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靈
關鍵詞:開放教育資源;OER;藝術院校圖書館;開放課程
摘 要:近年來,開放教育資源的興起對教育界和圖書館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文章梳理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情況,調研了我國31所獨立藝術院校圖書館的開放資源建設與服務現狀,提出了藝術院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教學支持、學習環境、部門合作、學習交流五個方面的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52-03
近年來,開放教育資源(OER)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引發了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關于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學習認證等的熱烈討論。《ACRL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報告》2018年版將開放教育資源作為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之一[1]。在后疫情時代,數字化、網絡化、開放、共享等理念的普及必將促使圖書館在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方面作出新的調整,包括藝術院校圖書館在內的所有中小型圖書館應正確審視外部環境帶來的內部變化,并積極思考應對策略。
1 開放教育資源與開放課程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動了開放課件項目(MIT OCW),受到了廣泛關注。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開放教育資源是指處于公共領域或具有開放許可的任何類型的教育材料,包括課程教材、課程大綱、講義、作業、項目、音頻和視頻等。基于開放教育資源可以被任何人合法、自由地復制、使用、改編和再共享,邊緣化和貧困地區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進入主流教育和學習領域。因此,開放教育資源逐漸成為支持教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信息來源[2]。OER主要包括開放的內容與資源、開源軟件與工具、開放的協議與標準,而開放課程和開放教材是目前最典型的開放教育資源。2012年,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慕課)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其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在線性、交互性等特征,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在線課程形式。
2 開放教育資源的研究與實踐情況
2.1 國外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情況
2.1.1 國際層面。UNESC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一直積極倡導并通過舉辦會議等方式支持和推動OER的應用和發展。隨著開普敦開放教育宣言、開放教育資源巴黎宣言和盧布爾雅那行動計劃等重要框架性文件的陸續簽發,以及UNESCO于2019年年底通過的關于OER的建議書,世界各國逐漸加大了對OER的應用和發展力度。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出,OER對教育系統的影響已成為教育政策中一個普遍元素[3]。
2.1.2 國家層面。尼日利亞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成立OER國家指導委員會,并于2017年通過了《開放教育資源國家政策》草案。近年來,美國近一半的州考慮過OER立法,而科羅拉多州、得克薩斯州、馬里蘭州等州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4]。麻省理工學院的MITx項目對于開放課程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美國三大MOOC平臺Udacity、Couresa和edX在2012年陸續建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國也紛紛搭建了各自的MOOC平臺[5]。
2.1.3 高校圖書館方面。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圖書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都在OER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杜克大學圖書館、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新英格蘭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為MOOC建設提供了有效支持和相關服務[6]。
2.2 我國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情況
2003年,我國成立了中國開放教育資源聯合體(CORE)。教育部多次發文,積極組織開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的建設和認定工作。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加大在線教育資源研發和共享力度,推動在線教育健康、規范、有序發展。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我國于2013年開始開展慕課建設工作,截至2019年,共上線了12,500門慕課課程,瀏覽次數超過2億[7]。圖書館界在注意到慕課的影響力后,積極開展在線課程實踐。2017年,圖書館(學)在線課程聯盟成立大會召開,擴大了圖書館及圖書館學在“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影響力。我國對于開放教育資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國外相關經驗、MOOC或OER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角色定位、OER對于我國圖書館開放資源建設與服務創新的啟示等,總體上仍處于理論探索階段。
3 藝術院校圖書館的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與服務現狀
3.1 資源建設現狀
筆者選取了教育部確定的31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作為調研對象,重點了解其圖書館對OER和開放課程的建設與服務情況,調研時間為2020年8月。
3.1.1 基本情況。在31家藝術院校圖書館中,有23家圖書館的網站可正常訪問,其中有16家涉及開放資源或免費資源,明確設置開放資源欄目的僅有4家,沒有發現專門針對OER的相關介紹和欄目設置,涉及開放課程或慕課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僅有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和云南藝術學院圖書館。在開放課程建設方面,至少有5家藝術院校圖書館已經開始建設開放課程平臺,部分藝術院校圖書館發布了一定數量的開放課程資源。
