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加上腰椎受到外力,纖維環破裂及髓核向外突出,進而神經根受到刺激及壓迫,從而引發以腰腿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變。研究發現[1],約95%患者的腰4~腰5及腰5~骶1間隙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嚴重者可壓迫馬尾神經,引發活動障礙等表現,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LDH屬于中醫“痹證”“腰腿痛”等范疇,因腎精虧虛及肝腎虧損等病因,導致經脈閉阻,從而引起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既往,臨床治療LDH通常采用理療、牽引療法、小針刀及藥物療法等方案,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但其整體療效欠佳。另一方面,中醫治療LDH具有悠久歷史,且臨床效果顯著,而在小針刀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中醫內服,可通過疏通患者經絡,扶傷止痛,調和陰陽,緩解患者腰腿痛等癥狀,從而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因此筆者就中藥內服配合小針刀治療LDH患者的療效展開報道,旨在為臨床提供指導,本研究選取120例血瘀型LDH患者,探討中藥內服配合小針刀治療血瘀型LDH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血瘀型LDH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為(49.65±13.86)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5年,平均病程為(3.42±1.74)年。研究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為(48.65±12.78)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4.5年,平均病程為(3.11±1.31)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具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診斷標準[2],并經MRI或CT確診者;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關診斷標準[3];③治療前1個月內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④患者或家屬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腰部手術史者;②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疾病者;③對試驗藥物過敏者;④未能遵醫囑治療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者;⑥伴有骨質疏松性骨折、強直性脊柱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者;⑦合并嚴重的血液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或神經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小針刀治療,1次/周,共連續治療4周。囑患者仰臥位,在患者病變部位或壓痛點使用龍膽紫標記,并進行常規消毒麻醉,取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東圣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09,5 ml)2~3 ml逐層浸潤麻醉注射部位,取4號小針刀垂直刺入標記點,保持刀口與脊柱縱軸方向平行。根據刺入部位不同,選擇性行深筋膜松解和淺筋膜松解。在松解及剝離時,謹防神經及血管損傷,拔出小針刀并消毒包扎壓迫止血。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加用自擬蠲痹益腎湯,處方:白芍90 g,炙甘草30 g,川牛膝60 g,制川烏、制草烏各10 g,續斷30 g,桑寄生30 g,桂枝30 g,獨活30 g,膽南星30 g。制川烏、制草烏可根據患者病情,逐量增加至30 g,1劑/d,連續治療4周。
1.3.2 觀察指標①療效比較。參照納入標準中的中醫診斷標準以及其他文獻報道[4]。療效標準:痊愈為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可進行日常正常生活工作;顯效為主要臨床癥狀改善,可進行強度較低的日常工作;有效為一定程度上減輕臨床癥狀,可伴腰腿痛,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效為未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甚至可能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采用簡化 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評價,該量表包括現時疼痛強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疼痛分級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 及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PI:0~5分,PRI:0~45分,VAS:0~10分,分數與疼痛程度呈正比。③比較治療前后的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評分(Oswestry,ODI)及腰椎JOA評分:ODI評分包括社會生活、旅游、行走、站立、疼痛程度以及對睡眠的影響等10個方面,分數與腰椎功能障礙呈正比。腰椎JOA評分包括主觀癥狀、臨床癥狀、日常生活受限度,其評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恢復越好。④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包括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及行走能力。
1.3.3 統計學方法所有統計學資料都采用SPSS 22.0專業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而所有的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簡化 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的PPI、PRI、VA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簡化 McGill 疼痛量表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ODI及JOA評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的ODI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2組患者治療后的JOA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ODI及JOA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評分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2組患者治療后行走能力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善評分比較 (例,
LDH是以腰腿痛為主要特點的骨科常見疾病之一。研究發現[5],LDH主要與椎間盤退行性變有關,加之各種風險因素,如舉重運動員、積累性損傷及年齡等因素,進而加快了疾病的發生發展。患者反復彎腰時,可誘發LDH急性發作,破裂的椎間盤通過分泌一系列化學物質,從而使得受壓的神經根產生炎癥反應,最終引起患者腰腿痛[6]。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炎癥反應可波及關節囊、韌帶及肌腱等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嚴重者影響患者正常的關節活動。隨著我國診療技術的發展,CT及MRI的廣泛應用,LDH的早期診斷率已得到提升,同時影像學診斷可以明確病變部位,治療上存在一定的指導價值。
研究證實[7],小針刀治療LDH是有效的,但配合自擬蠲痹益腎湯治療LDH的報道較為少見。小針刀治療通過作用于病變部位,松解病變周圍組織的粘連,減輕受壓的神經根及血管,從而緩解腰椎癥狀。小針刀還可以通過刺激病變部位、疏通經絡,并在操作診療過程中,機體可分泌調控疼痛的化學物質,從而緩解疼痛。莊金剛等[8]報道顯示,LDH患者給予益腎蠲痹湯可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等臨床癥狀。蠲痹益腎湯存在益氣補腎、通絡祛邪及溫經通絡止痛等多種優勢;其中白芍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炙甘草健脾益氣和中,制酸止痛,藥性平和;川牛膝逐瘀通經,通利關節,歸肝腎經;制川烏及制草烏均祛風除濕,溫經止痛,歸心肝腎脾經;續斷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通經絡;桂枝散寒止痛、通陽化氣;獨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膽南星歸肺、肝、脾經。全方配伍共奏補益肝腎、祛風寒濕邪及益氣補血之效。多項研究證實[9,10],中藥內服配合小針刀治療血瘀型LDH優勢互補,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癥狀,從而獲得滿意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加以證明其聯合治療更具優勢,整體治療較為滿意;治療后,2組患者的PPI、PRI、VAS、SF-MPQ及OD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治療可減輕患者腰腿痛;2組患者治療后的JOA評分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組患者治療后腰部疼痛、下肢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患者治療后行走能力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上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聯合治療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一定效果,與目前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中藥內服配合小針刀治療血瘀型LDH患者的臨床療效明確,可明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減輕患者腰腿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