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摘 要】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各種新聞信息和新聞人物時,由于新聞人物內部的心理因素及采訪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會面臨許多突發情況。為了使新聞采訪順利完成,不僅需要記者在采訪前做好充分準備,還需要新聞記者在具備優秀專業水平的同時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能保持平穩冷靜的心態,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應對措施。文章通過分析電視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特點,闡述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重要作用,對如何提高電視新聞記者采訪中的應變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記者
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能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對新聞的價值進行準確挖掘,與新聞當事人進行充分的互動,才能將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提升整個采訪過程的效率,提升整個新聞報道的質量。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日常生活工作當中,以多種方法通過多個角度來對自身綜合實力進行不斷提升,在每次采訪實踐中,不斷觀察、不斷積累,通過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進,逐步提升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1]
一、電視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特點
(一)靈活性
所謂的應變能力,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現場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態,對各種采訪方式進行靈活變通,當有突發情況產生時,記者不能自亂陣腳,而是要通過轉移話題、協調情緒等多種方法來掌控局面,使采訪得以順利進行。如果在采訪的過程中新聞當事人情緒有較大的波動,采訪記者應該及時終止采訪,安撫其情緒,調節現場氣氛,等待繼續采訪。[2]應變能力中的靈活性,能幫助采訪記者在采訪當中掌控全局,幫助記者在困境當中打開局面。
(二)流暢性
無論是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不斷地進行優化,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新聞行業的終極目的也是如此,為了保證每一條新聞的社會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就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有價值的內容,保持整個過程的流暢性。應變能力流暢性的特點,能使新聞采訪記者的采訪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把握好提問的分寸,避免采訪中的尷尬和冷場,同時流暢性也能保證整個采訪環節更加嚴密細致。而應變能力的流暢性和靈活性是相互結合的,都要在采訪的現場中及時進行調節,相互配合,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獨創性
各行各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創新性的知識經濟成為現階段發展的主流。目前在網絡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形勢也極為嚴峻。各新聞媒體為了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為了使自己的新聞內容更加吸引觀看者的眼球,提升觀看率與傳播率,就需要充分提升自己內容與信息能力的創新性。而獨創性能夠使新聞采訪記者始終對新聞信息保持敏銳的感知,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新穎的新聞線索。尤其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獨創性能夠打破新聞采訪的傳統模式,在一次次實踐活動當中提高記者的嗅覺靈敏度,對各種新聞采訪當中有價值的信息融會貫通,更好地應用到采訪過程中,擴充和提升自己的知識經驗體系。
二、電視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重要作用
首先,良好的應變能力能使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敏捷且迅速地對外部信息做出反應,綜合自身認知和思維,對突發事件進行最科學、最合適的反應。尤其是將過往的知識經驗及自身學習能力,靈活巧妙地轉變為多條路徑的實踐解決方案,迅速化解矛盾。由于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對采訪過程中的各項因素進行統籌協調,使新聞采訪能夠有序深入地進行,最終實現獲取有價值的新聞的目的。靈活的應變能力也能使記者透過層層迷霧看到事實的真相,向公眾反映一個真實、客觀、全面的社會事件和新聞人物。
其次,由于不同的采訪時間及不同的采訪地點對當事人及采訪工作的影響不同,應變能力對戶外采訪的新聞記者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應變能力也是外界衡量一個記者整體水平及其報道的新聞時效性的依據。應變能力能夠幫助新聞記者突破慣性思維的局限,創新性地處理問題,掌握以新穎的觀點來把握社會熱點核心的重要方法和途徑。[3]
最后,對周圍環境及時做出反應的能力,能夠在連續采訪的過程中時刻保持思維的流暢性,保證采訪的連貫性,能對被采訪者進行正確地引導,不但不會讓被采訪者覺得無話可說,而且能在引導的過程中挖掘到有價值的新聞內容。
三、提升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策略
(一)通過采訪前策劃提升應變能力
