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在艱難曲折的百年征程中,鑄就了若干偉大革命精神。內蘊首創精神、奉獻精神、奮斗精神的“紅船精神”指引著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舊中國的發展道路。在新時代,“紅船精神”對于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砥礪前行的百年道路中,新中國成立是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偉大成就,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重要里程碑,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起點。“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紅船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
2021年,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說:“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憂外患。雖然有不少仁人志士對當時中國的出路進行過多次探索,但皆以失敗告終。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使得中國革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召開,因途中遭到巡警騷擾,大會不得不轉移到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嘉興南湖上,中國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這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延綿不絕的精神力量。
二、“紅船精神”的本質要義
“紅船”作為精神的修飾詞和載體,原指停于嘉興南湖上的一艘游輪,因其在中國共產黨成立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義而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精神”作為人類實踐和思維特有的產物,起源于人類的形成與發展,屬于意識領域。
2005年,習近平在《光明日報》上刊發《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系統闡述了“紅船精神”,提煉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即“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一)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鴉片戰爭的爆發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革命先輩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先后提出了救亡圖存的諸多方案,但由于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而以失敗落幕。俄國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這為當時尚未找到出路的愛國知識分子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案。早期共產黨人通過思想變革打破僵局,在思想激流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在內憂外患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0年,在共產國際和早期共產黨人的努力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擔起民族崛起的重任。
(二)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動搖共產黨人為了實現理想信念而奮斗的決心。中國共產黨從一個最初只有幾十名黨員的小黨發展成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這與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持是分不開的。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人類社會同自然界一樣,其發展需要經歷特定階段。”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歷經了重重磨礪與挑戰才確立了發展方向,不斷從弱小變得強大。“紅船精神”所蘊含的奮斗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不斷取得勝利的精神密碼。
(三)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革命期間,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危亡、民族崛起而不斷奉獻。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形成的精神是共產黨人奉獻意識的集中體現。
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人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中,提出了以先富帶動后富的區域經濟發展思想,不斷推動中國經濟向前發展,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正是因為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奮斗目標,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才能在歷史的發展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紅船精神”所體現的奉獻意識要求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刻都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相信人民,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
中國共產黨從嘉興南湖上誕生到現在已有100年。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回顧“紅船精神”,對于推進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為新時代提升黨的建設質量給予思想啟迪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審視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這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頂層設計,提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科學命題。
“紅船精神”所蘊含的三重理念為新時代黨的全面建設提供了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用首創理念推進黨的制度創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用奮斗精神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用奉獻精神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進而提高黨的建設質量。
(二)為新時代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力量
馬克思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寫道:“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可以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不斷探索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要將“紅船精神”內化于心,堅定“四個自信”,凝聚中國力量,緊緊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相信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三)為新時代建黨精神的內涵提供新養分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是階段性與長期性的關系。高福進教授認為:“建黨精神所體現的時代是從建黨之初到當今新的歷史時期乃至未來,而紅船精神所體現的時代是階段性的。”從內涵和外延角度來理解,“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所體現的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以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產生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建黨精神,不斷推動國家向前發展。新時期通過對“紅船精神”的分析,探究其在當代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等深層次內容,將為建黨精神內涵的豐富提供新養分。
(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肖李華(1996-),男,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