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嬌,王 剛,王 秀
(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10)
高職院校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院校,“雙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體現,做好雙證制度下會計專業課程改革工作,能夠培養更多實踐能力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優秀人才,能夠提升會計畢業生的競爭能力,還能夠提升畢業生的專業對口就業率,從現狀看,“雙證書”制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也順應局勢推行會計課程改革[1]。本文分析了在會計專業課程實行“雙證書”制度的必要性,調研了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并對雙證書制度下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幫助培育更多的會計人才。
我國教育部指出,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目標,由此可知,作為高職院校,應在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做努力。在會計專業課程實行“雙證書”制度,能夠培養初級會計資格人才,能夠在提升會計學生能力和素質水平的基礎上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這既符合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又是當前時代背景下的現實選擇[2]。
所謂會計雙證制度,就是要求學生在取得畢業證的同時能夠獲得從事會計行業資格的證書。會計改革以來,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雖然已經取消,但考取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仍比較重要[3,4]。學生們在學校考取了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就能夠提升自身進入會計行業的入門門檻。從現狀看,并不是所有的民辦高校都能夠意識到會計證書的重要性,也不能夠高效組織、安排學校的學生進行會計職業證書考試工作。因此從整體上看,高職會計學生考取會計職業證書的通過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高職院校一般會向學生們提供難度相對較大的教材學習,雖有部分內容能夠與國家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當中內容重合,但存在重難點偏離的現象,此種偏離現象尤其體現在初、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工作當中。
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支持雙證教學,也在此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但在課程安排上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知識結構體系銜接不緊密。經了解,多數高職院校會邀請外來教師進行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相關科目的教學工作,外來教師與學院教師溝通不足,知識教學方面也存在偏差,就會讓學生們出現學習盲區[5]。
高職院校雖然擁有優秀的會計教師,但是“雙師”隊伍單薄,高職院校一味地聘請外來教師進行會計從業資格方面的授課,不但會增加學校的經濟開支,還容易造成外來教師搶課的現象。因此,高職院校有待打造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雙證書”制度下,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思路,變更三段式課程體系教學思路,樹立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標準的新思路,并以“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為重點進行課程改革和課程設計,灌輸“以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思想,讓整個會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認知和思想都發生改變。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開設職業課程技法,在出納、點鈔、納稅等知識點方面逐步升級,為會計教學改革提供思路[6,7]。
為確保“雙證書制”順利貫徹執行,可對教學方案進行修訂改革,調整會計理論教學和會計實踐教學的教學比重(建議調整為0.54∶0.46),增加實踐課程教學,適當在教學計劃中融入職業資格證考試的相關內容,如在初級會計資格考試中的課程《初級會計實務》中適當融入一些與高職會計專業相關的內容,增加《財務會計》和《基礎會計》教學,但并不單獨開設《財務會計》和《基礎會計》課程,僅僅是由教師在進行《初級會計實務》教學時適當融入相關知識。而在初級會計資格考試中,涉及稅法、經濟法、法律基礎等內容,因這三門課程的開設跨度相對較長,可以將它們中的教學重點由教師在講解《經濟法基礎》課程時適當灌輸[8,9]。關于會計電算化證的考試,高職教學計劃中已經包含《會計電算化》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兩門課程,因此,無需做太大的教學調整,只需要教師在授課時適當融入會計電算化證考試用書中的相關內容即可。
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是3個獨立的課程,但三門課程當中存在交叉重復的內容,它們都是對資金過程的管理,其中財務管理是直接對企業資金活動(含籌資管理、投資、資金耗費管理、收益管理)進行管理,財務會計是間接對企業資金活動進行管理,成本會計師對企業資金消耗情況進行管理(涉及的內容較廣,包括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組織、成本分析、成本監督等內容)[10,11]。由此可知,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雜企業資金過程管理方面有交叉,因此,可以對這三門課進行整合,將它們組成一個教學模塊,以節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成效。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可以在教學改革中融入職業技能內容,增加職業節能拓展教學、會計從業資格教學、會計實踐課程教學(含計算能力、財務分析能力、會計核算能力等模塊)等課程,提升會計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雙證書”制度對會計教師素質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雙證書制”對教師的要求,應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提升職業教學質量。可加強教師培訓,鼓勵教師考取注冊會計師、會計師、審計師,提升教師專業水平;除此之外,鼓勵教師參加實踐鍛煉,提升教師技能[12]。
為學生配備會計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增加學生實訓機會,讓學生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會計實訓,讓學生們在會計實訓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動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學校可爭取與校外的會計事務所合作,簽訂合作協議書,為學生提供校外實訓的機遇。
在會計教學計劃當中融入職業資格證課程,創新會計培養模式,強化會計學生技能訓練,改進會計培養方案,能夠讓學生在畢業的時候同時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的推行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需要學校、會計教師及學生共同配合、共同努力。作為高職院校,在社會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中,應該樹立雙證書制度理念,完善會計培養學歷證書教學的同時重視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教學,以實際社會就業發展為導向,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工作;各位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職業技能水平,適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社會經驗實踐知識;作為學生,應認真學習會計知識,積極考取會計職業證書,必要時可在學業之余到公司進行實踐積累。本文從轉變教學思路、修訂教學改革方案、整合教學資源等五個方面提出的雙證書制度下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方法,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