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養過程中,語文課程融入思政教育能使學生容易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并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本文對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實施思政教育的意義,研究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大學語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徑
引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逐漸發展,對全國高校實施語文課程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實現全方位育人。目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依然將學生的專業技能作為重點教育,忽略了學生的思政教育,因此需要加強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而大學語文課程是最基本的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將其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不僅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質教育,還能夠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理念教學,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一、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只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缺少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長久以來會影響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實現“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理念上,沒有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到一起,存在教師對思政教學傳授減少,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度降低,從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在各門學科中充分利用起來。在大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對教師教學進行充分改革,不僅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有較大的變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引導,學校需要做出全方位改革,在語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樹立學生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結合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知識,培養出綜合素質型人才。在語文課程中需要慢慢滲透思政教育,這樣能夠讓學生慢慢理解思政教育內容,需要思政教學的教師耐心專心的做好教學引導,合理調整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講解思政教學內容,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形式進行思政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理解度,打破了傳統的語言教學,并將思政教學時刻與專業知識相聯系,全面培養素質教育型人才,充分實現全方位育人。
二、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分析
1.有利于大學語文課程的人文教學和德育教學
大學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語文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基礎文化課程,更具有人文性和職業性。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一方面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的鑒賞、優秀作文題材的研究,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課程內容的人文性有利于德育教學;另一方面,語文課程學習主要通過聽、讀、說、寫等能力的培養,聽和讀能夠為學生積累語文資源,說和寫能夠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課程的專業度能夠提高思政教育的意義。有利于人文教學和德育教學的培養,提升全方面人才的培養。
2.有利于實現 “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完全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大學語文課程中大部分以文學作品為主要學習內容,其中包含愛國敬業型、誠信禮貌型等德育材料的內容。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是除了基礎的文學知識學習,缺少了實踐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實踐技能缺乏,因此需要全面發展思政教育,提升學生責任意識,培養學生正義之感,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美德,全面貫通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品德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外來文化和思想不斷融入到教育教學中來,社會思想逐漸發生變化。大學語文課程中主要以文學作品為主要教學內容,學習這些經典內容,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底蘊,擴大文化視野,更能夠深刻了解中華名族的文化和歷史知識,更真實的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在語文教學內容中,能夠將中華傳統文化完全體現出來,完全詮釋了中華文化傳承的意義。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更能夠將中華傳統文化傳遞下去,擴大文化自信的傳播渠道。在語文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教學,學生能夠學習和賞析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培養文化自信心,將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4.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做人的根本,當一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時,他就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三、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1.確定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目標,樹立教育理念
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需要先確定教學目標,將語文課程內容的基礎知識體現出來,幫助學生了解文學知識,理解文學歷史和發展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和讀寫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質修養。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明確思政目標,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學生人文精神理念,將傳統文化知識滲透到專業知識中,改變傳統教育方式。語文課程教學前設置思政教學課堂,并要求教師結合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思政教學,挖掘專業課程中思政教學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到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課堂思政教育目標,有助于學生接受語文課程融入思政教學內容。
2.優化教學資源,融入單元模塊教學
中華傳統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也有很強的感染力。在現代的語文課程教學內容中,對于中國古代經典作品仍然處于文字的理解,缺少深刻的研究,教學資源仍處于老齡化,隨著時代的改變,需要優化教學資源。可以在語文課堂內容中增加古典文學作品的知識,對作品進行詳細的解析,使學生充分理解文學作品。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傳統文學作品進行搜集,并將其中知識和文化融入到教學資源中,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提升道德素質,從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大學語文課程還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融入單元模塊教學,明確人文教育和德育教學的重要性。設置單元課前學習、課中討論課后復習模塊,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塊,提升教學質量,擴大思政教學的發展方向,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
3.結合實際,落實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在教學方面的重視度逐漸降低,大部分的院校沒有把語文課程當做重要的學科進行教學,只有簡單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重視降低,對語文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更不感興趣。如果長期下去,思政教育慢慢就會淡化。因此,在落實思政教學理念時,需要及時更改語文教學方案,融入思政教學內容,優化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協助學生積累文化知識素材,提高學生對思政教學的重視度。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將思政教學內容融入到日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學??梢越M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提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總結
將大學語文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教師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好學生的素質,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韓芳.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考[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1):138-145.
[2]葛麗.“課程思政”融入高職《大學語文》課的教改探索[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0(01):81-85.
[3]馬爾旦·曼蘇爾.大學語文中課程思政模塊化教學路徑探索[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21,(01):12-16.
(作者簡介:雒艷敏,副教授,本科 1997年7月畢業于山東工程學院 現從事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