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珠
在幼兒教育工作不斷發展背景下,如何處理好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關系,實現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效聯系,建立起家園合作教育模式,成為幼兒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從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狀態來看,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較為微妙,我們需要通過家園合作學習模式來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并建立起統一的幼兒教育戰線,以確保幼兒可以獲得良好的成長與進步。
一、召開家園合作會議,制訂家園合作模式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想要實現對家園合作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就必須先制訂出科學、有效的家園合作模式。為此,教師要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召開家園合作會議,通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充分交流和溝通,構建起統一的教育理念,為家園合作教育模式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
在家園合作會議當中,教師首先要做好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然后以幼兒園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基礎,與家長進行討論,在提出家園合作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讓家長發表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建議,指出幼兒園、老師方面存在的不足或問題,大家共同分析和交流,幫助教師提升教育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與家長確定家園合作教育模式的基礎內容,其中包括教師、家長在教育活動中扮演什么角色,需要履行哪些責任和義務等,讓家長明白自己在家園合作教育工作中的關鍵地位。例如,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將幼兒送到幼兒園后,自己就可以在教育方面適當放松,教師要讓他們意識到無論幼兒園教育質量多么高,家長對于幼兒的引導和教育都是無可取代的,因為家庭教育是幼兒心智發育的關鍵要素。
二、做好家園合作溝通,提升家園合作效果
在家園合作教育模式中,想要發揮出家園合作的作用,提升家園合作教育的效果,就必須要做好家園合作的溝通,讓家長和教師之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交流,由此來保證雙方都能夠隨時掌握幼兒的動態,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例如,我們幼兒園采取的家園合作模式是無縫式交流模式,具體包括幼兒早晨上學時,教師會與家長進行簡短溝通,了解幼兒在家是否吃早飯、早上精神狀態如何等。之后,教師會在上午游戲、間食、午飯、午睡、下午游戲等多個時間段,拍攝和錄制幼兒的照片和視頻,上傳到班級群當中。在下午放學后,教師還會與家長進行簡短的交流,內容包括幼兒在班級中的具體生活,包括中午有沒有吃飯、一天喝了多少水、去了幾趟廁所等,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在班級中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師認為班級中有全方位攝像頭,家長可以隨時看到幼兒動態,所以對于拍攝視頻、放學時的短暫交流有些懈怠,這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家長有自己的工作,他們不可能24小時看著監控,而且教師的這種行為是對幼兒愛的表現,會影響家長對教師的態度,所以我們不僅要愛幼兒,還要將這種愛表現和傳達給家長,讓家長真正感受到教師像他們一樣愛護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家長放心,并愿意配合教師進行家園合作教育模式。
三、實現家園合作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實現家園合作教育是幫助幼兒實現快速成長、養成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做好對幼兒的教育外,還要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讓家長在家中建立統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由此來保證幼兒可以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和成長。
例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后,讓家長在家中也開展相應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養成懂禮貌的觀念和行為,為他們的道德素質發展帶來助力。如班級中,幼兒學會了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后,幼兒園會構建起相應的環境,讓幼兒適應和學習去說這些禮貌用語。在此基礎上,家長也要在家中構建起同樣的環境,如爸爸讓幼兒幫著拿東西時要說“請”,之后要說“謝謝”;媽媽不小心碰倒了幼兒的玩具,要說“對不起”等。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幼兒會發現原來“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就像“老師”“媽媽”“寶寶”等詞語一樣,是最平常的語言內容,由此來幫助他們養成會說、愛說的良好語言習慣,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助力。
四、組織親子互動活動,實現家園共育目標
組織親子互動活動是實現家園共育目標的重要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抓住一些良好的教育契機,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中進行親子互動,讓家長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為家長提供更多陪伴幼兒成長的空間和機會,在增強親子關系的同時,為幼兒的成長與進步助力。例如,在“父親節”時,我就專門邀請爸爸們到幼兒園與幼兒一起進行親子活動,讓爸爸們欣賞幼兒表演的節目,并與幼兒一起做游戲。除此之外,我還會讓幼兒給爸爸揉揉肩、捶捶腿等,讓爸爸感受到幼兒長大了,并對幼兒進行孝道教育,由此來實現理想的家園合作教育目標。
總而言之,做好家園合作教育模式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幼兒教育工作的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帶來助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者作用,通過與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讓家長們意識到自己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并讓他們主動配合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從而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