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香,楊翠霞,田 濤,侯文靜
(1.大連工業大學,遼寧 大連 116034;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北京 100835)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等融合,推進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1]。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發展健康產業,推動健康中國建設”[2]。我國從2020年起,20世紀60、70年代出生的人群逐步步入老齡化階段,未來20年將是中國養老產業的黃金時期。鄉村康養旅游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對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起著重要的作用[3]。因此,明晰鄉村康養旅游發展[4]的基本特征,探究鄉村康養旅游的空間類型分布以及發展途徑,從而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國內對于鄉村康養旅游的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相關學者對鄉村康養旅游發展現狀、產業的發展模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馬瀟等從山西康養旅游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山西鄉村康養旅的發展模式是“旅居養老”型[5];張寧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唐山鄉村康養旅游發展問題進行研究,制定了唐山鄉村發展康養旅游的策略[6];梁雪等分析了河北鄉村康養旅游的發展模式,指出以康養旅游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徑及發展建議[7];羅斌立足康養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情況,提出構建康養為主題的產業融合新態勢,加大農村康養產業發展路徑[8]。整理參考文獻發現,對鄉村康養旅游空間分布、類型結構特征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以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為研究樣本,整理了大連適合發展鄉村康養旅游的旅游地數據,利用GIS空間分析方法,揭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的空間分布規律,明晰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類型特征[9],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的統籌發展提供參考,從而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本文以ArcGIS 10.2 空間分析工具、Excel 數據處理與分析工具, 結合最鄰近指數、地理集中指數、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表1), 對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空間分布進行定量分析, 探討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空間分異規律。

表1 研究方法及地理學意義解釋
本文以國家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大連統計局、大連文化和旅游廳網站公布的的大連美麗鄉村、一村一品示范鎮、鄉村旅游示范村、國家森林鄉村以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村名單為數據來源,整理截至2020年初的數據信息,其中篩選有效數據為大連107個村。此外,大連地區的休閑農莊、旅游景區等數據主要來源于《大連統計年鑒》。
3.1.1 空間分布類型
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空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從空間分布圖可以看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分布沒有明顯差異,趨向均勻分布。運用最鄰近點指數R定量分析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空間分布,運用ArcGIS 10.2軟件計算得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平均實際最鄰近距離RE是 83.91 km,理論預期最鄰近距離為80.38 km,最鄰近點指數R=1.04>1,說明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均勻分布態勢。

圖1 研究區鄉村康養旅游地類型分析
3.1.2 空間分布均衡性
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主要分布在大連7個行政區內(圖2),分別是甘井子區、金州區、旅順口區、普蘭店區、瓦房店市、莊河市和長海縣。根據地理集中指數公式,計算得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數G為39.70,其分布較為均衡。若107個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平均分布在大連7個行政區內,則每個行政區的平均值為15.3個,則pi=15.3,此時的地理集中指數G0=37.80(G>G0),現狀值大于均值,則表明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在7個行政區域范圍內分布較為集中。

圖2 研究區鄉村康養旅游地類型空間結構
3.1.3 空間分布密度
利用ArcGIS10.2核密度工具,對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進行核密度測算分析,核密度空間分布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總體分布呈現出相對均勻,局部較高的態勢,其中大連的東部、南部和中部相對密集,東北、西北部相對分散,在長??h、金州區、旅順口區和甘井子區分布密度相對較高(圖4)。

圖3 研究區鄉村康養旅游地核密度分析

圖4 研究區健康療養類核密度分析
3.2.1 類型分析
鄉村健康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引起了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但對于鄉村康養旅游類型的分類并沒有統一的指標,參考知網庫的相關研究和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結合鄉村康養旅游的特征,通過系統梳理大連107個鄉村康養旅游地的旅游發展特點,將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劃分為健康療養類、休閑度假類、農事體驗類、生態觀光類以及文旅融合類五大類型。各大類型鄉村康養旅游地占比如圖5所示。