3.1.2 存在的問題。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31家藝術院校圖書館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資源揭示方式單一。31家藝術院校圖書館大多采用資源鏈接或直接整合進館藏電子資源列表的單一資源揭示方式,其中,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和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提供以資源、學科類型分類和檢索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二是資源揭示數量參差不齊。在資源揭示數量方面,有13家圖書館的資源揭示數量在10條以內,景德鎮陶瓷大學圖書館的資源揭示數量最多,有63條。三是資源使用率較低。在31家藝術院校圖書館中能夠記錄和公示資源訪問量的并不多,筆者調查發現,這些圖書館的資源訪問次數都很少,資源的使用率較低。
3.2 調研結果分析
31家藝術院校圖書館的整體開放資源建設水平較低,各圖書館之間的OA資源建設和服務水平發展不平衡,有的圖書館自2016年便開始進行開放資源建設,但絕大多數圖書館尚未將開放資源納入日常資源建設范疇。很多圖書館對于免費資源與開放資源的區分不夠明確,不利于用戶對開放資源的利用;對于開放獲取的介紹和宣傳意識不強,不重視用戶的反饋,資源使用率較低。此外,藝術院校圖書館與教務處、網絡管理中心等部門的配合力度不夠,較少參與開放課程建設,各院校圖書館之間缺乏交流合作,尚未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4 藝術院校圖書館開放教育資源發展策略
4.1 以重點學科為主導,提高資源建設能力
首先,藝術院校圖書館應樹立開放意識,勇于加入開放獲取行動,逐步將開放期刊、開放課程、開放圖書、開放機構庫等工作納入資源建設規劃和日常業務實踐,形成頂層設計的戰略思維。其次,藝術院校圖書館應采取以點帶面、分級分類、重點突破的實施策略,針對院校重點學科、重點專業進行開放資源的采集與建設,在提高藝術類資源的全面性、準確性和細粒度的同時,注重對教育資源的收集,建設特色開放資源庫。再次,藝術院校圖書館應提升資源揭示與整合能力,對開放資源進行深度標引和多維度揭示,完善平臺分類與檢索功能,改變整合模式,逐步實現從淺層次鏈接和導航的模式向開放資源集成檢索、開放資源與館藏數字資源整合、開放資源與OPAC整合等深層次模式的轉變。
4.2 以開放課程為依托,開展教學支持服務
教育部于2015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提到,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因此其應全面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藝術院校圖書館可利用開放課程建設的契機,深入開展院校教學服務,具體有以下做法:一是作為合作伙伴幫助教師準備開放課程,為教師提供用于制作課件的開放資源和可替代性材料,并協助他們處理版權咨詢、清理、談判等事宜。二是開設信息素養類開放課程,大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減輕師生在開放課程學習中的壓力,如:清華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開設的信息檢索類課程,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三是強化自身通識類開放課程服務能力,通過開展計算機知識、應急安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培訓、創新能力培養、法制教育等開放課程資源的建設工作,充實校內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院校第二課堂的作用。
4.3 以技術平臺為手段,構建便捷學習環境
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正在由傳統的課堂教學向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藝術院校圖書館應努力滿足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習環境的需求,著力打造集學習研究、交流互助、協作創新、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第三文化空間”[8]。藝術院校圖書館不僅應利用傳統的館舍空間為讀者提供學習場所和基礎設施,還應發揮技術優勢,搭建整合館藏資源、學習工具、科研數據的集成化服務平臺。另外,藝術院校圖書館應廣泛利用新媒體、社交軟件等平臺與用戶建立聯系,宣傳推廣OER相關服務,增強用戶黏性。
參考文獻:
[1] 徐路,張興旺.轉型變革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研究:基于2012-2018版《ACRL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報告》的解讀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12):133-139.
[2]Chausiku Mtumwa Mwinyimbegu.The Role of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i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anzania:the Case of Selected Public University Libraries[J].Library Philosophy and Practice,2018.
[3]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 Catalyst for Innovation[EB/OL].[2021-05-07].https://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open-educational-resources_97892642 47543-en.
[4] 鞠紅耘.圖書館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與服務策略:國際圖聯簡報《開放教育資源與圖書館》解讀與啟示[J].圖書與情報,2019(2):92-99.
[5] 潘燕桃,廖昀赟.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慕課”化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4):21-27.
[6] 胡永生.慕課背景下圖書館在開放教育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角色與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8(12):51-54,96.
[7]中國慕課行動宣言[EB/OL].[2021-05-07].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ztzl_zxkf/201904/t20190418_378663.html.
[8] 甘群文,王向真.高等教育技術對高校圖書館的挑戰與對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6):38-45.
(編校:馮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