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文 凌艷博
關鍵詞: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區塊鏈技術;信息技術;文獻資源
摘 要:文章討論了區塊鏈技術在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中應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推動地方特色數據庫的發展和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86-03
1 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
1.1 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讀者對數字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相關機構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挖掘、收集、整理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加強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使用價值和保存價值,能夠為領導的決策、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方特色文獻資源進行收集、提煉、分析、保存,是實現地方特色文獻共享的一個有效方法;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對地方特色文獻資源進行全面揭示,是提升文化認同感、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2]。
1.2 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1.2.1 訪問受限。很多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及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都無法規避知識產權的問題,但我國有關數字資源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因此,很多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一般采取自建自用的策略,在其網站僅提供一些相關信息的鏈接或目錄,既給其他用戶獲取資源帶來了不便,也造成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共享程度較低、服務對象有限、訪問受限等問題[3]。
1.2.2 建設標準不統一。目前,由于不同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著錄格式、分類體系、通信標準、元數據標準、檢索語言標準等,致使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標準不統一、兼容性較差,進而影響了數據庫的質量和查詢效果,限制了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和數據庫作用的發揮[4]。
1.2.3 沒有實現預期的建設目標。雖然相關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訪問受限。由于各省市的地方特色數據庫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該地區、該研究領域的用戶,不對外開放,給其他用戶使用該數據庫帶來了不便。二是利用率較低。由于相關機構針對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很多用戶不知道數據庫的存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
2.1 分布式賬本
分布式賬本是指區塊鏈中的任意一個節點都可以獨立完成交易記賬,并且每一個節點的賬目都是完整的,各個節點之間通過共識機制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在節點足夠多的情況下,只要全網大多數節點不被控制,區塊中的信息就不能被修改,信息的真實性就能得到保證。
2.2 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是指區塊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誰都可以通過特定的接口訪問,但交易雙方的賬戶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數據的擁有者授權才能訪問得到,充分保證了個人隱私和數據的安全[5]。非對稱加密既能夠使參與者達成共識,將價值交換中的摩擦降到最低,也能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化,保護個人的隱私[6]。
2.3 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指區塊鏈中的節點通過特定的算法達成共識,并認證一個記錄的有效性。區塊鏈中有多種共識機制,能夠保證在不同場景下效率與安全之間的相對平衡。共識機制具有少數服從多數的特點,如果一個人想要在區塊中偽造一條信息,并被全網接受,就需要至少控制全網51%以上的區塊節點。隨著節點的不斷增多,共識機制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
3 區塊鏈技術在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中的應用構思
3.1 保護數據庫的知識產權
為了促進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價值,避免數字資源版權受到侵害,相關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信息不可篡改特性,保存用戶的訪問、交易記錄,進而降低維權的難度和成本;利用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對數據庫中一些重要文獻進行加密,保障原創作者的權益。知識產權保護是區塊鏈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之一,該技術既能簡化保護流程,也能避免數據庫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7]。
區塊鏈技術的“時間記錄”及基于密碼的數字簽名,可以為任意一個特定的事件點提供可靠的證明,為確定著作權提供依據,從而在根源上對著作權進行保護[8]。區塊鏈技術可輕松構建回溯機制,通過回溯機制記錄參與者的具體工作,并在作品上加入加密信息,避免著作權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改變,保護原創作者的著作權益[9]。因此,相關機構可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護地方特色數據庫中文獻創造者的著作權益,促進不同地區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
3.2 資源存儲的安全穩定
數據的安全是特色文獻資源實現共享的前提,特色文獻資源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如果地方特色數據庫中的數據丟失或者被篡改,就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相關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數據安全放在第一位。傳統的地方特色數據庫是把文獻資源以數字化的方式存儲在分布式的信息系統中,在為用戶的搜索、查閱、下載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問題,如開放的網絡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技術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可避免數據庫中的信息被人為修改,進而確保數據的安全。由于區塊鏈技術采用非對稱加密算法,即使是信息提供者,也無法更改區塊中已經存在的信息,該技術不僅能確保數據的安全,還能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有效解決地方特色文獻數據的傳承問題。
3.3 加快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速度
目前,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開放程度較低,信息傳遞速度較慢。為了充分發揮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價值,相關機構需要拓寬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渠道,區塊鏈技術能有效解決現有的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共享問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這一特點意味著區塊鏈中的每一個區塊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中心,在區塊鏈中,任意一個節點都可以隨時向無中心網絡請求數據,對等節點數據不會受到中心化平臺或系統的影響。區塊鏈技術能夠加快信息傳播的速度,實現單節點或多節點海量數據的公開透明及安全數據的交互共享,提高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利用率[10]。相關機構在建設地方特色數據庫的過程中,可利用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對交易信息進行加密,通過共識機制把區塊公開,確保整個數據庫的透明、安全,加快地方特色文獻資源的傳播分享速度,充分發揮數據庫的價值。
4 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中的對策
4.1 政府扶持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被應用于多個領域,如金融領域、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公共服務領域、數字版權領域等。因此,我國應在國家層面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出臺區塊鏈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政策指導文件,鼓勵和引導技術聯盟,促進多渠道的合作共建和成果共享,不斷完善區塊鏈技術在地方特色數據庫中的應用。
4.2 制定行業標準
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受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沒有針對區塊鏈技術制定統一的基礎標準、系統可操作標準、數據開放標準、數據安全標準。為了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我國應制定區塊鏈技術的國家標準,為地方特色數據庫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4.3 加強制度建設
區塊鏈技術具有非對稱加密的特點,在區塊中交易雙方的賬戶信息是高度加密的,沒有交易雙方的允許,其他用戶無法獲取交易人的信息,因此,一些用戶可能會利用區塊鏈技術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給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目前,我國既沒有構建區塊鏈的監管體系,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影響了區塊鏈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因此,政府應加強區塊鏈相關法律的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力度扶持區塊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發展。相關機構可引入第三方監管機制,規范區塊鏈的操作,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推動地方特色數據庫的發展。
5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區塊鏈技術作為目前最為熱門的信息技術,能夠創新地方特色數據庫的服務模式,解決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共享、數字文獻版權等問題,為各省市地方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和服務提供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還不成熟,因此,相關機構應積極探索,促進區塊鏈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推動各省市地方特色數據庫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馬曉暉.論高校圖書館地方性特色建設與資源共享:兼述汕頭大學圖書館地方性特色建設[J].圖書館論壇,2006(1):104-107.
[2] 田元元.城市文化資源數字化平臺構建及其大數據分析引擎實現[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
[3] 尚建翠.上海高校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4(5):60-65.
[4] 黃曉斌,蒲筱哥.我國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情報科學,2007(5):784-789.
[5] 張麗靜.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現象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54-57.
[6] 沈奎林,邵波,杜瑾.基于網絡日志分析的數字資源監測系統的實現[J].圖書館學研究,2015(16):21-25.
[7] 房永壯,王輝,王博.基于大數據共享環境下圖書館“區塊鏈”技術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2018(5):120-124.
[8] 孟奇勛,吳乙婕.區塊鏈視角下網絡著作權交易的技術之道[J].出版科學,2017(6):25-31.
[9] 汪瓊,陳偉.區塊鏈在圖書館著作權保護中的效用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9(3):69-72.
[10] 郝世博,徐文哲,唐正韻.科學數據共享區塊鏈模型及實現機理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11):57-62.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