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偉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根源,但目前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水平總體不高,在保護修繕、宣傳展示、交流研究、文旅融合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缺乏“走得出、站得住、叫得響”的文化符號和品牌。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是新時期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戰略抓手,任務重、專業性高、緊迫性強,亟需統籌考慮、協同推進。
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需要處理的五個關系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沒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可借鑒,必須厘清黃河文化保護發展現狀和面臨的突出問題,從問題導向出發,以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為方向,統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需要處理好國家標準與地方特色的關系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是傳承中華文明基因庫和匯聚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戰略舉措,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必須體現國家水準和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在國家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政策、統一標識,加強對流域沿線地區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提升對黃河流域沿線文化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在地方層面突出地域特色,黃河文化時空跨度大、歷史背景和時代價值迥異、經濟支撐條件不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保護應該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突出沿黃地域文化特色,鼓勵和支持地方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路徑。
(二)需要處理好長期目標與短期見效的關系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處理好長期目標與短期見效之間的關系問題,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銜接問題,按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輕重緩急,明確不同階段的建設保護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二是要統籌處理好近期建設緊迫性與投資回收長期性的兼顧平衡問題,創新性設計建設保護資金籌措機制,調動各方資金參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積極性。三是要科學處理好黃河文化長期歷史底蘊和近期時代價值的關系問題,著力建立黃河文化保護體系,努力彰顯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打通保護與發展的內在橋梁。
(三)需要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的關系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在規劃、建設、投資、運營、管理等全過程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但更重要的是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加快形成良好協調搭配關系。一方面要發揮政府組織引領作用,重點強化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政策供給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流域沿線地區文化協作缺乏、公共設施供給不足、建設保護標準不高和保障政策不健全等問題。另一方面更好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秉承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加快建立市場化投融資模式,提高社會資本參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積極性,著力解決建設保護資金瓶頸問題。
(四)需要處理好傳統保護與現代運營的關系
黃河文化遺產遺址多、時空跨度大,保護要求比一般文化遺產更為復雜,但目前保護碎片化現象依然突出,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力不足,保護壓力大、保護力量不足,面臨生存發展挑戰。此外,黃河文化遺產展示水平不高,活化利用方式單一,創新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足,與旅游融合發展程度和綜合開發水平不高,靜態參觀游覽產品多、深度體驗式文化產品少,文化轉化和活化大多停留在概念層面,實際行動不多。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要處理好傳統保護與現代運營的關系,綜合采取現代手段,推動黃河文化找到推進保護與有效利用的轉化路徑。
(五)需要處理好公園建設與黃河戰略的關系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不同于其他國家文化公園,其建設保護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重要內容。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改革開放等其他黃河戰略內容緊密相關,其建設保護進程不能獨立于黃河戰略之外,必須置于黃河戰略整體框架下實施,并與黃河戰略其他領域緊密銜接,提高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整體建設保護水平。
二、高水平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建議
(一)建立統分結合、協調有序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
堅持統的到位、分的清晰、統分結合的管理體制取向,優化機構設置,明確管理權限,理順相應關系,形成邊界清晰、各司其職、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跨區域、跨部門國家文化公園管理制度體系。按照中央統籌、省(區)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思路,明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總統籌以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常態化統籌分工,強化省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壓實市縣(區)層面的落實責任,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體制。另一方面,推動世界遺產、國家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現有管理機構加強協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協同與信息共享的橫向管理機制。
(二)制定長短結合、面向實施的系統建設保護路徑
按照一年謀劃、三年建設、十年成型的時間表,制定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路線圖,構建長短結合、面向實施的系統性建設保護路徑。一年謀劃期指2021—2022年,重點任務是國家層面加快編制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地方層面盡快編制完成分省建設保護規劃方案,明確重點建設區和重點建設任務,健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管理體制、政策配套等頂層設計。三年建設期指2023—2025年,加強黃河文化資源普查,以重點建設區為核心,以古都文化、山水文化、治黃文化等為特色,按照控制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等四大分區,實施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基本完成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任務。十年成型期指2026—2035年,提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現代運營、高效協作和高水平走出去的能力,深化世界對華夏文明的認知和認同,培育公祭伏羲大典、祭孔大典、“中國年·最長安”、洛陽牡丹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精品文化旅游線路,統一打造“中華母親河”文化品牌,建成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