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妍,程 航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1]文化課程的設立正是為了塑造豐盈博大的人類靈魂。我國高校人文“通識類”文化課教育的開展為社會發展培育出了許多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文通識教育也逐漸暴露出學科分離性強、理論與時間脫節等問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夠實現大學教學方式的創新[2],將微課引入高等“通識類”人文教育有助提升人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學語文”課程是進行母語教育的重要課程[3]。因此本文將會以“大學語文”為例,探究將微課教學引入高等人文通識教育課堂的策略。
微課主要是將網絡視頻作為媒介,視頻內容包括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也可以是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將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學習方式多樣[4]。除了課堂教學視頻外,還包括教學課題展示、課中互動、課后講解和點評[5]。微課具有趣味性強、主題突出、內容精煉、互動方式便捷等特點,符合現代化教學發展的趨勢,也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學習需求。
美國教育家伯尼·特里林在《21 世紀技能:為我們所生存的時代而學習》中提到新時期個體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學習與創新能力、數字素養與技能、職業與生活技能[6]。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培養上述社會技能與能力。具體說來,微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如下幾方面的意義。
(1)微課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研究表明,人們的注意力保持時間一般在 10 min左右[7]。微課視頻一般在5~15 min之間,能夠以音畫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可以以書本知識為基礎,多元化拓展教學內容,從而擴展大學語文教學知識的邊界,多方位契合學生的學習探索需求,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進入主動探究人文問題的階段。
(2)微課可以創設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從而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教學不是僅靠知識的單方面傳輸就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微課教學手段的使用可以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橋梁,幫助學生融入到語文學習的氛圍之中,提高他們對人文情感的感知能力。
(3)微課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幫助學生摸索出適配性高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自主預習、課后總結、作業點評階段使用微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習慣。同時微課視頻可以反復觀看,給學生留有豐富的自主學習空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依據個人的習性特點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路。
語文學科以思考分析、感知體會為主,是一門個體主觀性較強的學科。而微課教學的優點在于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重視學習主體的自我探索和進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梳理復雜教學內容,拓展學習邊界,實現跨學科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強化微課的教學理念首先要遵循人本教學理念,才能實現微課教學優勢的最大化。隨著高校新課改的推進,人文教學已經成為主流教學理念。高校老師應當明確自身引導者和啟發者的位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微課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8]。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微課視頻,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認知。其次是遵循生活教育理念,課堂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因此教師在制作和選擇微課視頻時需要融入現實生活內容,幫助搭建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同時提高微課教學的實用性。最后是遵循創新理念。微課教學本就是科技創新的產物,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日新月異。教師需要深入探索微課教學的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趨向,對其內容與使用方法進行創新,使學生對微課持有新鮮感,才能保證微課教學的良性循環。
微課作為一種視頻教學,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其優勢之一。因此整合多種教學方法既是創新的途徑,同時也能集合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微課教學質量。首先,可以結合網絡教學來拓展教學空間。大學語文教育不限于字句段落的理解,同時重視語言表達、情感體會等能力的提升[9]。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去拓展教學內容,網絡中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引入網絡教學,用網絡教學去導入、補充、點評教師講課的內容,讓學生以一個語文教學基點為核心,多方位地吸收和思考語文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化眼界。其次是運用多媒體工具來實現教學內容的具象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大學語文教學需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學經典鑒賞能力。但是,語言表達和思想組織是抽象的知識。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來展示文章的意境,引導學生移情入境,提升對文章思想內涵和美學意境的感知和體會。老師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來展示語言文化的魅力,引導他們感受語言的文化之美。
文本是進行微課教學的基點,大學語文涉及的文學作品較多,意蘊深厚,符合高校學生多樣化的閱讀和學習需求,但也帶來的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挖掘文本內容的資源,如情節結構、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為基點,創設出豐富多樣的情境。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可以利用視頻讓學生獲得如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也“進入”賈府,感受大家族榮華熱鬧背后涼薄的世情。同時教師也要立足學生的角度制作視頻,避免微課視頻超過學生的理解水平。如用視頻先介紹作者的生平辯論思想和惠子的觀點,讓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去理解“身與物齊”的境界。同時也要考慮到微課視頻時間短,而大學語文內容具系統性的特點。選擇通識類的語文小知識作為學習主題,同時注重語文教學的系統性[10]。這樣才能使構建的教學情景具有深層次的聯系,兼顧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大學語文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會發現,教學中每個環節都需要認真的思考,制作微課視頻正是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教師可以布置制作微課視頻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微課視頻的制作者和實踐者。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微課的特點和制作方法,同時深入了解學習主題,在搜索素材、梳理邏輯、總結要點的過程中提升語文自學能力。而且讓學生自主制作微課也有豐富的操作空間,可以讓學生制作預習微課視頻、課后總結微課視頻,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提煉出一個主題,讓學生發散思維制作視頻。學生通過不同的微課制作任務可全方位提升其人文素養。
微課教學具有教學形式靈活、教學資源豐富、互動價值強的優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利用微課能夠提高高等“通識類”文化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任課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貫徹微課教學理念,以課本內容為基點,整合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