圖5 研究區鄉村康養旅游地分類占比
健康療養類的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占比最高,為42.99%。鄉村康養旅游更加突出健康療養功能,以調節身心健康、恢復游客的身體機能為目標[10],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等健康產業為核心,推動休閑農業、溫泉滑雪、森林康養、休閑漁業等多元化開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大連龍門湯村,該村擁有大連4A級龍門溫泉旅游度假區,以地熱溫泉為依托,集休閑度假、溫泉養生、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康養旅游度假區;大連大長山島,被譽為國家級海島型森林公園,全國重點漁業縣,是國際旅游勝地;四家村是國家森林鄉村,以種植藍莓為主,國家3A旅游景點大連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此,是以蒼山銀石、清泉溪流、古跡人文為主的森林景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康養旅游模式。
生態觀光類是指集農業生產、生態、生活功能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類型[11],面向城市居民為其提供觀光、休閑等活動的鄉村旅游產品。大連生態觀光類康養旅游地占比16.82%,東馬村的迪輝農業生態園、嶺東村的銀月灣民俗生態觀光園、上白屯的江俊農業生態園以及土門子村的紫云花汐薰衣草莊園等的生態觀光園,以其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生態自然資源以及鄉風民俗等條件產生了良好的鄉村生態觀光旅游效應。
休閑度假類占比14.95%。休閑度假類是指以休閑、觀光、娛樂及鄉土文化體驗為主,為游客提供游憩放松的休閑方式[12]。大連休閑度假類鄉村康養旅游地,主要依托城郊休閑游憩產業、海洋產業以及景區景點的旅游資源。其中典型鄉村有:謝屯,位于4A級度假區——大連香洲旅游度假區內;步云山村是國家級旅游重點村,遼南第一峰——步云山坐落于此;渤海村,地處國家4A級景區將軍石旅游度假區附近,是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漁業村。
農事體驗類是指旅游者通過體驗鄉村的農耕文化,獲得感官和精神上愉悅體驗的過程[13]。大連農事體驗類重點村占比14.02%,依托于本地特色的農業生態觀光園如佛倫德農科技園、普洛德莊園、馨悅農業科技園、金普新區炮臺鑫雅隆仙果生態園等為游客提供蔬菜采摘、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活動,通過旅游+農事體驗的發展模式使得該地區具有一定的旅游價值。
文旅融合類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占比11.21%。文旅融合是指通過挖掘鄉村文化價值與當地旅游資源要素,推動民俗文化與鄉村旅游的相互融合[14],激活鄉村旅游的優勢,實現“農業+文旅”的融合共贏。大連文旅融合類鄉村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家村,以滿族特色村寨以及郭家村文化遺址而聞名,被評為鄉村旅游模范村;位于雙塔鎮九龍山風景區南坡的望海寺摩崖造像,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金代。
3.2.2 空間特征分析
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空間分布呈現集聚性(圖3、圖6)。健康療養類(圖4)主要分布在大連的東部的長海縣,占比34.78%,其他區域分布相對分散,零星分布,說明長??h是以健康療養類的鄉村康養旅游為主,依托于獨特的海洋資源,打造海景觀光和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的模式,以此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但其他類型的鄉村康養旅游并未涉及,也側面反應出長??h鄉村康養旅游類型較單一。生態觀光類主要集中在大連中部的金州區,主要分布在金州區的西北部,占比66.67%,說明金州區的生態觀光類鄉村康養旅游的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其他行政區。休閑度假類則主要分布在大連西北部的瓦房店市,沿瓦房店市的西北方向分布較多,占比50%,說明瓦房店市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能夠使人在心靈上與自然融為一體,起到養生、治療的作用,更適合發展休閑度假類鄉村康養旅游產品。農事體驗類主要分布在大連的南部的旅順口區和西北部的瓦房店市,各占比26.67%,其中旅順口區的農事體驗類康養旅游地主要分布在該地區的中部方向,而瓦房店市則主要分布在東南方向與金州區交接的地帶,以生態農業采摘園、休閑農莊等形式為主,打造“以動養生,體驗農耕文明”的康養旅游形式,達到養生鍛煉的目的,可以看出旅順口區和瓦房店市農事體驗類鄉村康養旅游遠高于其他行政區。文旅融合類主要集中在大連中北部的普蘭店區和東北部的莊河市,各占比25%,普蘭店區和莊河市的文旅融合類鄉村康養旅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該區域內的中部方向。

圖6 研究區鄉村康養旅游地類型空間分布
本文運用最鄰近指數、地理集中指數以及核密度分析等模型,通過Arcgis10.2軟件,以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107個點為研究對象,對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5種類型的空間分異特征進行量化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運用ArcGIS 10.2軟件計算得出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最鄰近點指數R=1.04>1,說明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均勻分布態勢。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數G為39.70,進一步說明其分布較為均衡。
(2)利用ArcGIS10.2核密度工具,對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進行核密度測算分析,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總體分布呈現出相對均勻,局部較高的態勢,其中大連的東部、南部和中部相對密集,東北、西北部相對分散,在長??h、金州區、旅順口區和甘井子區密度相對較高。
(3)大連鄉村康養旅游地可分為健康療養類、生態觀光類、休閑度假類、農事體驗類和文旅融合類,5種類型中健康療養類占比最高,為42.99%,其次是生態觀光類,占比16.82%,休閑度假類占比14.95%,農事體驗類占比14.02%,文旅融合類占比11.21%。各類型主要分布在大連的7個行政區內,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健康療養類主要分布在大連東部的長??h,占比34.78%;生態觀光類主要集中在大連中部的金州區,主要分布在金州區的西北部,占比66.67%;休閑度假類則主要分布在大連西北部的瓦房店市,沿瓦房店市的西北方向分布較多,占比50%;農事體驗類主要分布在大連南部的旅順口區和西北部的瓦房店市,各占比26.67%,文旅融合類主要集中在大連中北部的普蘭店區和東北部的莊河市,各占比25%,普蘭店區和莊河市的文旅融合類鄉村康養旅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該區域內的中部方向。
綜合分析各地區鄉村康養旅游地類型結構所占比例發現,瓦房店市、莊河市、普蘭店區、金州區以及甘井子區各類型的鄉村康養旅游產品分布較為齊全,各類型均有涉及,而旅順口區和長??h則類型分布相對單一。從各類型分布情況看,健康療養類在各行政區分布較為均衡;生態觀光類則主要分布在大連的郊區以及縣級市,市區分布較少;休閑度假類、農事體驗類以及文旅融合類主要分布在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