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九常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時代;讀書方法
摘 要:青年時代的習近平博覽群書,他不僅熱愛讀書,還善于讀書,講究讀書方法。總的來看,他采用的讀書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般讀書方法,主要包括勤苦法、讀以致用法、關聯擴展法、討論交流法、讀寫結合法和博專兼顧法等。另一類是特殊讀書方法,主要有“讀書班”法、對比法和深入探究法等。前者在他那里得到發揚光大,后者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02-05
1 背景
從我國“十大杰出青年”評選的相關文件看,參評年齡段一般是18歲至40歲,以此對照習近平,發現他這個年齡段(1971—1993)是自梁家河知青歲月始,到任職福州市委書記止。青年時代是習近平“學有所成,干有所成”的拼搏奮進的時代,其中“學有所成”與他讀書學習有關,而讀書學習不能不提到他在梁家河插隊那段時間。在習近平的成長歷程中,七年知青歲月既是他“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第一階段,也是他發奮讀書、積累知識、增長才干,為后來的從政和治國理政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七年中,習近平到底讀了多少書已經無法確切知道,但是,他“日有余暇即讀書,夜無他事必讀書”的情景卻每每被梁家河的村民們當作傳奇一般提起,有關他熱愛讀書、富藏圖書、四處求書、刻苦讀書的故事常常被大家津津樂道。從梁家河插隊到任職福州市委書記的整個青年時代,毫不夸張地說習近平博覽群書,海量閱讀。書的滋養讓他的知識、見識和修養日漸精進,使他在不同場合的講話既深入淺出又生動活潑,經常能夠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事實上,他的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并非僅僅是博覽群書、海量閱讀的結果,而是善于讀書的結果,也就是說還與他采用切實有效的讀書方法密切相關。習近平曾提倡既要苦學,也要善讀,“一方面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1]。這表明,習近平很注重不同讀書方法的選擇,在他心目中,只有掌握、采用好的讀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讀書效果,否則諸事紛繁,人生苦短,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那么,青年時代他采用了哪些主要的讀書方法呢?從個性化角度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般讀書方法,即借用、沿用他人或前人提出并廣為使用的方法。另一類是獨特的讀書方法,即帶有他濃厚個人色彩、有明顯創新的讀書方法。
2 一般讀書方法
筆者的不完全統計顯示,習近平在青年時代所采用的一般讀書方法不下二十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六種。
2.1 勤苦法
此法包含勤讀和苦讀兩種具體的讀書方法,是一種“最笨”而最有效的讀書方法,從古到今被人們廣為倡導。由于勤讀和苦讀之間具有內在的關聯,因此筆者把二者合起來稱為勤苦法。其中苦讀的意思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不管條件多么艱苦,依然讀書不輟。二是條件良好,更要刻苦讀書,也就是說,為了讀書,為了把書讀好,故意和自己過不去,自討苦吃,舍棄舒適安逸,做苦心人,下苦功夫。為何條件好了,還要倡導苦讀呢?原因在于,一般來說,只有刻苦讀書、刻苦學習才能讀得好、學得好,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看來,苦讀是人的一種主觀行為,與條件艱苦或良好沒有直接關系。苦讀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堅持夜讀,讀到深夜。在習近平的青年時代,這已成為一個常態,尤其是在知青歲月。白天干活苦,晚上苦不休。他在窯洞昏暗的油燈下孜孜不倦地閱讀,一讀讀到夜三更,好像是“世人皆睡他獨醒”。夜讀之苦可以從他當時夜讀的具體情景中體現出來:在墻上鑿一個洞,把油燈放到里面,因陋就簡,面壁而讀。為什么這樣讀書?原因是擔心燈光影響炕上其他鋪位的知青們睡覺。這就是說他不能靠著墻壁讀書,結果可想而知,時間一久,自然困頓疲乏,若無頑強的吃苦精神和堅忍的毅力是難以堅持的。連靠著墻壁讀書都不可得,那是真正的苦讀。夜讀本來就苦,加上面壁之苦,這種讀書真的是苦上加苦,是雙倍之苦。知青歲月的入夜苦讀深深地影響了他日后的生活,他曾說讀書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2]。筆者認為,這句話更準確的理解應該是“讀書已成為他的一種夜生活方式”。知青歲月養成的夜讀習慣不因時間推移和工作變動而保持下來,如:1988年8月的一天,他到霞浦縣調研,晚上看完《霞浦縣志》,又要看清代的《福寧府志》,高興地說,“今晚可以輕松地過了”[3]。苦中刻苦,說明他苦且益堅,不墜讀書之志;苦中讀書,顯示出他熱愛讀書、享受讀書、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的可貴品質。知青戴明說,陜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極苦,梁家河最苦[4]。以此推論,梁家河幾乎是當時全國最艱苦的地方。最苦猶不怕,夜讀還加碼,這是習近平讀書讓人難以企及的地方。他怎么做到呢?有人說,所有卓越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5]。這話說得好,自律,不是一般的自律,而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是長期苦讀、經受住苦讀煎熬的強大保證,是鑄就非凡業績的必備條件和素質,以此理解十八大以來他領航復興大業,取得輝煌成就,一切都可想而知、順理成章了。
