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芬 吳瑩瑩 廖寶玲 楊艷 鄧小芳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佛山 5282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2020年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是一種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的慢性肺部疾病,為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是全世界范圍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并且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3]。常規(guī)治療COPD雖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影響較小。因此,科學認識早期預防COPD及護理干預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4-5]。在COPD患者治療期間采取積極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全新護理理念)方法可以提高臨床療效,緩解癥狀和降低未來急性加重的風險[6-7]。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對COPD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方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COPD患者86例。(1)入選標準: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8]診治標準,所有COPD患者均經(jīng)臨床、肺功能檢查確診;②依從性良好,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醒,具有語言溝通能力;③體質量理想且各項營養(yǎng)指標正常,交流無障礙;④所有COPD患者及家屬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臟器功能障礙及嚴重并發(fā)癥;②具有意識障礙,患者處于疾病急性期;③依從性差,不具備一般的交流能力;④合并肺心病、2型呼吸衰竭和肺結核等;⑤具有精神疾病史。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范圍為61~83歲、年齡(72.12±6.03)歲;病程范圍為2~11年、病程(7.14±2.26)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27例、初中以上學歷16例。觀察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范圍為60~84歲、年齡(71.58±5.79)歲;病程范圍為2~12年、病程(7.25±2.37)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學歷30例、初中以上13例。兩組COPD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COPD患者進行試驗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講解,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遵醫(yī)囑用藥、安全指導、戒煙限酒、病情監(jiān)測及出院時叮囑其復診時間、注意飲食等,指導患者自我監(jiān)測,如果發(fā)生不適時就及時就醫(yī)。連續(xù)干預4周。
1.2.2 觀察組 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1)監(jiān)護干預。嚴密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果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痛、咯血及雙下肢腫痛麻木等臨床變化的癥狀,護理人員應馬上告知主管醫(yī)生,及時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并治療,避免病情加重或發(fā)生出血等相關并發(fā)癥。(2)心理干預。為了有效地避免患者由于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所導致的各種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癥狀、體征、治療方法、個性化的護理方式、預期效果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和疏導,徹底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護理人員耐心聽取患者的心理訴求,及時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變化,以患者的角度給予合理化的理解和心理支持,如撫摸、握手等增加其安全感,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地指導其采用深呼吸、聽自己喜愛的音樂方式,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情緒,采取肌肉放松練習,每次15~30 min,2次/d,睡前患者進行背部按摩、泡熱水腳等,可以達到放松身心、改善睡眠的作用。(3)飲食及營養(yǎng)指導。護理人員按照營養(yǎng)師的指導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配餐食譜,食品應多樣化,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按照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病情及每日活動情況適當調整;定期評估每一位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確保機體營養(yǎng)攝取充足,有效地降低營養(yǎng)對患者疾病康復影響。(4)肺功能呼吸訓練[9],指導正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①腹式呼吸訓練:讓患者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緩慢呼吸,將雙手分別放于胸部和腹部,集中注意力;先閉嘴,用鼻吸氣,最大程度的挺腹,然后用口呼氣,腹部收縮;2~3次/d,15~30 min/次。②肺尖部擴張訓練:讓患者處于放松狀態(tài),給予吹笛式呼氣時身體被動放松,防止腹肌收縮,用鼻緩慢深吸氣后,呼氣將嘴縮緊,呈口哨樣;2~3次/d,15~25 min/次。連續(xù)干預4周。
1.3 評價指標(1)心理狀況[10]:所有COPD患者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SAS評分≥50分為焦慮;SDS評分≥53分為抑郁;分數(shù)越高,則提示患者的SAS及SDS癥狀越嚴重。(2)由經(jīng)過培訓的專業(yè)護士6個月后發(fā)放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包括食欲功能、睡眠功能、情感功能、軀體感覺、健康感覺5個維度,每個維度為0~100分,分數(shù)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1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PSS)23.0進行計算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COPD患者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降低(均P<0.001),且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01),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s)
注: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SAS為焦慮自評量表,SDS為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3 43 SAS評分干預前57.39±4.35 56.97±5.16 0.642 0.537干預4周后41.58±2.42 48.37±3.25 7.752<0.001 t值16.530 8.741 P值<0.001<0.001 SDS評分干預前56.18±4.15 55.95±3.89 0.593 0.647干預4周后39.24±2.27 47.92±3.26 11.352<0.001 t值17.490 9.161 P值<0.001<0.001
2.2 兩組COPD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的SF-36各項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均P<0.001),且觀察組患者的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01),詳見表2。
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fā)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慢性炎癥反應有關。由于人們不良生活習慣增多,大氣污染加重,COPD發(fā)病率居高不下,現(xiàn)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隨著患者的病程延長,不良心理癥狀越來越嚴重,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差[12-13]。對COPD患者實施個體化、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穩(wěn)定甚至逆轉疾病癥狀,從而改善心理狀態(tài),促進肺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優(yōu)化個體功能狀況[14]。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s)
注: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SF-36為健康調查簡表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3 43食欲功能干預前49.27±8.16 50.02±9.32 0.079 0.952干預4周后79.85±19.14 66.24±12.07 13.242<0.001睡眠功能干預前50.98±11.04 51.23±11.51 0.081 0.736干預4周后82.15±17.73 68.47±20.36 14.146<0.001情感功能干預前45.76±10.28 44.99±11.84 0.705 0.608干預4周后71.56±21.83 55.46±20.71 16.123<0.001軀體感覺干預前50.67±12.84 49.98±13.27 0.602 0.519干預4周后74.25±16.83 62.87±17.42 12.630<0.001健康感覺干預前58.97±10.57 59.31±10.23 0.063 0.425干預4周后90.17±9.83 79.82±10.17 10.606<0.001
常規(guī)基礎護理重視疾病護理干預,而往往忽視患者生理和心理改變情況,難以提高護理質量。優(yōu)質護理干預通過給予監(jiān)護干預、心理干預、飲食和營養(yǎng)指導、肺功能呼吸訓練措施,可以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促使患者自愿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顯著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大大地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4周后,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的SAS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01)。這充分說明對COPD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的焦慮、憂郁、不安等不良心理,有效地改善其運動耐力,大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COPD患者因疾病的綿延不愈、病程長、經(jīng)濟支出較大、增加了患者痛苦等主要原因,致使患者負面情緒增加,從而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影響預后。張長敏[15]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癥狀自評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COPD患者干預前SF-36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SF-36各項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01)。所以,如何對患者給予相應的整體護理干預讓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患者生活干預,適宜的運動指導,叮囑其戒煙戒酒,科學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能夠顯著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有效地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邵華君[16]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COPD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質量,且顯著地改善其心理狀況,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可以顯著地降低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