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花明樓鎮,是全國劉少奇文物資料收藏研究中心、思想宣傳陣地,先后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習近平、江澤民、胡錦濤等10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專程來館參觀。
近年來,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全面完善景區設施,2018年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納入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獲得1270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有效地促進了景區旅游設施提質升級。
一、以愛國教育筑魂,弘揚傳承紅色文化
為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始終以“講好少奇故事、弘揚少奇精神”為指針,創新方式方法、全力宣傳教育,讓劉少奇精神發揚光大、讓紅色文化燦爛綻放。
以活動豐富文化宣傳載體。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創新推出“紅色旅游參觀有禮”“緬懷先輩、不忘初心”“同心向黨、共繡國旗”等系列宣傳主題活動,以形式多樣、參與度高的宣講載體傳播少奇精神。以更優質的服務、更精細的講解、更豐富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少奇精神、傳承少奇精神,2019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郭金龍、革命元勛后代劉源、魏珍及30余名省部級干部、20余批次重要嘉賓先后來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指導工作,景區全年共接待參觀者420.07萬人次,其中黨員35萬余人次。
以精品打造紅色教育品牌。循序漸進地建設研學基地,積極推出“緬懷偉人獻花禮”“我是文化傳承人”“劉九書柜求學路”“強身健體千字文”“主席故事永流傳”等十堂研學課程,與長沙市紀委聯合制作《光輝榜樣——劉少奇同志的初心和使命》精品課程,與長沙學院聯合自編自演了全新研學話劇《光輝榜樣——劉少奇的成長之路》,創新紅色宣傳教育形式,以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宣講生動等富有吸引力的課程講好少奇故事。
以文物保障紅色事業發展。利用劉少奇同志121周年誕辰、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契機,積極開展文物藏品和文化藝術品捐贈活動,征集劉亭女士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游行所使用的劉少奇像等珍貴文物資料和藝術品共36件。征集《工劉少奇同志故居人日報》《紅旗》等資料共200余份,社建文物2207件,新增其他藏品29件。與時俱進地推動文物保護數字化、科學化進程,逐步更新落后的文物保護設施和方法,以豐富、鮮活的文物館藏保障紅色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
以創新加快文創產業發展。成立湖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創專委會,搭建文創資源交流共享平臺。堅持“品質化優先、原創性優先”,創立紀念館文創商店、文化修養展廳、民俗文化村三大文創板塊,成功推出“修養系列”“奇跡如光系列”“花明集系列”“文化瀟湘系列”4大類共計十余款原創文創產品。建成紅色影視基地,協助完成《共產黨人劉少奇》電視劇拍攝。
以科技促推智慧景區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升級改造管控中心軟件平臺、微信服務號及網絡、監控系統,正式運行新版官方網站、官網劉少奇紀念館VR虛擬展廳、數字館刊,初步建成景區導覽系統、服務預約系統、在線語音講解平臺,以現代化、智能化方式強化景區文化宣傳、紅色教育。
二、以旅游帶動強基,促推產業深度融合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紅色教育、紅色旅游的蓬勃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花明樓鎮交通運輸、住宿餐飲、商品銷售等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逐步成為推動寧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紅色教育產業。以景區紅色文化教育培訓為中心,打造周邊市場化教育培訓基地,培育了長沙市花明樓紅色文化學院基地花明樓名人大酒店等一批教育培訓載體平臺。積極推進紅色教育研學合作,依托周邊培訓教育基地,開發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課程,成功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開展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40余批、11萬余人次。
壯大餐飲消費產業。以旅游產業為中心,帶動紀念館周邊餐飲業發展,集聚各類酒店、農家樂共計50余家,其中劉正山酒店、名人大酒店、故里大酒店成為當地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酒店。
培育生態旅游產業。圍繞“生態、產業、民生”三大目標,以紅色旅游為依托,配套發展生態旅游產業,連接周邊道林古鎮、神仙嶺風力發電景區,積極配合寧鄉市打造道林—花明樓生態觀光小火車線路,擘畫以紅色為主色、綠色為亮點的新型旅游藍圖,“金盆云霧”茶場、“四海油茶”生態農業基地后勁勃發,“十個一”民宿莊園、紅星花海等新興旅游農業強勢崛起。
建設紅色文旅小鎮。以“紅色信仰地,幸?;鳂恰睘槎ㄎ唬茖W規劃建設花明樓紅色文旅小鎮,形成“一軸一環兩帶、三區三心七組團”空間結構,打造中國紅色研學教育培訓示范基地、中南地區最大的紅色影視文化體驗園、湖南鄉村振興的新標桿、湖南紅色旅游集散中心、寧鄉城市文化客廳。積極對接長沙市、湘江新區和寧鄉市重要發展部署,制定花明樓景區中長期發展規劃,打造高品質、高標準、高質量的全域旅游示范區。
三、以脫貧攻堅惠民,強化歷史責任擔當
2020年是全面實現小康的決勝年、收官年,也是全面精準脫貧的攻堅年、決戰年,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將充分發揚陣地作用,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全力化解就業困難。為切實解決當地村民就業問題、有力改善周邊群眾生活水平,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將293間小商品市場門面全部用于安置歷史經營戶、征地拆遷失地村民、當地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近400個;小商品市場紅色紀念品、兒童玩具、食品等廣受游客歡迎,年均營業額達500余萬元。景區內部提供安保、保潔崗位85個、游覽車司機崗位12個,解決周邊貧困群眾就業15人。
助推農副產品銷售。以小商品市場為平臺,以旅游消費為載體,促推當地農副產品銷售,酸棗糕、干辣椒、梅干菜、紫蘇梅子姜等,各種寧鄉本地綠色農副產品源源不斷進入全國各地游客家中。紀念館小商品市場實現對接周邊4個村、6個家庭農場,帶動農戶400多人創收,為破解農副產品銷售難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途徑、強化了保障。
聯點駐村幫扶群眾。選派干部聯點景區周邊村組,深入走訪村組干部、貧困群眾家庭,促推黨的政策全面落實、民情民意深入了解、群眾困難有力幫扶、經濟發展高效扶持;組織黨員干部春節走訪慰問特困群眾,為貧困家庭送去黨的溫暖;全力爭取支持,為3.2公里主干道安裝路燈60盞;推進聯點村村部會議室、圖書室、便民服務中心、黨員遠程教育室等建設,建成《劉少奇與百姓》陳列室,全力宣傳少奇精神,加強黨員干部教育,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拆除違章建筑21處,建成面積300平方米村民廣場,為群眾娛樂健身提供更完善的設施、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