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基因本應是醫學用語,而紅色基因是一個借用術語,指的就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是蘊含在我們中國人民骨子里的一種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革命烙印,這種革命精神是十分寶貴的,本文通過分析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加強紅色基因校園環境的建設,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及內容。
一、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立德樹人是當代教育的根本責任,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學生必修的科目,是歷來受到國家重視的一項偉大工程。紅色基因是我國傳統革命精神的靈魂所在,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當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重要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如果缺乏這種信念或信念不堅定就會因為缺鈣患上軟骨病。而當下很多高校的學生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所以需要不斷調整認知,堅定其理想信念,在高校傳承的紅色基因教育中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將紅色基因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并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是刻不容緩的。也是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需要,也是高校大學生成長的需求,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二、紅色基因對愛國主義教育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斗爭中所展現出的精神和信念與當代高校的思政愛國主義教育是同根同源的,與當代的教育理念也是相輔相成的。而紅色基因的優秀品質能夠成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最有力的支持和支撐,要把紅色基因作為信念的火種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紅色基因是我國天然的教育資源和文化底蘊,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去,在引領高校學生深刻感悟紅色精神的同時還能顯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能體現出國家的策略和智慧。而在另一方面紅色基因中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也能很好的改善當代由于西方文化入侵后的奢靡之風,促進高校學生正確的養成自身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也能讓學生更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一)價值觀導向
在革命年代共產黨帶領人民反抗壓迫和剝削,追求國家解放和人民生活幸福美滿的愛國斗爭中,這種紅色基因正是我們社會主義的道德準則和核心價值。在和平建設年代紅色基因則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法律法規,這與當代愛國主義教育中價值觀和人生觀達成了一種天然的聯姻,紅色基因能夠正確促進學生的價值觀建立。讓學生更加能感悟到紅色基因中的理想信念,在新時代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不明確,紅色基因校園氛圍欠佳,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的枯燥等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大學生對紅色基因感悟不深的現狀。與此同時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主觀能動強,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到經濟全球化和新媒體時代的大數據的滲透,但大學生對精神世界的構建,對紅色基因的信念精神理解不夠深刻,從而在潛意識里認為紅色基因已經過時。而這就是當今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最根本的責任,也對愛國主義教育帶來新的挑戰,在這個背景下如何將紅色基因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正確改正大學生內心品質,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對其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三、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路徑
(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直接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想要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和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傳承紅色基因能夠有效的幫助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因為紅色基因中強調的價值觀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觀是一致的,與紅色基因中所強調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是不謀而合的。所以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來將紅色基因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新時代的科學技術及新的傳播媒介將紅色基因真正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當中,并且要根據發展趨勢將紅色基因的精神發揚廣大。
(二)增加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
紅色基因來源于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也就是來自于社會之中的,要想將這種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需要高校與政府相互配合,形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將高校的紅色基因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首先需要對紅色基因開發建設的資金投入,以保證紅色基因的物質形態能夠留存下來,積極參與到紅色基因的文化建設中去。其次就是挖掘宣傳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跡,弘揚英雄人物身上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將更多的紅色精神傳遞到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與相關院校達成協議,加大紅色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制定政策鼓勵優秀青年到老區鍛煉自己。
(三)加強紅色基因校園氛圍建設
紅色基因并不只是存在于歷史上的某一個階段,要將紅色基因過時的思想擯棄,優良的作風和傳統必須要堅持下去,要積極營造紅色基因的良好校園氛圍,首先可以加強學生與高校共青團群體之間的聯系,通過各種途徑來開展紅色基因的校園宣傳。還可以以社團的形式對高校學生進行相關的紅色教育,經常性的開展紅色基因學習活動。挖掘宣傳先進大學生典型,為高校學生樹立起榜樣,將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展現出來,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營造出良好的成長校園氛圍,從而讓高校學生能夠真正感悟到紅色基因的內涵,從思想層面上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形式和內容
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多是具有鮮明的意識型態特性,是培育高校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平臺,也是高校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所以應當將紅色基因的傳承融入到其中。首先就是在課堂的理論教學中將黨中央領導人的最新講話中的精神和號召引入到其中,并且應當以革命時期的史實為依托,將革命時期的紅色基因特殊的表現形式展現給學生們。其次新時期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形式單一,理論知識大量充斥著學生的日常學習之中,讓學生對愛國主義學習感到枯燥,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動態教學的方式,像播放紀錄片和紅色電影來活躍課堂上枯燥的學習氛圍,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讓學生便于理解紅色基因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參與到對黨和紅色基因更深的實踐研究學習中去,進一步加深紅色基因對大學生的影響。
(五)拓展紅色基因愛國主義教育的媒介
21世紀是數據信息時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生活、表達和社交都與互聯網有著高度的粘合,手機APP、抖音、微博等渠道也為紅色基因的宣傳增加了很大助力,所以高校應當重視這些新媒體給高校學生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新媒體這把雙刃劍,積極正確的利用好新媒體將紅色基因進行滲透教育,建立自己的高校紅色文化學習網絡平臺,利用趣味性十足的新媒體平臺來將紅色基因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六)紅色基因社會活動
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社會實踐是其中一大特色,社會實踐能推動學生了解社會現狀和國情,但目前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實踐活動形式單一,而想要將紅色基因理論教育和實踐相結合就需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首先可以開設大學生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與到其中,參加一些志愿者服務活動,像組織學生去參觀革命老區,或去社區中宣傳紅色基因的相關知識,在加深自身對紅色基因理解的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接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讓其轉化成學生成長的精神動力,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是我國當代高校學生的重要責任,而以上幾種方式相比于傳統的教學來說,更能幫助大學生理解紅色基因的內涵,讓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紅色基因融入到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去是刻不容緩的,也是高校教師的首要職責,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是為了讓高校學生能感受到在那段特殊時期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革命信念,學習其中堅韌不拔、奮發圖強的精神,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少年強則國強,所以新一代青年的思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我們也不能忘卻老一輩革命家為了國家人民而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英雄事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參考文獻:
[1]李英林.趙雙雙.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
[2]楊碩.紅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9
[3]魏世澤.關于高校加強傳承紅色基因教育的研究.(J)讀與寫.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