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晨,史素杰,唐 楠,楊濮瑞,趙延慧,盧慧蘭,武佼佼,韓 琳
蘭州大學護理學院,甘肅 730030
護理本科專業認證是保障護理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等護理教育適應時代需求、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重要的測試儀和動力源[1]。進行專業認證有利于推動高校質量保障由外部力量轉為自我發展、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的內在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2]。護理專業認證過程分為自愿申請、自評自建、專家考察、認證后整改4個環節,其中“自評自建”是認證的核心環節[3],而教學檔案作為專業認證查閱的重要原始支撐依據,其建設籌備是各認證院校“自評自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學檔案是在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以文字、圖表、電子載體等形式存在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教學文件材料總稱[4-5],是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的真實反映,是總結教學經驗、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我院目前正在積極籌備迎接專業認證,學院成立教學檔案籌備組,基于PDCA管理循環[6-7]探索形成了學院、教研室/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實踐基地/實踐科室(病區)的三級教學檔案標準體系,為進一步規范教學流程、促進醫教研協同、加速認證籌備工作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將建設工作總結如下,以期為其他認證籌備院校提供參考。
1.1 計劃階段(P)
1.1.1 標準解讀與發展 2018年10月—2019年4月,蘭州大學對照“雙一流”大學建設標準,組織各專業嚴格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稱《國標》)為基礎,進一步拓寬、加深、細化、納新、拔高,研制各專業的本科教學質量標準。我院認真解讀《國標》,經過多個論證環節形成了《蘭州大學護理學教學質量標準》(簡稱《校標》),并遵照該標準從各教學運行環節建設教學檔案標準。
1.1.2 人員分工組織 成立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小組(簡稱工作小組),分設學院檔案組、教研室檔案組、實驗教學中心檔案組和教學實踐基地檔案組。每組2~5人,設組長和秘書,完成相應層級的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建設。
1.1.3 分析現存問題 目前我院各層級教學檔案建設存在以下問題:①檔案類別不全。大量教學原始資料散落在各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和各教研室都有應歸檔而未歸檔的原始資料,導致檔案類別不全,如無師資隊伍資料、教學資源與合作資料,且部分資料缺乏動態更新,分類交叉模糊。②歸檔意識不強。專職教師科研壓力較大,“重科研輕教學”苗頭明顯,部分教師對待教學檔案的撰寫和整理工作只是簡單應對;臨床教師擔負著大量一線護理工作,部分教師對待帶教工作處于被動接受、應付狀態,日常帶教中多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留下的教學過程原始資料較少。③質量不高。現存教學檔案中有的內容不符合規范,有的資料缺乏連貫性,存在敷衍、記流水賬現象,如相同課程內容各教學輪次間無知識拓展更新等。
1.1.4 制定建設對策 圍繞上述問題,工作小組在建設探索過程中制定以下具體措施:①完善類別。收集整理原始資料,合理補充文檔類別,厘清教學各環節關系,分類存放文檔。②強化意識。強調教學活動的痕跡整理,做完一項工作的同時即完成相應文檔并及時歸檔,提高檔案建設的責任心和積極性。③提高質量。嚴格規范各檔案類別包含要素,明確數據統計和動態更新要求,制定文本材料提綱和表格模板,提高文檔記錄的真實性和豐富性,體現教學活動特色,避免盲目照搬和復制。
1.2 執行階段(D) 遵照上述計劃舉措,標準建設共經歷4次推進和1次專家審議,形成教學檔案標準體系試運行版,具體進度執行安排見表1。
表1 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建設進度安排
