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關鍵詞: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公共圖書館
摘 要:文章對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的研究情況進行了概述,總結了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的建設思路,以期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保存大慶地區口述歷史資料,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信息中心的作用,提升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89-03
口述歷史,又稱口述檔案,它與文字、考古資料一樣,能夠記載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關注口述歷史資源的建設工作,公共圖書館作為市民信息服務中心,是實施口述歷史項目、收藏口述歷史資料的重要機構,其應認識到口述歷史資料的重要性,積極開發與利用口述歷史資源,不斷完善資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2]。
1 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研究情況
大慶地區關于口述歷史的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地區的口述文獻資源還不夠豐富完善。目前,大致成形且具有代表性的口述歷史研究項目是由大慶精神研究基地科研團隊立項、實施的,該項目團隊由大慶師范學院的教師與學生組成,研究對象為大慶石油會戰的親歷者與記錄者。2013年,該團隊通過采訪100余名親歷者,申請立項的油田公司科研項目“大慶石油會戰口述史研究”,成為大慶口述歷史記錄的創舉。2018年4月,該團隊申報油田公司軟科學項目“大慶油田老會戰口述史料的挖掘與研究”,并于2018年9月成立“口述文化社”,系統搜集石油會戰的口述史料。截至2019年,該團隊走訪北京、天津、四川等10余省(市),采訪老會戰225名,制作600余個小時的訪談錄音、錄像,搜集338份實物資料。2019年,項目組對搜集到的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文字轉錄、整理,并選取122份口述歷史史料,按照重大決策、科技攻關、生產管理、后勤保障、文化建設、思政工作六個章節進行編輯;2020年10月,項目組出版《大慶石油會戰口述實錄》一書,以全新的角度展示了大慶石油會戰史的歷程,為讀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慶石油會戰史提供了資料。
相關部門非常關注口述歷史研究工作,搜集大慶的人文、城市發展、重大事件等口述歷史資料,推動了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研究工作的持續開展。例如,大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不僅搜集、整理了20余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口述資料,還通過微信、網站等平臺對大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口述歷史進行了宣傳推廣,推動了大慶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大慶市圖書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創新服務方式,以大慶名人為抓手,以城市發展為脈絡,積極開展口述歷史研究工作,通過開展大慶講壇、大慶文苑等品牌活動,搜集、整理了大慶地區的口述歷史資料,如大慶石油會戰英雄、大慶文化名人等口述資料,并在網站主頁設置專欄進行宣傳、推廣,展現了大慶地區的文化特色。
2 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的意義
2.1 挖掘與保護地方文化
大慶是一個因油而生的城市,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與深厚的文化積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這座城市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與豐碑。隨著歲月的流逝,大慶口述歷史的研究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許多寶貴的口述歷史資料已經失傳或瀕臨失傳。以大慶石油會戰口述史為例,目前大慶石油會戰的親歷者已不足20,000名,且大部分已進入耄耋之年,每年約有600~700名老會戰離世,且這個數據正在逐年遞增,搶救工作已刻不容緩。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不僅可以及時挖掘與保存珍貴的史料,傳承、保護大慶本土文化,還可以為史學界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史料,推動相關領域研究的持續開展。
2.2 促進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轉型發展
目前,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主要以紙質書刊、電子讀物為主,建設途徑主要是購買和接受捐贈。口述歷史數據庫的建設方式與以往的資源建設方式不同,其屬于自建數據庫,需要公共圖書館結合大慶的地域特色和實際情況,利用數字化、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對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數字化存儲。這種全新的資源建設方式既能為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提供新思路,也能推動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轉型發展[3]。
2.3 優化館藏資源結構
口述歷史是一種特殊的文獻資源,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的資源,能夠彌補傳統文獻資源記錄方式的不足,是對已有文獻資源的有力佐證[4]。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一方面能促進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形成集口述歷史、文獻資源、實體實物于一體、相互佐證的館藏體系,使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更加多元化、館藏結構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能為大慶地區的經濟發展、旅游開發等提供獨具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促進大慶地區的轉型發展和文化傳承。
2.4 拓寬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口述歷史能夠客觀、生動地展現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理論傳播價值。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能為大慶地區公共圖書館提供新的服務載體,因此,公共圖書館可借助新媒體、新技術將口述歷史資料以不同形式呈現給讀者,為讀者提供數據庫檢索等服務,搭建口述歷史資料的學習、交流平臺,拓展服務空間,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5]。
3 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搜集難度大
目前,大慶某些機構雖然開展了口述歷史的研究工作,但因研究范圍與工作重點不同,導致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的研究內容較分散。口述歷史資料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的研究單位、機構,增加了口述歷史資料的征集難度,給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工作帶來了困難。此外,由于某些機構搜集的口述歷史資料涉及版權問題、機密問題等,導致部分口述歷史資料不能對外公開,無法實現共享,加大了口述歷史資料搜集、整理工作的難度。
3.2 建設意識薄弱