勤讀法就是擠時間讀書,抓住點滴、間隙、碎片時間讀書,重點在于“惜時”。梁家河的村民回憶,有時吃晚飯,習近平嘴里吃著,眼睛還盯著書。不管在田間地頭還是圪梁山溝,無論是東邊牧羊還是西邊荷鋤,即便是農活中休,有人閑聊天,有人玩摔跤,也見習近平在看書[6]。這種情景已深深地烙印在梁家河村民的記憶里,時間越久,越發清晰、鮮明,就像剛剛發生的一樣。總的來看,勤苦法是習近平所采用的一個最主要、最基本的讀書方法,他讀書勤苦的程度,不斷向自己的時間極限和身體極限逼近,或者說不斷向自己的忍耐力極限逼近,真正做到了既勤奮又刻苦。
2.2 讀以致用法
此法是把書中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它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能發揮知識的實用價值。二是能印證知識的正確性和應用的限制條件,便于擠出書中的水分和無用的部分,從而留下真正有用的部分。三是能讓人扎實掌握書中的知識。應用得越多、越頻繁,就越能夠熟能生巧,舉一反三,牢記不忘。習近平的讀以致用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在講話、詩文、論著中引用讀過的經典語句。他說過,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7]。二是把讀書的心得講給別人聽。他曾經把《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識講給知青同伴聽,把前晚讀到的喜歡的詩詞,第二天背誦給他人聽,還曾經把李白的《將進酒》一詩給人背誦好多遍。他常給村民講述書中的內容,讓他們對讀書識字產生濃厚興趣,如曾給一個叫張衛龐的村民講過《紅樓夢》。三是閱讀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把其中的知識、技術用于當地的生產實踐,如在梁家河辦沼氣、搞育種、種烤煙。他既讀有關修沼氣、作物育種和烤煙種植方面的書籍,又帶領村民動手干,把書本知識直接用于指導實踐。習近平通過采用讀以致用的方法,實現了“用以促讀、讀用相長”的良性循環,充分體現了他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學以致用”的讀書志向[8]。
2.3 關聯擴展法
這種閱讀方法中的“關聯”并非因為書籍的同種同類所致,而是由于知識之間的解釋、說明等所形成的。關聯擴展法的特點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能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二是能把所有采用此法閱讀的書籍有機聯系在一起。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是不同書籍被搜集到一起共同參與閱讀的內在依據:一根紅線(知識)貫穿,本本書籍相連(接連被閱讀),實現知識內容有機聯系基礎上的閱讀擴展,就如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一般。顯然,從某一個知識點出發關聯到另外一個知識點,能夠形成某種知識鏈。如果另外一個知識點再關聯到下一個知識點,知識鏈就得以延伸。在讀馬列主義著作的時候,為了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涉及的歐洲歷史事件和名詞,習近平閱讀了蘇聯出版的《中世紀史》。他采用這種閱讀方法,達到了以下三種閱讀目的:一是有效防止讀書選擇的隨意性,避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撿到籃里都是菜的盲目性,即采用這種方法有擴展閱讀之好處,卻無亂讀之壞處。二是隨著知識鏈的延伸,閱讀的不同門類的圖書也會增多,讀書的廣度也隨之得以拓展。三是由某個知識點形成的因果關系鏈、鄰近關系鏈、遞進關系鏈等,拓展了認知和學習的深度。
2.4 討論交流法
