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王超 唐海霞 景香香 鐘文津 張潔 邱杰
(1海南省人民醫院 海南醫學院附屬海南醫院超聲科,海南 海口 570311;2海南省中醫院超聲科)
慢性腎病(CKD)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其中心血管疾病是CKD最常見并發癥之一。但部分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癥狀不典型,且左室射血分數(LVEF)可表現為正常,故傳統超聲心動圖較難早期準確診斷CKD患者心臟收縮功能異常,因此早期發現心臟收縮功能異常并對癥治療對減少CKD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改善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自動功能成像(AFI)是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衍生出來的超聲新技術〔1〕,對于早期定量發現心肌局部及整體收縮功能異常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應用AFI技術,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各節段及整體應變值,并與臨床參數進行相關性分析,探討AFI技術在評價不同分期CKD患者左室縱向收縮功能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海南省人民醫院及海南省中醫院就診的CKD患者200例,根據美國國家腎臟病基金會的腎臟病生存質量指導(K/DOQI)分期,將CKD患者分為5期,根據腎臟病飲食改良試驗(MDRD)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GFR)。CKD患者分為3組,CKD 1~2期組62例,60 ml/(min·1.73 m2)≤GFR<89 ml/(min·1.73 m2);CKD 3期組64例,GFR 30~59 ml/(min·1.73 m2);CKD 4~5期組74例,GFR≤29 ml/(min·1.73 m2),所有患者未進行透析治療。另選取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排除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等嚴重心臟病、無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等。受試者均知情同意。
1.2臨床資料 收集研究對象性別、年齡、體表面積、心率、血壓等一般資料,采集血清,檢測血清肌酐,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甲狀旁腺激素。
1.3儀器與方法 應用GE vivid E95超聲診斷儀,配備M5Sc探頭,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幀頻60~90幀/s,入院48 h內行圖像采集,受檢者采取左側臥位并連接心電圖。為保證圖像質量,囑受檢者平靜呼吸,必要時屏氣,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室間隔舒張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張末期厚度(LVPWd),運用Simpson法測量LVEF,計算相對室壁厚度 (RWT) 及左室質量指數 (LVM),RWT=IVSd+LVPWd/LVDd , LVMI=左室質量 (LVM)/體表面積 (BSA),LVM根據 Devereux公式計算:LVM(g)=0.8 ×1.04×〔(LVDd+LVPWd +IVSd)3-LVDd3〕+0.6。 BSA(m2)=0.006 1×身高(cm)+0.012 8×體重(kg)-0.152 9。獲得動態的三個心動周期心尖左室長軸、 四腔及兩腔心切面的圖像,采集左室心尖五腔心的主動脈血流頻譜靜態圖像存盤。
打開AFI測量軟件,首先分析左室心尖長軸,在收縮末期手動選取二尖瓣瓣環和心尖三點心內膜,軟件自動生成感興趣區,調整感興趣區寬度使其與心肌厚度一致,準確選取主動脈瓣關閉時間點,軟件自動逐幀追蹤感興趣區心肌運動得出結果;同法分析心尖四腔心和心尖兩腔心,AFI軟件將自動得出左室整體峰值縱向應變值(GLPS)及左室17節段的局部縱向峰值應變值(LLPS)牛眼圖,分別是基底段前壁(BA)、前間隔(BAS)、后間隔(BS)、下壁(BI)、后壁(BP)及側壁(BL);中間段的前壁(MA)、前間隔(MAS)、后間隔(MS)、下壁(MI)、后壁(MP)及側壁(ML);心尖段的前壁(AA)、間隔(AS)、下壁(AI)、側壁(AL)及心尖部(Apex)。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5.0軟件進行χ2檢驗、LSD-t檢驗、Pearson相關性分析。
2.1臨床資料與常規二維超聲結果分析 各組性別、年齡、體表面積及心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KD 1~2期組、 CKD 3期組及CKD 4~5期組血壓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4~5期組及CKD 3期組血壓高于CKD 1~2期組(P<0.05);在血肌酐及甲狀旁腺激素比較中,CKD 1~2期組、 CKD 3期組及CKD 4~5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CKD分期增加,血肌酐及甲狀旁腺激素數值越來越高(P<0.05),見表1。LVSd、LVPWd及LVWI在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內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3期組、CKD 4~5期組LVDd較對照組明顯增大(P<0.05),且CKD 4~5期組顯著高于CKD 1~2期組及CDK 3期組(P<0.05);CKD 3期組、CKD 4~5期組RW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LVEF較對照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各組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各組常規二維超聲心動圖結果比較