1.3 檢查階段(C) 2019年7月—2019年10月,各部門按照該標準進行試運行建設,采用督查、自查和互查相結合的形式,工作小組定期對各部門進行督導檢查,發現共性問題,促進文檔同質化和特色化發展;教研室間以及各臨床科室間互查自查,交流經驗,取長補短,歸納厘清標準優化意見并制定改進方案。
1.4 處理階段(A) 2019年11月底,依照上述改進方案進一步補充修訂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從而形成標準體系的終版并投入使用,在運行中不斷反思歸納,進入下一個循環,指導教學檔案管理中問題的持續解決,激發教學管理質量與活力。
基于PDCA管理循環,工作小組在原有檔案分類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類別18項,明確檔案要素構成,支撐材料表格新增27個,修訂8個,補充文字材料提綱4個,研制相關管理辦法3項,形成了學院、教研室/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實踐基地/實踐科室(病區)的分級教學檔案標準體系,見表2~表4。
表2 學院層面教學檔案建設標準
表4 教學實踐基地/實踐科室(病區)教學檔案建設標準
表3 教研室/實驗教學中心教學檔案建設標準
教學檔案的查閱在專業認證中所占份額較大,其質量直接影響認證結果[3]。該標準體系的構建對我校護理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1 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建設的特點
3.1.1 目標清晰 該標準體系的建設目標是按照《校標》建立一套針對護理學本科教育認證的完整檔案體系,真實、全面、充分地為我校護理學本科專業認證指標提供支撐佐證,明確護理專業本科教育教學規程,達到認證標準[2]。該標準體系建設緊扣本科護理學專業教育辦學標準,明晰檔案類別、檔案要素和支撐材料的構成,進行原始資料的建立、收集、分類、存檔。
3.1.2 系統性強 護理本科教育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以畢業要求為導向的多環節封閉信息反饋系統[8-9],該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將原本獨立的教學檔案有機連接,從學院、教研室/教學實驗中心/教學實踐基地和實踐科室(病區)3個層級,以“教學計劃、教學運行、教學反饋”為框架進行構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檔案系統,彼此關聯、互相印證,系統性較強。
3.1.3 規范性高 該標準體系每個層級的檔案類別均經過充分論證,明確下設檔案要素,并規范各要素支撐材料的格式要求,制式表格均備注詳細的收集時間、填寫要求、審核流程、保存方式等;文字材料提綱均明確書寫時間、書寫內容、更新要求等。如明確試講、集體備課的參加對象、組織時間、課程準備要求、記錄方式等。
3.2 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建設的意義
3.2.1 規范教學活動 該標準體系合理挖掘了教學活動中的信息資源,新增了課前師生座談、學情分析,課中思政元素滲透、教學方法創新,課后反饋總結、探索對策等環節,對規范教學組織流程、探索護理教育教學規律有著重要意義。
3.2.2 實現多方參與 該標準體系的建設注重教師、學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參與教學管理的全過程。新增設計師生見面/座談會記錄、用人單位滿意度評價表、人才培養方案論證記錄等9個相關文檔,體現日常教育活動中素材的積累過程,多方參與實現本科教育質量提升。
3.3 培養責任意識 檔案責任意識是完成檔案建設的前提條件,教學檔案標準的建設過程也是全員參與的過程,在工作小組的帶領下,促使全員認識到檔案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教學工作和教學檔案同等重要,工作一結束檔案即完成,檔案責任意識得以提高,多數教師能毫無怨言地承擔檔案建設義務,并踏實努力完成。
3.4 提高教學質量 該標準體系中尤其突出教學質量評價環節的檔案建設,如新增教改效果分析、臨床帶教教師評價表、實習生座談會記錄等,教案中明確要求注明新知識、新理念和內容動態更新等,有效改善了往常應付教學改革、敷衍臨床帶教、不重視實習指導、一個課件講多年、一個教案用多年等不良現象,該標準體系倒逼教師關注教學質量,也促使教學的隱性付出投入得以衡量可視。
我院基于PDCA循環構建護理專業教學檔案標準體系,對建立教學檔案管理體系、規范教學檔案制度、豐富教學檔案資源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仍存在教學特色不凸顯、檔案信息化建設較弱等問題[10],我院也將進一步加強檔案規范化管理,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為專業認證及其復審提供優質的檔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