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嵬 桂慧俐 洪順芳
近些年,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改變,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率日益升高,該疾病易反復發作,遷延難愈,若治療不及時,將引發胃出血、結腸息肉、胃穿孔等重癥,故及時治療尤為重要[1]。目前臨床治療以氨基水楊酸制劑、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為主,上述藥物已積累大量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但治療效果有限[2]。隨著中醫學的推廣應用,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發揮出一定優勢,中藥內服或灌腸均為常用手段,具有辨證施治、藥物毒性低、作用多向等優勢[3]。本研究探討愈潰湯聯合康復新液灌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6月—2019年6月九江市中醫院收治的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39.86±6.58)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7年,平均病程(2.14±0.46)年;病變程度:26例輕度,16例中度。對照組中男28例,女14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9.57±6.39)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7年,平均病程(2.35±0.63)年;病變程度:25例輕度,17例中度。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符合《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4]:均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瀉、黏膜水腫等癥狀;經胃鏡檢查見明顯病灶。中醫診斷符合《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5],屬脾腎陽虛型,主癥:久痢遷延,腰膝酸軟,乏力,怕冷;次癥:腹脹、腹瀉、腹痛、腸鳴、里急后重;舌脈:舌質淡白,脈弱或沉細。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首次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案;③病變部位為乙狀結腸、直腸;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②重度潰瘍性結腸炎;③伴有全身感染;④不耐受本研究治療方案;⑤拒絕參與本次研究。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行康復新液(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51021834)灌腸,患者取膝胸位,抬高臀部,使用100 ml生理鹽水將50 ml藥液稀釋,加熱至人體溫度,之后置入灌腸管,并將稀釋后的液體緩慢注入,完成后將灌腸管拔除,并保留20~30 min,1次/d。基于此,觀察組加用愈潰湯治療,藥方組成:敗醬草、馬齒莧、薏苡仁各12 g,黃連10 g,訶子、地榆、秦皮、赤芍、苦參各9 g,甘草6 g。隨癥加減:大便溏薄者加山藥、白術,膿血便者加白及、仙鶴草,脅肋脹痛者加郁金、延胡索,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者加柴胡、升麻。上述藥材入水煎煮,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溫服。2組均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比較2組證候積分、炎癥因子及藥物安全性。①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比較2組腹痛、腹瀉、膿便血等癥狀評分,根據有無、輕重分別計0~4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②炎癥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取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使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8 (IL-8)及白介素-10(IL-10)。③觀察2組藥物安全性。

2.1 證候積分2組治療前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證候積分對比 (例,
2.2 炎癥因子2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TNF-α、IL-8均降低,IL-10均升高,且觀察組變化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炎癥因子對比 (例,
2.3 安全性2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臨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多以抗炎、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為主,以緩解患者癥狀、促進潰瘍愈合、減少并發癥為治療原則。但西醫治療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停藥后復發率較高,仍需尋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近些年,中醫學得到大力推廣,在多種疾病中均取得一定效果,具有療效確切、價格低廉、藥物毒性低、辨證施治等優勢,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中也逐漸獲得認可。
中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泄瀉”“腸癖”等范疇,病因為飲食不節、先天不足、勞倦情志、感受外邪而致濕熱、積滯,積聚腸道,并與氣血搏結,使得氣血凝滯、血敗肉腐,內潰成瘍,瘀滯成膿,從而發病[6]。故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燥濕健脾、活血化瘀為主。灌腸為中醫特色療法,通過將藥液注入直腸并停留片刻,直腸吸收藥物后可經肺部宣發而作用于全身,達到治療效果。康復新液為美洲大蠊干燥蟲體提取物,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之效,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面有一定優勢[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證候積分、TNF-α、IL-8均低于對照組,IL-10高于對照組,2組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與單純康復新液灌腸治療相比,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加用愈潰湯治療效果更好,患者癥狀改善更加明顯,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轉歸,且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分析其原因為,愈潰湯中敗醬草消癰排膿、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馬齒莧清熱涼血;薏苡仁健脾通便、利水消腫;黃連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訶子下氣利咽、澀腸斂肺;地榆消腫斂瘡、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秦皮收澀止痢、清熱燥濕;赤芍活血祛瘀、清熱涼血;苦參清熱燥濕;甘草調和諸藥。諸藥聯用具有清熱利濕、燥濕健脾、活血化瘀之效。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愈潰湯能夠抑制炎性介質釋放,控制炎癥反應,保護患者腸道黏膜,且有抗氧化效果,在糜爛腸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細菌刺激腸黏膜,修復潰瘍腸黏膜上皮細胞[8]。
綜上所述,愈潰湯聯合康復新液灌腸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效果優于單一灌腸治療,更利于改善患者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使患者恢復健康,且藥物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