此法是習近平經常采用的一種讀書方法。在讀過某書之后,他常常意猶未盡,或惑未盡解,或自有想法,因此迫切需要與擁有相關知識背景或者讀過此書的人探討一番,或強化原先的正確看法,或顛覆原先的錯誤理解,或糾正原先的片面認識。這種交流相當于非正式的讀書交流會或讀書沙龍,隨時發起,隨時結束,簡單易行,靈活多變,可以深度互動,也可以三言兩語。例如,他不僅與人探討《國家與革命》中的共產主義階段論、國家如何消亡等問題,還與陶海粟、雷平生等人討論《世界通史》中提到的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人物。討論交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種:一是寫信交流,這種形式比較正式,交流全面、深入,便于保存。例如,習近平曾給陶海粟寫信談歷史人物困境中奮斗的故事。二是臥談交流,就是與同鋪者、來訪者臥談交流,有時候談到半夜,有時候聊個通宵,這種交流雖然不正式,但交談者之間可古往今來、天南海北、漫無邊際、無拘無束地暢聊,相互啟發,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在臥談中,他們會對某書的思想、觀點、語言、情節、人物形象、藝術成就等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三是干活中交流,如習近平與知青邊干活邊討論小說情節,通過閱讀《九三年》討論法國大革命狂飆時期激烈殘酷的階級斗爭。在討論交流中,他們干農活和共享讀書體會兩不誤,一心二用,一舉兩得,通過討論交流,既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也緩解了干農活的辛勞。四是會議交流,最典型的莫過于習近平專門參加廈門大學經濟系組織的以《資本論》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現實指導意義為題的一次小范圍座談交流,由于他對《資本論》有深入的研讀,交流起來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有理有據,既生動、深刻又結合實際,讓與會者出乎意料。五是談話交流。習近平曾約請廈門市史志辦人員圍繞《廈門志》《廈門市志》《廈門地方史講稿》等書籍進行深度交流,借以了解廈門市的歷史和民俗民情。
2.5 讀寫結合法
此法是把讀與寫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寫加深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創新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是有效提升閱讀效果的一種方法,是反映習近平讀書用功、讀有成效的一種方法。在梁家河,習近平曾讀過3遍《資本論》,寫了厚厚18本筆記[9]。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毛主席的老師、“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倡導“不動筆墨不讀書”,習近平是真正做到了。在讀書時,習近平主要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書中的重點段落或精彩片段。二是自己有疑問或不同看法的內容。三是需要熟記、直接用于生產實踐的知識。四是自己的心得、感悟。那么他寫在哪里呢?一是寫在可以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相當于自制手冊,隨時備查。例如,為了學習育種知識,掌握育種技能,習近平不僅認真、投入地閱讀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還用小本子做筆記。二是寫在正規的筆記本上,供以后翻閱,這是他所有讀后所寫文字中內容最豐富、思考最深入的一種。三是直接寫在書上,成為批注。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他這里的寫不是孤立的寫作、創作或著述,更不是平白無故、無憑無據的寫,而是因讀而寫,是因讀書而觸發的寫,即寫與讀緊密相關,讀在前,寫在后。例如,1990年7月15日,習近平所作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就是夜讀關于焦裕祿的報道有感而發寫成的,正如他題記里所言,“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10]。
2.6 博專兼顧法
博是指博覽群書,專是指專攻或重點閱讀某方面或某主題的書籍。博專兼顧法,說直白一點,就是既廣泛涉獵又重點把握,博中有專,專外有博,就像習近平對青年學子倡導的那樣,要突出主干、擇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11]。書似青山,雄峙當面,書之于人,總是多而又多,永遠也讀不完。對于一個人來說,其面對書山書海,不加區別,不分輕重,花大量時間、精力閱讀,無疑是盲目亂讀。博覽有助于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專攻某方面或某主題的書籍有助于精研細讀、深入學習,集中精力重點突破。習近平整個青年時代的讀書學習就一直采用這種讀書方法。在梁家河,習近平閱讀了古今中外的各類書籍,但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又有明顯的側重點。他后來在浙江時曾說,“這么多文件,全部看是‘官僚主義,因為這樣就被文件套牢了;全部不看也是‘官僚主義,因為這樣會漏下許多重要的信息。正確的方法應當是精讀和泛讀相結合”[12]。作家李春雷說,在讀書方面,習近平對政治、哲學和經濟方面的書籍用力最多[13]。筆者認為,這個說法并不全面,還應該加上歷史方面的書籍。這四個方面的書籍是他讀書的重點把握之所在。博專兼顧的讀書方法顯示出習近平既能勤奮刻苦、爭分奪秒、惜時如金地求知向學,又擁有量力而行、不平均使用力量的清醒頭腦。
3 獨特的讀書方法
所謂“獨特的讀書方法”,簡言之,就是在他人、前人那里較為少見、有自己明顯創新的讀書方法。筆者認為,習近平在青年時代所采用的獨特讀書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3.1 “讀書班”法
