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韻琦(中國藝術研究院)
漆藝作為一門傳統的中國藝術,歷久彌新,經久不衰,這主要與其豐富的精神內涵是分不開的。在原材料的擷取上,大漆來源于漆樹,故被稱之為天然大漆。它來源于自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性能上,大漆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它可以與絕大多數的礦物質顏料和金屬結合;在形態塑造上,它可以被用在陶胎、竹胎、金屬胎等各種胎體上,也可以與各種纖維發生關系,使之塑造成型;而在日常應用上,它有著防腐、防潮的特點,易于長久的保存,且漆膜堅硬耐磨,耐久性好。漆藝的質感神秘而溫暖,端莊而富有內涵。天然大漆由于它生長的先天條件,產地主要集中在我國四川、陜西、貴州等省以及日本、越南、緬甸等亞洲國家,所以極具東方韻味,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漆藝在其發展歷程中充分展現出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漆器工藝也在不斷發展,到了當代也在不斷地進行發展再創造,在原有的工藝技法上融入當代特點進行創新。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風格和樣式,工藝特點也有所不同。當代的漆藝也基本沿襲了很多傳統技法,漢代的彩繪;唐代的金銀平脫和螺鈿鑲嵌(如圖1);宋代的一色漆;元代的雕漆(如圖2)等傳統工藝技法都對當代的漆藝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傳統漆藝經過漫長而悠久的傳承,在不斷地發展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展至今對當代的漆藝應用與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漆藝語言是創作者運用漆藝表達精神內涵并與觀賞者溝通交流的橋梁,是漆藝能夠流傳且發展至今的關鍵,那么所謂漆藝語言則是其他工藝門類所不能替代的獨特的語言,是漆藝所具有的天然獨特性,這不僅僅體現在大漆的這種天然材料上,還有其獨特的工藝技法與制作工藝。只有通過漆藝語言進行創作表達才能夠將漆藝材料與工藝制作良好的結合,所以漆藝語言的表達在漆藝創作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圖2 元代梔子花剔紅盤

圖3 謝震《蔓生》
經過時代的更迭發展,漆藝文化也歷久彌新,在發展中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使這個古老的傳統工藝在新時代得到了保留,并使之被賦予了新時代的特點,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當代立體漆藝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也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在向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的時代必然會出現新的藝術語言,所謂藝術語言,就是指在藝術門類中起到類似文學語言作用的一切藝術思維材料和藝術表現手段。當代藝術的語言是具有超越性的,發展性的,藝術語言使一切的藝術思維活動變成了現實,物化為供人欣賞的藝術作品。而漆藝的藝術語言是通過材料的使用和工藝技法來表現藝術家的內在精神世界。無論是藝術語言表現方面還是藝術實踐制作方面,都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創作者主體的觀念不同、所要表現的形式不同,藝術的創新表現形式絕不可能是靜止不變的。在當代漆藝的創新表現中,越來越多的漆藝創作者逐漸走出了固有的觀念,不再拘泥于功能性的束縛,而是在造物過程中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豐富的精神內涵,通過對材料的運用和對工藝技法的充分掌握,灌輸于自己的作品當中,使漆藝能夠給人更高層次的審美感受,使之能夠保持更加長久的迷人魅力。
當今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與藝術文化二者相互交流溝通,促進了當代藝術的多元化的衍生與發展,呈現出了新形式與新觀念的變化。隨之當代漆藝也得到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在材料的表現和工藝制作上不斷進行創新表現,漆藝家們進行了多種不同的新鮮嘗試,使當代立體漆藝在肌理質感表現上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我們需要適時地做出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改變;需要以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待這一藝術門類;需要以不同的眼光和觀念去發掘創新。
在當代立體漆藝的表現中,逐漸融入越來越多新鮮的嘗試,傳統的漆藝給人的印象多是“平、光、亮”這一特點。但在當代立體漆藝的表現上,創作者首先打破了這一固有觀念,在表現形式上,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形象特質的感受為基礎,運用先進的工藝手法創作出更多新的肌理質感。在當代立體漆藝的發展中,工藝制作方面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工藝制作能夠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工藝制作方法產生出不同的肌理質感效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材料的選擇首先決定了作品最基本的呈現方式,當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創作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不同的材料能夠有更多不同的呈現方式,或是多種材料相結合,也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漆藝最終的肌理質感呈現,也需要與之相應的制作工藝才能達到最終效果。當代社會科技的進步飛速,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和大機器生產能夠在制作工藝上提供更便利的條件。正所謂,非利器美材,則巧工難為良器。例如,原本進行螺鈿鑲嵌需要用針刻出所需紋樣圖案,過程費時費力,又有極大的失敗可能性。如今,則多了切割機等機器,可以便利地呈現出設計的紋樣形狀,為漆藝的加飾制作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制作過程和麻煩。利用當代的信息技術的便利也能夠減少漆藝的制作時間,從而使漆藝不僅能夠保留手工的魅力,也能有效地節省制作時間并適應社會的快節奏的發展。
當代立體漆藝的質感表現上,一部分沿襲了傳統的工藝技法,主要表現在加飾上,比如傳統的蛋殼鑲嵌、螺鈿鑲嵌(如圖4)、金銀平脫以及雕漆等,都能夠在肌理質感呈現上達到不同的美感。其傳統與現代的區別在于,漆藝創作者受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融入當代藝術的元素與特點,在加飾圖案的設計與構成表現上更加傾向于當代的藝術表達;另一部分則是通過藝術造型、材料的選擇以及工藝制作等方面的改變,進行一些偏向于當代藝術的新嘗試和新的表現形式(如圖5),這一類漆藝作品通常是體現作者的個人主觀情感,對生活的感悟或是思想觀念上的展現,主要強調的是傳統的天然大漆與新時代思想的相互融合所產生的獨一無二的吸引力。各種或高低不平,或縱橫交錯,或平順光滑的質感變化給人不同的感受,在視覺傳遞和觸感方面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豐富了人們的審美感受,使傳統藝術融入新鮮血液,為漆藝逐步切入當代藝術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圖4 山村慎哉〔日〕夜光貝丸紋菱小箱

圖5 松島櫻子〔日〕漆裝身具
當代漆藝在肌理質感的表現上受到其他不同藝術文化的影響,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在材料的使用和工藝技法的運用上也不斷有新的嘗試和創新發展,將當代特點融會貫通的通過漆藝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也不斷地促進了漆藝的進步與發展。通過對材料的運用和質感的表達,使觀賞者在欣賞的同時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感受及體驗,也能夠更加直觀地由視覺和觸覺感受漆藝的魅力所在。這不僅有利于漆藝在當代社會的適應性,也開辟了漆藝更廣闊的藝術空間,使當代立體漆藝能夠實現更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