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花
摘 要: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有效方法,能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放任小學生自主閱讀,由于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認識的字也不多,最終導致閱讀效率低下,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并采取創設情境、組織課外閱讀、開展閱讀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小學生主動閱讀的熱情,促使他們感受到語言之美、情感之美,進而實現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閱讀
信息技術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新鮮事物,其中的視頻、動畫、音樂等要比單純的文字講述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使小學生從“要我讀”向“我要讀”轉變,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
由于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的不同,小學生在閱讀時很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認識也較為淺薄,這導致他們閱讀的興致不高,缺乏探究的熱情。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合理的情境,促使小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以引發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實現閱讀質量與水平的提升。
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以及毀滅的過程。文字描述帶來的觸動遠遠比不上影視資料和圖片。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在具體情境下,小學生能被圓明園的美所吸引,但當鏡頭一轉,在侵略者的肆意踐踏下,圓明園變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播放結束后針對圓明園的一些建筑進行前后對比,鮮明的對比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并能從內心里發出憤怒的嘶喊:英法聯軍為何如此殘忍?在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學習需求下,小學生閱讀的效率較高,收獲也較多。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將歷史重現,還可以讓一些受時空限制的事件通過技術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帶給學生眼界大開、心靈震撼等感覺,小學生通過更多直觀的感受,可促使他們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教學。
二、借助信息技術組織課外閱讀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思想較為狹隘,將閱讀局限于課內,導致小學生只能從教材中獲取信息,難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此,在信息時代下,教師應該在結合課內閱讀資料的基礎上,帶領小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素材,以使閱讀內容更加新穎、開放,從而促使小學生產生強烈而持久的閱讀動機。
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時,課文為我們講述了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小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小學生則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充滿了想象,這樣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鼓勵他們自主上網搜集相關閱讀資料,以豐富他們腦海中的認知,促使他們收獲更多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總之,網絡本身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能提供給小學生更前沿的閱讀素材,可使他們在閱讀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三、借助信息技術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能力的提升,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以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拓寬他們閱讀的廣度,從而實現他們思想上、靈魂上的升華。
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等內容時,它們都屬于童話故事的范疇,讀來令人深思。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我眼中的神話故事”為主題,組織演講活動。在演講前,小學生可自主運用網絡搜集相關的神話,在家長的配合下,做好演講背景素材;在演講中,可借助多媒體的音樂渲染氣氛;在演講后,則可仔細觀摩自己以及他人演講的視頻,以做到取長補短,從而夯實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總之,閱讀活動的開展,有聲有色的音像素材,從收集到活動,學生全部參與其中,整個過程既符合小學生愛玩愛鬧、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又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網絡化時代下,越來越多的閱讀素材出現在了小學生的面前,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導致他們誤入歧途,形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意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并對其進行合理運用,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在創新閱讀方式的基礎上促使小學生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連錦華.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文學教育(下),2021(3):82-83.
[2]程文年.淺談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化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21(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