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林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醫院 663000
目前,臨床對于艾司唑侖中毒因無特效解毒劑,因此洗胃、維持血壓、抗感染等支持處理為主要治療途徑[1]。現代藥理學表明,艾司唑侖中毒可能與增強阿片受體有關,同時與多藥聯用后艾司唑侖的藥效將得到增強,并可能因此產生抑制代謝的作用[2]。故為尋求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進一步提升艾司唑侖中毒患者的拮抗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嘗試了在常規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同時聯合血必凈、醒腦靜治療艾司唑侖中毒,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文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200例艾司唑侖中毒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范圍為24~49歲,年齡(33.46±2.74)歲;急性中毒91例,慢性中毒9例。對照組男56例,女44例;年齡范圍為25~49歲,年齡(33.19±2.56)歲;急性中毒92例,慢性中毒8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急診科急性苯二氮卓類中毒臨床診療指南》中關于苯二氮卓類藥物中毒的診斷標準,臨床出現不同程度的嗜睡、昏睡、呼吸抑制等癥狀[3]。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其他臟器類疾病;(2)預計生存時間不足24 h;(3)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文山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相同的常規對癥治療,包括導瀉、洗胃、保肝、抗感染,維生素C抗氧化、質子泵抑制劑保護胃黏膜等。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同時接受醒腦靜注射液(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203)治療,將15 ml的醒腦靜注射液與250 ml濃度0.9%的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患者同時接受醒腦靜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33),醒腦靜注射液使用方法、劑量與對照組一致。將50 ml的血必凈注射液與100 ml濃度0.9%的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2次/d。連續治療5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接受1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TNF-α成人正常參考范圍:1~10 ng/L,IL-6成人正常參考范圍:67.37~150.33 ng/L,hs-CRP成人正常參考值應當低于10 mg/L[4]。同時,利用美國BioRad450型全自動生化檢測儀,通過TBA法檢測患者治療結束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DA的成人正常范圍在3.52~4.78 mmol/L之間,SOD的成人正常 范圍在242~620 U/L之間[5];并使用洼田飲水試驗(WST)法檢測患者SOD活性,計算兩組患者總抗氧化能力。統計兩組患者意識恢復清醒的時間,進行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PACHEⅡ),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預后越差,死亡風險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各項研究數據展開分析對比,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結束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結束后的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6、CR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治療結束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治療結束后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血必凈+醒腦靜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醒腦靜治療;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6為白細胞介素6,hs-CRP為超敏C反應蛋白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100 100 TNF-α(ng/L)85.19±4.34 167.35±9.27 7.543<0.05 IL-6(ng/L)79.03±4.45 125.98±8.56 12.394<0.05 hs-CRP(mg/L)6.13±1.26 11.67±3.98 7.983<0.05
2.2 治療結束后SOD、MDA及總抗氧化能力比較 觀察組治療結束后的MDA、SOD水平及總抗氧化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意識清醒時間、APACHEⅡ評分比較 觀察組意識清醒時間較對照組短,APACHEⅡ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患者死亡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經治療,兩組均無患者死亡、未見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輕微頭暈、2例患者出現輕微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0%(3/100);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輕微頭暈、2例患者出現輕微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4/10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治療結束后MDA、SOD及總抗氧化能力比較表(±s)
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血必凈+醒腦靜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醒腦靜治療;MDA為丙二醛,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100 100 MDA(mmol/L)3.63±0.24 1.28±0.32 5.340<0.05 SOD(U/L)197.23±3.57 101.39±4.58 9.293<0.05總抗氧化能力(U/mg)0.67±0.19 0.20±0.11 4.234<0.05
表3 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意識清醒時間、APACHEⅡ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艾司唑侖中毒患者意識清醒時間、APACHEⅡ評分比較(±s)
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血必凈+醒腦靜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接受醒腦靜治療;APACHEⅡ為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100 100意識清醒時間(h)33.45±3.49 43.98±5.18 9.392<0.05 APACHEⅡ評分(分)7.89±1.92 12.94±2.37 8.374<0.05
艾司唑侖屬于短效苯二氮卓類強力鎮靜催眠藥的一種,主要通過對大腦邊緣系統、腦干網狀結構發生作用的方式,來達到減緩大腦組織氧化過程、實現對大腦保護性抑制的目的[6]。臨床實踐數據顯示,相較于硝西泮,艾司唑侖的催眠效率約高出10倍,且具有穩定性好、有較強的受體親和力的優勢[7],常被臨床用于失眠、焦慮患者的短期治療中,服用1~2 mg/d的劑量便可達到良好的療效。大劑量服用則將嚴重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艾司唑侖中毒,中毒后患者的肌肉與肌肉接頭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將遭受損傷,輕癥患者常以肌無力、共濟失調、嗜睡為主要臨床標準;中重癥患者常以昏迷、呼吸衰竭、腱反射消失、少尿為主要臨床癥狀。若未能對患者展開及時救治,患者有一定的死亡風險[8]。
醒腦靜注射液為中成藥的一種,其內主要包含天然麝香、冰片等藥材,對于氧自由基的清除、致熱原水平的降低有積極效果,同時也是有效防止缺血再灌注損傷、改善血管擴張的有效途徑,對于腦細胞的保護、腦水腫的減輕也有積極效果。因此,常被用于多種意識障礙的治療中,在促進患者蘇醒方面有較為突出的臨床價值。血必凈注射液也屬于中藥復方制劑的一種,其主要成分提取至紅花、當參、川芎等中藥,不僅可有效治療腎臟、肺部疾病,保護心血管;同時能夠顯著降低人體炎性反應、調節免疫反應。靜脈注射使用后,可對人體體內的多種細胞蛋白水解酶形成有效抑制,繼而有效防止水解酶損傷正常機體組織;此外,其對于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著較好的廣泛抑制作用,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改善機體的微循環功能,提高細胞呼吸功能[9]。有研究指出,將血必凈注射液與醒腦靜注射液聯合使用治療艾司唑侖中毒,能在顯著降低患者機體炎性反應、避免氧化應激損傷的同時,縮短患者清醒時間、改善患者預后[10]。本次研究結果支持上述結論。數據顯示,兩組患者全部存活,且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觀察組治療結束后的各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MDA、SOD及總抗氧化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意識恢復清醒的時間明顯更短、APACHEⅡ評分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綜上所述,針對艾司唑侖中毒的臨床治療,在常規對癥支持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血必凈注射液與醒腦靜注射液有顯著的臨床價值,一方面,能快速緩解患者炎性反應、提高患者總抗氧化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縮短患者意識清醒時間、并降低預后風險。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