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駿
2021年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半決賽,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創造亞洲紀錄,晉級決賽。
8月8日晚,蘇炳添高擎國旗,眼中有光,姿態昂揚,走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式的熠熠星光里。
人類歷史的天空,總有一些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
15世紀中葉,意大利人馬泰奧·帕爾米里亞乘著文藝復興的春風,大力弘揚古希臘奧運會的和平與友誼精神。18世紀中葉,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考古發掘,德國人庫齊烏斯率領的考察團終于讓湮沒已久的奧林匹亞村重見天日。1892年,法國教育家顧拜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次公開提出要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4年后,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雅典正式舉行。奧林匹克的精神之光終于在20世紀到來前,重新綻放光芒。人類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精神指引下,以奧運會為舞臺,譜寫了一幕幕或催人奮進、或感人肺腑的傳奇故事。
2021年,在日本東京,奧運精神和奧運故事譜寫了新章。
——邁向更團結。當中國飛人蘇炳添“添”神下凡般地跑出9秒83的百米短跑成績,我們終于懂得89年前劉長春單刀赴會的悲壯;當英雄母親、46歲的烏茲別克斯坦跳馬名將丘索維金娜含淚完成最后一躍,我們看到了一位運動員在挑戰自身極限時的執著與堅守;當卡塔爾選手巴爾希姆和意大利選手坦貝里決定共享男子跳高冠軍,我們明白了新奧林匹克格言中“更團結”一詞的真諦。
100多年以來,人類以體育之名,努力彌合著這個世界因種族、國別、宗教等差異所帶來的裂痕。
本屆東京奧運會上,在碧波蕩漾的泳池旁,中國游泳冠軍張雨霏張開雙臂,緊緊擁抱戰勝白血病魔回到賽場上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在體操平衡木的旁邊,美國傳奇名將西蒙·拜爾斯在中國運動員管晨辰奪冠后情不自禁地鼓掌與祝福;在田徑賽場上,當鞏立姣獲得女子鉛球冠軍后,她的“一生之敵”、曾兩度在奧運賽場戰勝她的新西蘭選手亞當斯激動地跑來擁抱哭紅眼的她……
不論種族、膚色、信仰,在奧運會的舞臺上,運動員們成為一起披荊斬棘、挑戰人類極限的同路人。這或許就是東京奧運會前,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投票表決,將“更團結”加入奧林匹克格言的初衷。“為了實現更快、更高、更強,我們需要在一起共同應對,我們需要更團結,團結推動了我們的使命——通過體育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強。”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如是說。
——追求更卓越。對很多運動員來說,金牌已經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追求競技層面的突破,才是他們參加奧運會的最大動力。
年滿37歲的舉重老將呂小軍早已榮譽等身,卻依然在東京奧運的賽場上不言放棄,以破奧運紀錄的成績再次摘金。比賽結束后,他的訓練視頻廣為流傳。人們終于看見,被外國網友稱為“軍神”的呂小軍為舉重運動揮灑了多少汗水。他動情地說:“為了能夠再次站在奧運會的賽場,37歲的我已經付出了所有。”
奧運會是殘酷的,競技場上能夠成為冠軍的人鳳毛麟角。但與爭金奪銀相比,奧運會更大的魅力或許在于它可以讓每一位運動員在世人面前展示追求卓越的精神。無論是龐偉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還是呂小軍的“力拔千鈞氣蓋世”,每一位運動員都在追求卓越的努力中,完成了自我征服和對運動項目的極致挑戰。
這種追求更卓越的精神,不僅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突破身體機能的極限,更將鼓舞全世界人民在各行各業中百舸爭流,促進人類社會的全方面發展。
——憧憬更美好。體育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奧運會則是這種生活方式四年一次的盛大展演。它是殘酷的,也是美好的。如果說現代奧運會的格言體現的是競技層面的光榮與夢想,那么它的宗旨體現的則是人類對世界秩序的關懷和對真善美理念的追求。不唯金牌論、公平公正公開地完成比賽、包容運動員的失敗、發自肺腑地認可他人成績、大膽彰顯自己的文化個性……這是奧運會和奧林匹克精神帶給我們的重要財富和生活啟示。
當劉詩雯和許昕的“新聞聯播”組合憾失乒乓球混雙金牌,網友們的關切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體育帶給我們的理解與包容;當中國女子百米接力隊以“哪吒頭”的形象亮相田徑場、中國男子百米接力隊以“龜派氣功”的手勢出征接力賽,我們看到了文化的多樣與自信;當40歲的德國乒乓球運動員波爾依然堅守在乒乓球臺前,我們體會到了體育精神的傳承與堅守……
可以說,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我們都在這屆奧運會中,重新理解了奧運精神和體育魅力:它關乎輸贏,卻不止輸贏;它事關夢想,卻超越夢想。籠罩在疫情陰霾下的人類社會,可能從來沒有像此刻一樣,迫切需要這場純粹的體育盛宴,去享受體育精神帶給我們的快樂時光,去憧憬更加美好的良善生活,去真正地以體育之名、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