電視新聞記者在每次采訪之前,都是有目的地進行調查,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觀眾所關注的熱點進行采訪的時間安排,做好信息的深度挖掘工作,因此在每一次的新聞采訪開始之前,記者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針對一個新聞事件,要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網絡輿情分析等對大眾所關注的新聞熱點、需要了解的新聞真相進行充分收集,確保這些新聞事件是老百姓生活當中最關心的。其次,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出詳細的采訪提綱,設置一些有價值、有討論意義的問題,明確這次采訪需要落實的具體內容,了解新聞事件與新聞人物之間的關系。并且要對新聞當中涉及的當事人的身份、家庭生活背景、性格特點等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確保在采訪過程中能與其展開較為默契的交談。最后,采訪記者需要在準備階段充分預測采訪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例如由于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的采訪中斷、由于當事人雙方矛盾過于激烈造成的現場沖突、由于新聞事件本身較為復雜在采訪途中遭受的重重阻礙等。只有在前期有充分的準備,才能妥善應對采訪過程中的各種事件,不斷提升自己的臨場發揮能力。
(二)透過采訪中的細節對新聞真相進行了解
一雙善于從細微之處觀察到真相的眼睛和一顆冷靜敏銳的心,對從事新聞調查和現場采訪工作的實施和開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首先,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采訪記者要注重從宏觀的角度對整個事件進行梳理,而后通過采訪過程中的一些微觀細節,去印證整個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這樣也能夠在細微之處發現許多談話中發現不了的問題,防止一些表面信息的干擾。[4]其次,由于新聞采訪的特點就是時效性、真實性,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采訪的渠道要更加多元化,當對一些涉及社會黑暗面的信息進行調查時,可以打破傳統的明面采訪方式,通過進行第三方調查、暗地走訪的形式找出事實的真相,同時這種靈活且隱蔽的調查方式,也能夠充分保護采訪記者的人身安全。
(三)培養采訪過程中的現場提問能力
新聞記者在進行現場采訪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采訪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采訪風格和特點,自由地選擇采訪的具體形式和采訪技巧的應用,而這些方法應用得恰當與否,也是反映一個新聞采訪記者應變能力高低的關鍵指標。例如在現場提問的過程中,所提的問題是否能夠一針見血地直指新聞關鍵,所提的問題是否能夠充分反映出新聞的價值,當事人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的過程中,是否能充分反映其內心的真實想法。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的提問形式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通過閉合性問題,向當事人提供“是或否”“真實或不真實”之類的問題來對新聞事件進行確定。第二種是通過開放式問題來連續性地對新聞當事人進行引導,使其抒發自己對整個新聞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同時,現場提問也會受到采訪現場突發事件、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新聞采訪記者需要在多次的實踐當中,根據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歸納、總結出相應的現場提問提綱,使每個問題之間具有緊密的邏輯關聯,在采訪時提出有深度的問題,通過問題來一步步展現新聞事件的全貌。
(四)提升對新聞當事人的共情能力
每個人的心理由于受到個體家庭、教育以及社會的綜合影響,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和思維模式,彼此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在電視新聞崗位的記者也存在采訪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由于新聞采訪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從整體上提升整個新聞采訪記者團隊的能力,就需要各位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充分與新聞事件相關人員進行情感交流,對他們的心理活動進行精準把控。在采訪的過程中,采訪記者要秉持共情的原則,從新聞當事人的角度著想,為他們保留充足的傾訴空間,同時也要充分體察他們的情緒狀態,便于記者保持采訪當中的主體引導地位。例如,如果在一個新聞的采訪過程中,新聞當事人是一個情緒較為激動的人,在采訪時由于其情緒不穩定,很容易發生崩潰大哭或極度憤怒的情況,給整個采訪帶來較大的麻煩,這時就需要采訪記者給予新聞當事人理解和關懷,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及時安撫情緒。
四、結語
電視新聞工作中,記者的采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環節,記者采訪的好壞直接影響新聞內容質量的高低、新聞觀看率的高低、觀眾對新聞節目的喜愛程度等。然而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合理的應對,對突發事件力挽狂瀾是對新聞記者應變能力的重要考驗。[5]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在日常采訪過程中不斷進行學習和練習,不斷提升自己對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各類事件的處理經驗,在保證采訪工作順利進行、應變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挖掘有深度、高質量、有價值的新聞,更好地推動我國電視新聞傳播事業的長足發展,保證群眾所觀看到的新聞具備真實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孫鳴璐. 現代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21):79-81.
[2]王鶴.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記者搖籃,2020(6):67-68.
[3]熱米拉·吐爾遜. 淺談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聲屏世界,2020(13):96-97.
[4]丁菁.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商情,2020(52):263.
[5]王曉宇. 如何提高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記者搖籃,2019(3):118-119.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