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豐雨辰(2000— ),女,漢族,山東臨沂人。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周期與貨幣政策波動性研究。
課題項目:新常態下中國對外投資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5BJL084)。
摘 要:本文主要立足于新常態環境下,對我國貨幣政策價格型調控展開研究,文章先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展開了分析,并找出了制約我國貨幣政策調控轉型的因素,提出我國貨幣政策轉型的幾點建議,最后提出了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轉型需要注意的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貨幣政策;價格型;調控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變為平緩增長,代表著我國經濟發展已經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應對價格方面就顯得非常重要。進入新發展階段之后,我國經濟發展到底是采用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還是價格型貨幣調控政策呢?哪種貨幣調控政策能夠幫助我們更好應對貨幣風險,進而推動我國金融實現發展呢?這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一、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方式
現階段,我國貨幣調整政策主要有兩種,按照中間目標來分,貨幣調控主要分為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這兩種形式。站在理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按照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的觀念,這兩種貨幣調控方式有著密切聯系,并且它們存在相互影響和對應關系,對貨幣的數量進行調控會影響到貨幣價格的變動,而貨幣價格變動也會使貨幣數量產生變動。所以在金融市場環境下,當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并且最終目標也是一致時,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政策所帶來的貨幣調控效果應當是等價的。然而從實際來分析,數量貨幣調控主要是借助于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等條件進行控制,數量貨幣調控政策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比較明顯的效果,然而很容易對正常的價格機制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微觀主體行為。價格型貨幣調控制度通常是通過對關鍵金融價格變量進行控制,例如:貨幣的利率和匯率進行調整,進而對微觀主體行為帶來間接影響。與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不同的是,價格型貨幣調控效果雖然差一點,但是所帶來的效果更加持久。價格型貨幣調控政策的實施可以不對市場經濟內在規律進行影響,而且不會影響其對貨幣的調控效果。從實際上來分析,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發展規模、深度以及金融產品產生形式、機制以及金融市場主體對于風險的管控情況都會限制這兩種貨幣調控政策所產生的效果,并且會對一個國家對于貨幣政策選擇帶來影響。通常情況下,經濟市場化程度和自由化程度都比較高,并且具備完善金融發展體系的發達國家,在貨幣調控時通常會采用以利率為主的價格調控模式。而發展中國家則主要采用貨幣供應量或是信貸規模為主的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
就從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歷程來看,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到現在為止也就不到30年的時間。新中國成立之后一直實施的計劃經濟體制,所實施的貨幣政策也主要以計劃管理為主,這種貨幣政策在改革開放后也沒有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宏觀市場調控政策,也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面臨著失衡問題。在此過程中,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數量調節型貨幣政策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逐漸凸顯出來,并且只借助數量來對貨幣進行調整難以有效解決我國貨幣傳導機制所存在的低效和不通暢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存在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現階段,我國一些中小企業在發展進程中普遍面臨著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了新階段,在這一時期,經濟運行基本特征也出現了根本上的變化,我國理論市場改革已經得到了重大轉變,代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定深度和廣度,在市場風險意識方面,微觀經濟主體相比之前的風險防范控制意識有了進一步提升,并且其投資能力也得到增強,我國金融機構在利率定價和風控方面得到了明顯進步和提升。在我國金融市場創新改革發展背景下,貨幣不同層次供給的界限已經不再模糊,貨幣的供給量和最終目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也在慢慢降低。這些都代表我國由以往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在逐漸朝著價格型貨調控政策轉變的需求更加迫切,也為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影響我國貨幣政策調控轉型的因素分析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期,從以往只關注經濟增長的數量逐漸轉變為在保持增長速度的同時也要保持增長質量。為更好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現狀,中國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由以往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轉變為價格調控政策。然而,通過對我國金融體系發展歷程以及當前發展現狀來分析,金融體系改革存在一定滯后性,并且金融市場發展存在深度不足等諸多問題,進而限制著我國數量型調控貨幣政策向價格型調控貨幣政策的轉型。