2.2左室各節段及整體收縮期縱向應變值結果分析 CKD 1~2期組與對照組比較,BS、MS、BL、ML及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3期組與對照組比較,BA、BAS、MAS、BS、MS、BI、MI、BP、MP、BL、ML、AL及A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4~5期組較對照組,除AI及Apex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余左室各節段應變值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3期組與CKD 1~2期組比較,BA、BAS、BS、MS、MI及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KD 4~5期組較CKD 1~2期組比較BA、BAS、BS、BI、BP、BL、MAS、MS、MI、MP、ML及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4~5期組與CKD 3期組比較,BA、BS、BL、ML及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3期組及CKD 4~5期組GLPS較對照組、CKD 1~2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KD 1~2期組較對照組,CKD 4~5期組較CKD 3期組GLPS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左室局部及整體縱向應變平均峰值比較
2.3GLPS與LVEF、血清肌酐及甲狀旁腺激素相關性 GLPS與LVEF呈負相關(r=-0.548,P=0.000);GLPS與血清肌酐、甲狀旁腺激素呈正相關(r=0.537,P=0.001;r=0.316,P=0.045)。
CKD患者心肌損害的病理基礎為:體內水鈉潴留、鈣、磷代謝異常及腎臟毒素累積等,導致容量及壓力負荷過重,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營養物質缺失及神經體液調節異常,引起心肌細胞肥厚、損傷和壞死,促使心肌細胞纖維化,最終造成心臟功能受損〔2,3〕。CKD早期患者即已經出現心肌損傷,而常規超聲心動圖檢測LVEF指標常在正常范圍,故常規超聲心動圖較難早期準確診斷CKD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異常。
AFI是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衍生出來的超聲新技術,克服了角度依賴性,通過對左室不同切面的圖像進行采集和計算機處理,自動追蹤感興趣區心肌組織的運動軌跡,以牛眼分析圖、曲線及分數的形式來顯示整體及各節段左室收縮期縱向峰值應變值〔4,5〕,且AFI簡單易行,不需要脫機分析就能實時迅速獲得應變值,對于早期定量發現左室收縮功能異常有重要意義。
在本研究中,隨著GFR下降,血肌酐、甲狀旁腺激素水平逐漸增高,血壓也逐漸升高,這是由于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被激活,引起全身小動脈收縮,硬化、痙攣及血容量的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血壓升高同時刺激心肌肥厚、纖維化,心室擴大。本研究中亦發現在CKD 1~2期LVSD、LVPWD及LVWI即發生了改變,且隨著CKD分期增加,LVDd、RWT也逐漸增大,這與范一寧等〔6〕研究結果一致,說明CKD早期心臟構型已發生改變。
本研究表明CKD 1~2期患者BS、MS、BL、ML及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GLPS無明顯異常改變。隨著CKD分期進展,出現更多節段應變值減低,這是由于腎功能的損害是從代償期逐漸發展到失代償期,CKD 1~2期時,腎功能受損不明顯處于代償期,心肌受損不明顯,隨著CKD分期進展,腎功能處于失代償期,心肌受損明顯,導致收縮功能異常,出現更多節段應變值及GLPS減低,這與既往〔7,8〕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與張麗等〔9〕研究結果相符,且國外學者〔10〕研究表明左心室整體縱向應變可成為預測心血管事件的亞臨床指標。而GLPS與甲狀旁腺激素的相關性一般,這可能由于除了GFR的影響,其他因素包括年齡、體重等也影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11〕。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二維圖像質量要求較高,圖像質量欠佳時難以獲得滿意的追蹤效果;②樣本量小,有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深入研究。
綜上,CKD 1~2期患者左室局部心肌發生收縮異常,整體收縮功能無異常改變,CKD 3期及CKD 4~5期患者左室局部及整體收縮功能均發生明顯改變,AFI技術可以早期準確評價不同分期CKD患者亞臨床左室縱向收縮功能異常改變,簡單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