此法本質是集體(小組)讀書(學習)法的一種,是把政治學習與課堂學習、讀書討論會(讀書沙龍)、業務學習等不同的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取其長、揚其短所形成的一種新式讀書學習方法。這種讀書法的獨特性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一是計劃周密、準備充分。二是主題鮮明。三是讀本(學習資料)經過精心挑選。四是發起者帶頭學習,習近平需要提前閱讀、熟悉資料內容。五是多種學習方法有機融合,如閱讀、寫讀書心得、討論、上臺發言等,以及網上平臺討論、微信群分組討論、觀看專題片等。六是端正學風,嚴格要求。參與者一般不能中途退出或借故離開,不能隨意請假。所有參與者要真讀、真學、學懂、學透,達到“入心入腦,有識有悟”,通過讀書班的學習獲得知識。此外,嚴格要求還體現在讀書班的讀書學習時間一般安排得比較滿,除了白天讀書、聽課,晚上還要交流討論,這會讓個別缺乏思想準備的學員產生“吃不消”之感。七是精心選擇地點,有時選擇某個固定場所,有時別具心裁選擇某個臨時特殊場所,目的是避開各種干擾,讓大家能夠平心靜氣地讀書學習。八是封閉式,或者說是一種脫產學習方式,“封閉”“脫產”是為了促使學員充分重視、全身心投入。九是時間跨度比較長,一般是五天左右,遠超出一般讀書交流會或業務學習的時程。十是注重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提升理論高度和綜合素質,要求學員以求實、求真、求深的精神,真正掌握理論武器。換言之,讀書班的學習重點是以理論武裝頭腦。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同時,習近平還提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提升學員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討論中,學員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讀書學習的成果解決工作中的問題,還要把“真情實感融進去,現實問題擺出來”,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舉措。
這種讀書班不同于普通的學習班,學習班一般沒有指定的讀本,僅安排專家講課,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聽講、討論和實地參訪各類實踐教育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習近平創辦的讀書班,讀書色彩濃重,以讀本為依據展開學習。閱讀這一傳統的學習方式被著重強調,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基點和起點。讀書班的核心是大家“同吃同住同學習,共讀共議共提高”,其源于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參加或主導的黨員(干部)小組政治學習,定型于他在福建寧德時舉辦的“地委中心組讀書班”。1989年8月,習近平率寧德地區地委、行署班子和各縣(市)委書記及地直機關負責人,登南屏仙山草場,開班讀書,集中學習。這個地方雖然風景秀麗,但他們并非為觀景而來。這在當時是獨樹一幟、非同尋常的集體學習方法,在這個讀書班上他要求大家“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交流碰撞思想,邊學邊思邊議”[14]。后來,他把讀書班的創新方法還帶到了浙江,每年舉辦集中的領導干部讀書會,讀書會備有專門的讀本,參會人員必須讀通讀透,否則就無法交流發言,無法寫出心得體會。
讀書班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現在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面向的對象也日益多樣化,涉及各階層、各類職業者。除領導干部讀書班外,還出現了共青團讀書班、婦聯讀書班、工會讀書班、民營企業家讀書班、民主黨派成員讀書班、無黨派人士讀書班、宗教人士讀書班等。除成員來自多家單位的讀書班外,社會上還出現了單位舉辦的內部讀書班,有的讀書班比較純粹,有的讀書班與各種不同的主題教育結合起來,有的讀書班穿插舉辦特定書籍的讀書交流會,形成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讀書班模式,名稱有“讀書班”“讀書會”“讀書學習班”“讀書交流會”“讀書研討班”等,不管怎么稱呼,名稱中少不了“讀書”二字。可見,習近平推出的這種讀書學習方法越來越普及,影響也越來越大。總的來看,讀書班式的讀書學習方法既不是純粹的讀書,也不是純粹的聽講,更不是純粹的討論交流,而是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屬于集成式、綜合化的創新讀書(學習)方法。
3.2 對比法
