作責任心和耐心不夠,難以滿足某些企業需要的“理實一體化、德智一體化”的頂崗式高素質數控復合型人才[4]。
“數控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在智能制造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開課專業廣、學生人數多、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的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認識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知識融合、機電知識融合的重要性,為今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打下基礎。宿遷學院教學大綱制定的本課程目標如下。
1.2.1 知識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典型數控系統品牌的數控機床結構、組成、特點、使用范圍、發展及趨勢、數控加工軌跡控制原理等,能夠初步了解數控機床在現代制造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具有分析當前企業對數控加工的市場需求能力。
2)學生能夠掌握典型數控系統品牌的數控機床和加工的工藝特點及數控加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能夠根據零件圖特點及加工要求設計合理工藝方案,具有從零件結構特點分析選擇刀具、切削用量、裝夾方案、加工方式等能力。
3)學生能夠掌握非圓曲線的數值計算方法,能夠根據零件圖計算出相應的基點、節點坐標數據,具有從零件圖紙提供的尺寸數據分析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能力。
4)學生能夠掌握三軸以內典型數控系統品牌的車床、銑床等手工編程方法,能夠根據零件圖紙設計合理工藝方案并完成程序編制,能夠應用數控仿真軟件及數控機床進行零件加工驗證。訓練和培養學生制定數控加工程序以及應用輔助數控編程軟件的能力和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嚴謹工作作風的整體能力。
1.2.2 德育目標
1)使學生明確數控機床的發展現狀,激發科技報國的國家情懷和使命擔當。
2)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數控編程技能和數控機床的操作技能,培育具有奉獻、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的職業素養,實現與企業崗位要求“零距離”。
3)在數控仿真軟件模擬實際數控機床的操作過程中,使學生注重數控機床操作規范、安全生產等事項,強化學生守法意識。
4)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與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課程目標分析,教師應明確傳統“數控技術”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下“數控技術”課程教學內涵的不同,提高自身整體課程思政的認識度。教師應明確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講授專業知識,還要注重思政教育,讓學生明確將來要成為什么樣崗位需要的人才,如何成為頂崗式高素質人才等。
根據本課程各個章節知識結構特點不同(即有的章節偏于理論,有的章節偏于實踐,更多是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融合),教師授課時應在保持課時不增減的前提下,分析學生思政教育缺失情況,潛移默化地引入時事、政策及典型“工匠精神”案例,精選、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項目組已梳理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并完成相應的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元素融入
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課上”注重利用項目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仿真教學等多種混合教學[6],著眼于企業崗位實施加工任務的角度,從項目分析—項目相關知識—項目實施各個環節自然融入奉獻、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通過項目化教學模擬企業崗位工作過程(即以任務為驅動和解決問題為學習和研究主線),讓學生從一體化教學中不僅能夠獲得扎實的數控技能[7],還可以培養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勞動者。“課下”利用宿遷學院網絡平臺、微信平臺傳播思政元素,融入一些在數控機床崗位上默默付出、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典型事跡,鼓勵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發表對所發布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此部分學生參與及完成情況也將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實現把專業內容和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自然融合,全方位地培養不同層次和不同能力的高素質數控人才。
近年來,課題組成員通過教學摸索和思想政治學習,探索企業數控車工、銑工、繪圖員、工藝員、編程員等崗位需要具備的“工匠精神”和數控專業技能培養高度融合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做到實處,以培育一批企業愿意留、企業留得住、有創新創造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