隨著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相關機構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口述歷史資料。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以構建數據庫的方式對口述歷史資料進行管理、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相關機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但是,目前一些研究單位、機構仍未認識到口述歷史的重要性,甚至某些重要領域尚未開展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6]。此外,由于口述歷史是口述者回憶的內容,往往涉及口述者的隱私,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某些受訪者不愿意參與口述歷史的研究工作,阻礙了口述歷史資料采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3.3 扶持力度不足
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工作,從口述歷史資料搜集到數據庫設計,再到后期的運行維護,環環相扣,需要人員、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7]。目前,大慶地區沒有專門針對口述歷史研究工作的扶持政策,各領域開展的口述歷史研究項目均由本單位組織實施,由于缺少相關扶持,各研究單位在開展工作時存在人員、資金緊缺等問題,工作內容重疊,工作量大,口述歷史資料采集、整理的時間長,影響了項目實施的進度。
3.4 經驗缺乏
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工作量大且任務繁重,需要借鑒一些成熟的經驗。目前,我國關于圖書館口述歷史的相關學術研究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雖然介紹了各地、各類圖書館開展口述歷史項目的經驗,但針對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的研究成果較少,相關研究也未形成理論體系。因此,大慶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建設方案,開發符合大慶地域特色的口述歷史數據庫。
4 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的建設思路
大慶地區在建設口述歷史數據庫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遵循實用性、安全性、開放性、易維護性等原則。建設思路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基礎研究階段、資源建設與數據庫建設階段、數據庫運行與維護階段。
4.1 準備階段
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范圍較廣,需要多個機構、組織、企業合作完成。為了確保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順利、穩步推進,相關機構可通過申請科研項目的方式獲得人力、財力支持。此外,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的專業化程度較高,對計算機科學、網絡科學、歷史學等專業知識有較高的要求,在開展研究工作前,相關機構需要組建一個復合型的人才隊伍,并根據成員的專業技術特長進行任務分工,以確保實現預期的目標。
4.2 基礎研究階段
基礎研究包括文獻研究與數據庫建設研究兩個部分。在文獻研究方面,相關機構可積極獲取國內外圖書館關于口述歷史研究、數據庫建設的理論成果與經驗,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開展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研究現狀調研,搜集、整理大慶地區口述歷史研究的相關資料,并到政府機構、油田、石化等單位進行實地考察、采訪,了解現有口述歷史資料的體量與分布,為下一步口述歷史資料的采集工作奠定基礎。在數據庫建設研究方面,相關機構要以建設大慶地區口述歷史數據庫為目標,根據文本、視頻、音頻、圖像等數據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數據庫系統開發工具,如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編譯語言等,搭建平臺,并根據開發軟件部署硬件環境,以確保數據庫對不同用戶的數據存取有較高的響應速度。
4.3 資源建設與數據庫建設階段
資源建設與數據庫建設是項目核心,資源建設指搜集口述歷史數據;數據庫建設指將不同形式的口述歷史數據進行有效存儲,并完成口述歷史數據的添加、刪除、修改、查詢等操作。
資源建設主要包括口述歷史資料采集與數字化處理兩部分。相關機構要積極拓寬口述歷史資料的采集渠道,除搜集已有的口述歷史資料外,還要搜集未被開發的口述歷史資料。一方面,相關機構要根據大慶地區口述歷史資料的調研情況,與各研究單位、機構溝通合作,征集研究單位已搜集的口述歷史資料,將其作為口述歷史資料庫的基礎數據;另一方面,相關機構可按照大慶油田開發史、大慶城市發展史、大慶地域文化的框架,從專業化及專題化的角度出發,對口述歷史資料庫的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相關部門在采集口述歷史資料的過程中要關注大慶的重大時間節點、重大事件、突出貢獻人物等,以保證口述歷史資料庫更加豐富、鮮活;對搜集到的口述歷史資料進行文字轉錄、編輯、剪輯等數字化處理,按照不同主題對其進行分類保存。
數據庫建設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程序編制和調試、試運行等步驟。相關機構要積極獲取用戶的使用需求,明確口述歷史數據的處理方式、安全性、完整性等,確定系統邊界;根據需求分析結果,將各功能需求進行綜合、歸納和抽象,根據實體對象之間的關系,建立E-R模型(實體—關系模型);根據E-R模型,將所有實體與實體間的關系轉換為對應的關系模式,完成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選擇合適的物理結構和存取方法,對口述歷史數據進行存儲;運用數據庫語言編制、調試數據庫,對數據庫的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結果進行描述,完成數據庫的建設工作;將數字化的口述歷史數據導入數據庫中,測試數據庫的基本功能,并對數據庫進行調整、完善,完成數據庫的調試及試運行工作。
4.4 數據庫運行與維護階段
口述歷史數據庫經過調試、試運行后即可正式運行,這一階段的工作與數據庫建設階段的結尾工作類似,主要包括數據更新及系統維護等工作。數據更新是指將新搜集的口述歷史數據導入數據庫,完成數據庫的內容更新,確保數據庫的實時性。系統維護是指對數據庫的功能進行調整和完善。為了適應應用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相關機構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需求及使用反饋進行周期性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數據庫進行更新與維護,不斷完善數據庫的功能。
5 結語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AR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慶地區應結合實際情況,拓寬搜集思路,創新搜集方式,建設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口述歷史數據庫,傳承大慶本土記憶,保護大慶地方文化,為大慶地方建設、城市發展、文化傳承和史學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黃娜,譚亮.我國圖書館開展口述史項目的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9(4):45-49.
[2] 徐穎.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建設研究:以雷鋒班二十五任班長的采訪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2):18-22.
[3] 秦麗娜.公共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建設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5):24-26.
[4] 彭燕.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數據庫建設與研究:以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口述歷史數據庫為例[J].圖書館,2014(5):119-121.
[5] 張一,謝蘭玉.網絡環境下美國圖書館口述歷史用戶服務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3):66-77.
[6] 張一.網絡環境下我國圖書館口述文獻資源庫建設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2):54-61.
[7] 高建輝.少數民族口述歷史資料及其有聲數據庫建設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6):52-56.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