習近平采用的對比閱讀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參照并讀法,意思是針對某一觀點、史實搜集多種相關圖書展開閱讀,表現為同時攤開幾本書加以對比,看看到底哪一本說的是正確的,哪一本說的是有問題的,相互印證,參照取舍。例如,在梁家河學中國歷史,習近平讀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如果發現不同觀點,就會把錢穆、呂振羽等人的著作拿來一并閱讀,充分展現了他讀書學習行為中的求真求實精神。這種讀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獲取正確或準確的知識,還能夠幫助讀者拋棄那些有問題、不可靠的內容。這種讀書方法營造了他讀書生活中的一個奇特場景——家里的書桌、飯桌、凳子、床鋪上擺放著多種打開的書,出現了“室簡陋但書香彌漫,屋凌亂而風景美麗”的景象,這種“開卷”的情景短則持續三五天,長則持續十天以上。這種情景的消失往往意味著他通過參照并讀法比較徹底地弄清了問題的原委。二是不同譯本對比閱讀法,這是針對一種原著的多個不同譯本的一種讀書方法,相當于兼讀多種譯本。不比不知道,一比明白了:哪個譯本最差,哪個譯本一般,哪個譯本最好。兼讀則明,偏讀則暗,通過對比不同譯本,擇優深讀之,擇優而信之,有助于讀者學習到真知識。例如,習近平在讀《資本論》時,把搜集的不同譯本都拿過來,進行對比閱讀。在不同版本的《資本論》中,他最喜歡的是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因為他們本身是經濟學家,對《資本論》的理解比較全面系統、準確透徹。
3.3 深入探究法
此法是讀書與探究相結合的一種方法,這種讀書方法不是一般的閱讀,而是深讀、研讀,在閱讀中思考問題,探究緣由,尋求真相。總之一句話,就是“讀中有深究,學中有探尋”,其中閱讀是起點,而答案可能在書中,也可能在書外。在陜北窯洞里,習近平曾深入研讀唯物主義經典史書,不是一般的翻看、瀏覽,而是深入思考、潛心研讀。他還反復閱讀《毛澤東軍事文選》,悉心揣摩毛主席的戰略、戰術。在閱讀《太平洋戰爭:島嶼戰爭》一書時,他仔細推敲戰前日美兩國的決策預案,評估雙方戰略決策的得失,甚至把《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重要戰役》這本書的畫冊攤在炕上,趴著仔細尋找一個個不熟悉的蘇聯地名,并進行“兵棋推演”復盤。古人是“位卑未敢忘憂國”,而青年知青習近平則是“位卑未敢忘讀書”“位卑未敢昧真知”(與他“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的求知若渴精神一脈相承),仿佛他是參與對壘的一方統帥或參謀要員,或者是這方面的資深研究專家似的,但事實上,他那時不過是一介知青,一名不聞。這樣一路探究下來,日積月累,造就了“胸中有乾坤,腹內藏錦繡”的習近平。
4 結語
青年時代是習近平求知欲極其旺盛的時代,表現為惜時如金、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其間所采用的讀書方法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一般方法,包括勤苦法、讀以致用法、關聯擴展法、討論交流法、讀寫結合法和博專兼顧法等,盡管是借用、沿用已有的讀書方法,但這些方法在習近平那里卻得到了繼承,得到了更好的應用,有的甚至被用到了極致,獲得了極佳的閱讀效果。另一類是獨特的方法,包括讀書班法、對比法和深入探究法等,這些方法在借鑒、繼承前人、他人讀書方法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和創新。從整體看,習近平所采用的讀書方法可概括為以下八個字:多法并舉、綜合創新。
參考文獻:
[1][7]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
[2] 張由菊,楊尚昆.習近平讀書學習觀研究[J].前沿,2020(2):5-10,26.
[3][14] 謝忠強,袁隨芳.習近平黨員干部讀書學習觀論析[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5.
[4][9] 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132,313.
[5] 余偉輝.所有卓越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精益自律[EB/OL].[2021-05-12].http://www.bokai88.com/newsdet-409.html.
[6] 黃憲起.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讀書和讀書的方法[J].中國政協,2020(17):26-27.
[8] 董巧平.多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方法[N].山西黨校報,2019-04-15(03).
[10] 習近平.念奴嬌·追思焦裕祿[N].福州晚報,1990-07-16(01).
[11] 吳云志,于洋.為何讀 讀什么 怎樣讀 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讀書的重要論述[J].新湘評論,2019(8):8-10.
[12] 田玉玨,薛偉江,李政.“習近平同志既重視戰略謀劃又強調狠抓落實”(下):習近平在浙江(五)[N].學習時報,2021-03-08(03).
[13] 李春雷.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EB/OL].[2021-05-12].http://cpc.people.com.cn/n/2014/0421/c64387-24919432.html.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