第一,我國金融利率市場化的形成以及調控機制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在90年代所構建的金融調控機制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革,在90年代中期,我國金融利率市場化從開放銀行之間市場拆借利率,到后面開放債券市場利率,然后再到開放境內外幣利率,最后發展成為對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不再限制,這些歷程表明我國利率市場改革的完成,但是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不受限制并不是完全放任,在利率水平調控方面還是會借助一些行政方式對其經濟手段進行引導。現階段,金融利率市場化改革發展要求實現放得開、形得成這兩種基本原則。我國金融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實現放得開,但是受到金融機構自身因素、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順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利率水平還是需要中國人民銀行來制定,而各個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利率水平的基礎上,對存貸款的利率進行自行調整,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機制上沒有完全形成。由于我還沒有形成利率市場化機制,進而限制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向價格型貨幣調控政策的轉型,也會影響價格型回避調控政策的形成。
第二,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深度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對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利率的衍生品市場發展存在較大的滯后性,由于我國金融監管單位對利率衍生品市場準入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導致其交易規模擴大受到限制,并且對于風險管理利率衍生品方面的發展也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這些問題同樣會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轉型帶來影響。
三、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轉型的具體措施
(一)制定明確的貨幣政策目標,推動總量調控向結構調控轉變
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價格型貨幣政策調控政策的實施需要制定明確的調控目標。為了更好適應新常態貨幣政策,我國貨幣調控方式也需要進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控形式轉型主要展現在,以往貨幣調控主要以全面、寬松形式為主,現在逐漸轉變為微調、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轉變。詳細來說就是在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向價格型調控方式轉變時,應當將區間調控作為目標,不能只關注經濟增長總量,而是在保持經濟增長總量的同時要實現“穩通脹”的上下限管理。
其中所說的上下限,上限指的就是防止出現通貨膨脹問題,而下線就是穩定經濟增長、保障就業。定向調控說的就是貨幣調控政策實施過程中能夠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推動就業,并且要開展結構性調整,這樣才能確保內部和外部均衡性。推動總量調控向結構調控轉變成為我國貨幣政策向價格型貨幣調控轉型的重點。這主要是因為在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存在融資困難、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進而限制著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往所采用的貨幣調控政策只能做到對總體流動性進行調整,但是無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而貨幣政策的轉型可以充分發揮其結構調控的價值作用,進而推動資金朝著中小企業流動,并降低其融資成本。
(二)推動數量型貨幣調控向價格型貨幣調控轉型
在貨幣政策調控方式下,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與價格型貨幣調控政策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在新常態背景下,要想使貨幣政策調控更加能夠滿足時代發展所需,就要推動數量型貨幣調控向價格型貨幣調控轉型。我國貨幣政策主要是借助調節存準或是借助發行央票的形式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進行調控,這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然而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在我國貨幣調控中已經實現了其應用的價值作用,在新常態下的不足之處也逐漸凸顯出來。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和其創新發展已經可以做到規避央行對于貨幣總量的控制,如果依然采用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已經很難再滿足保持經濟增長等宏觀調控目標,而推動數量型貨幣調控向價格型貨幣調控轉型是我國幣政策的大勢所趨。
四、結語
為更好實現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型,使價格型貨幣調控政策可以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更好解決貨幣宏觀調控目標,最重要的就是構建完善的貨幣政策機制。但是,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善并且較為明確的貨幣政策和規則,在新常態下,以往所采用的貨幣政策已經難以發揮其有效性。所以,數量型貨幣調控政策向價格型貨幣調控整需要在監控指標、政策規則以及操縱工具等方面來構建政策調控機制,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政策失誤引發的宏觀經濟風險問題。除此之外,在今后貨幣政策轉型過程中,還要給予結構性貨幣政策充分重視,并進一步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并且在轉型過程中也要關注以往所采用的傳統貨幣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協調性,只有認識到不同類型貨幣調控政策所帶來的作用和價值,明確這兩種貨幣調控方式的不同,這樣才能使總量型貨幣政策與結構性貨幣政策實現協同作用。
參考文獻:
[1]任英華,丁浩珂,王星.經濟新常態下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動態有效性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0,39(07):13-21.
[2]鄧創,徐曼.我國的資產價格調控與貨幣政策選擇——基于有向無環圖的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9(1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