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邨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拜讀北京市海淀區領導同志的講話,耳濡目染,對他們十分注重計劃落實而形成一套潛移默化的工方作法,了然于心,那就是強調“執行力”的提高和培養。諸如,“一把手”就是“第一責任人”,要具有走在前列的“責任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切實耕耘好本職工作的“責任田”和守住命令之內的“主陣地”。在完成任務目標的過程中,雷厲風行,“吹哨報到”,“接訴即辦”。“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執行力的提高,從領導到職工,從管理層到實施者,是在大腦指揮下生命機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內涵,是完成使命的題中之義,每個環節都要“鏈接”,環環相扣,是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眾所周知耳熟能詳的金句。多年前《人民日報》有篇言論,題目就是“執行力,政府行政的生命力”,至今記憶猶新,且有了新的感悟。“執行力不僅是‘政府行政的生命力,也是當下一切部門尤其是企業和單位落實好政策、好點子的肯綮,舍此一切都是霧里看花”。
如果管理部門的執行力不夠強,再好的政策、再完美的制度、再宏偉的目標,也只是空中樓閣,執行力的強化不容小覷。由此聯想開去,任何部門、企業乃至個人,不重視執行能力,好點子掛在嘴上,好計劃鋪在紙上,打響雷不見雨,唱金句不落實,到頭來也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有個別單位或領導者,令不行、禁不止,模糊政策、斷章取義、形式主義……甚至于“亂執行、軟執行、不執行”,是對執行力的漠視和褻瀆。
我們黨有一條寶貴經驗,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實踐的重要性就是落實好政策,干部落實政策就是要靠超強的執行力。現代管理學強調執行的重要性,著名的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在《未來的領導者》中提出命題,“領導者缺乏執行力恰恰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現代的社會更需要的是執行型的領導者。”好的領導不僅善于科學決策,更應當是一個能推動決策不折不扣加以落實的堅定執行者。因之,提高執行力是每個奮斗者的必修課和基本素養。
學習領會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互聯網時代,信息添翼,政策一桿子插到底,群眾掌握思想之利器,可以精神變物質。經驗可資借鑒,左右辨別,抉擇自由。相信群眾,相信黨,什么問題都可以破解。
建立科學執行制度和掌握方法是提高執行力的保證。唯有制度可以保證執行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不走樣不變形,避免隨意性,防止“各取所需”。制度賦予廣大群眾監督權利,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都可以提出批評。
提高干部職工的職業素養是現代化管理之題中之義。愛崗敬業,術業專攻,練就一身“一招鮮”的本領,是提高執行力的捷徑。“一招鮮”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崗位,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盡心盡力,領導可期,同僚服氣,群眾滿意。
眾所周知,有目共睹,北京市海淀區是經濟強區、科教強區、人才強區,是首都發展的硬核力量。唯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始終走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最前頭、走在中關村先行先試最前頭、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前頭”,才不負國人之望。不忘初心,“中關村一條街”是創新創業之始;展望前景,中關村科學城內涵豐富,為海淀愿景添彩翼,是全面落實首善之區新版“總規藍圖”的重要一環。聚焦中關村科學城之“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三大定位,推進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任務,把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全面融入區域發展,方向既定,目標明確,超強的“執行力”將是圓夢的保證。
海淀區領導班子一再強調:堅持目標導向、民意導向、問題導向,堅持黨性、敢于碰硬、觸及要害,篤定政治要求,提高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縱向維度,一抓到底,細節決定成敗。橫向維度,兼顧左右,溝通贏在互利。以往的經驗是“吃透兩頭”,即理解透徹高端的遠大目標,把握清楚基層的實際情況,依然是可以傳承的工作方法。必須牢固樹立執行觀念,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執行制度體系,迎接新時代新形勢的挑戰,把習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