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 蔣培
摘?要:梳理和歸納近30年的中外文文獻,發現已有研究主要關注先進制造業集群內涵、與其它產業之間協同關系、區域經濟增長、競爭力提升以及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特征、促進集群成長動因等方面??傮w來說,已有研究理論側重從宏觀層面對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等相關內容研究,圍繞產業鏈、創新鏈等方向對空間布局研究幾乎未涉及。未來應嘗試從產業鏈配套、創新鏈構建以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等方面進行研究,豐富空間布局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研究展望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變化,加上新冠疫情沖擊、大國博弈等內外環境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正加速呈現內斂化、全球化等空間重構趨勢[1]。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中國須警惕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影響,特別是個別國家所謂的產業鏈供應鏈去中國化[2]。產業集群作為產業鏈空間載體,集群內部各企業及經濟組織之間存在產業鏈關系,內部運行符合產業鏈的特征和要求。產業布局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產業在一定地域空間上分布與組合,能綜合反映企業組織、生產要素和生產能力在地域空間上的集中和分散情況。在不同區域中,合理的產業布局不僅有利于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合理地利用資源,而且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及生態效益。產業集群空間布局結構優化和管理是產業鏈有效管理方式,為產業集群提供新的研究基礎。先進制造業作為當今制造業中技術創新最活躍、科研成果最豐富、產業影響力最大領域。隨著先進制造業進入到全方位、高水平競爭階段,世界主要國家都將打造高水平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國家主要戰略[3]。然而眾多實踐表明,先進制造業集群在高端化建設過程中,面臨著空間布局雷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研究的熱點話題[2][4]。
制造業空間布局相關研究,國外學者起步較早,國內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關注。目前為止,合理優化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研究中發現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結構升級已成為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核心部分之一。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可知,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圍繞先進制造業概念及特征、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演化態勢、與其它產業互動關系、對經濟增長和區域競爭力影響等問題展開相關研究。論文以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研究對象,借鑒國內外30年的歷史成果,并對研究歷程進行總結,最后給出展望與啟示。
二、先進制造業集群與其它產業間協同關系研究現狀
Zair[4]和Zammuto[5]在1992第一次提出先進制造技術(AMT)的定義,“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技術群,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機器人技術等”;隨后Snell和Dean(1997)、Swamidass和Kotha(1997)按四維定義將AMT分為產品設計、加工、物流計劃、信息交換等技術;侯彥全(2018)等認為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指基于先進技術、工藝和產業領域,并由若干地理相鄰的企業、機構集聚,通過相互合作與交流共生形成的產業網絡。馮德連(2019)認為先進制造業集群是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發展而變化的,體現制造業集群的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生態化方向,是一個動態概念。
紀玉?。?018)等利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實證分析了制造業集聚與城鎮化的交互影響;孫浦陽(2012)等采用面板數據驗證法研究服務業產業集聚與制造業產業集聚分別對外商人直接投資的影響;JoseLuna[6]等以航空航天制造業為例研究制造業集群與全球其它產業集群之間的正向依賴關系;程斌(2016)以義烏市先進制造業為例研究對代商貿集聚區與先進制造業聯動效應分析;楊浩昌(2017)等基于11年長三角城市面板數據,研究制造業集聚對區域工資水平影響。吳松強等(2021)認為知識溢出、企業創新關聯能夠有效促進集群成長,在企業合作、人員流動、企業衍生三個創新關聯維度均發揮中介作用。
上述研究從不同側面給出了先進制造業集群內涵,及與其它產業集群之間的關系。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一個區域里圍繞先進制造領域密切聯系的企業和機構合作共生的網絡化產業組織形態,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對區域經濟工資水平,區域創新,其它產業集群都具有重要影響。
三、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發展現狀分析
(一)先進制造業集群對經濟增長及區域競爭力提升研究現狀
謝佳敏(2016)等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檢驗了吉林省制造業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正相關關系;philippe?Martin[7]等構建經濟增長和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間自我強化的模型,研究結果證明區域經濟活動空間集聚可于降低創新成本,刺激經濟增長;于金鵬(2013)采用實證分析方法對重慶市制造業集聚及區域經濟競爭力的現實狀況進行量化分析;PaulKrugman(1991)指出產業集聚帶來的知識和技術的外溢、勞動力市場的共享、上下游企業的集中等競爭優勢會轉化為該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趙玉林[8]等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產業融合、產業集聚對湖北省先進制造業競爭優勢提升的貢獻。
(二)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現狀研究
席艷玲(2017)等運用省級面板數據面板回歸計量模型對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集聚空間布局進行研究;劉霄泉(2012)等采用局部空間統計方法以北京市制造業集群為例,探測產業集群的空間布局特征;羅胤晨(2014)等采實證分析從空間維度、產業特性及時間維度闡述中國制造業空間集聚格局;ZhonghuaCheng[9]利用中國285個城市的統計數據,用空間聯立方程(SSE)模型研究制造業集聚與環境污染的空間相關性;JordiJofre-Monseny(2016)等以西班牙某先進制造業公司為例的地理空間位置為例,探討馬歇爾集群模式的重要性;李林山(2016)從產業空間結構與企業空間組織兩方面研究吉林省制造業空間布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陳香等從集群系統構建與可靠性關系視角,研究先進制造業集群空間布局合理度問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