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起源于先秦百家學說,創始人是孔子??鬃觿摿⒌娜寮覍W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對吸收和借鑒中國文化的日本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日本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家訓文化也是在吸取中國傳統文化養分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可以說,日本家訓文化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對日本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傳統儒家思想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經歷幾千年而得以保留和延續的傳統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智慧之源。儒家思想強調修身,包含和諧中庸、修齊治平、誠信待人、包容匯通等思想,在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至關重要。另外,儒家思想還包括豐富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及哲學思想,對于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與培養道德風尚具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儒家思想在日本家訓文化中的體現
中國古代的先進文化和思想對周邊國家,尤其對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日本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將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忠、孝、勇”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精髓滲透家庭教育中,并以家訓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在日本的武家家訓、商家家訓、公家家訓中均有體現。
(一)儒家思想在武家家訓文化中的體現
幕府時代,為了加強自身修養,作為統治階級的武士階層開始效仿貴族,制定家訓,這成為約束武士行為、增強家族凝聚力的工具和手段。武家家訓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影響力上來說,都是日本家訓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武家齊家、治國的依據。
除了培養武士的武道外,武家家訓還注重培養文道,主張“文武兼修”“文武一體”?!拔洹奔次渌?,指武士不僅要擁有征戰技能,還應具備堅韌不拔、敢作敢為的精神,這正是儒家思想“勇”的內涵體現。文道要求武士注重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斯波義將的《竹馬抄》就寫了文道、倫理修養等內容,北條重時的《六波羅殿御家訓》立足日常生活,訓誡子孫謹言慎行,主張培養武士道德觀念及文道,這些正是儒家修身養性、勇敢無畏思想的具體體現。
除了修身之外,武家家訓還注重治家之道。治家主要表現在忠、孝兩方面。日本武士的“家”不僅包括有血緣關系的家族成員,還包括國家的臣民。武家家訓是武士家族中,家長對家族成員以及家臣的訓誡,它規范著家族成員的行為,維持著家族的存續,故其制定目的就在于維持家業的長久。為了維護家業、保護領地安穩,各個等級的武士必須忠誠奉公,因此,對上忠誠成為武家家訓的主要內容之一?!吨耨R抄》中記載:“人生在世,切不可忘記主恩,為主君舍棄生命乃武士之本分?!边@表明武士對主君的忠誠是本分、是義務。另外,《伊勢貞丈家訓》通過儒家思想中的五常和五倫強調“孝悌”;《明君家訓》也明確要求“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日本武家家訓中還體現了齊家、治世等儒家思想。例如,《朝倉敏景十七條》中包含了日常生活和治國理念等內容,強調以能力為標準選拔人才,體現了戰國大名任人唯才的治世之道;《武田信玄家法》詳細記載了戰國大名管理領地等內容。《藤堂高虎遺書》中說道:“孔子之道,要常在心。于日本,要知《吾妻鏡》《式條目》。”不難看出,日本武家家訓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以儒家思想為依托,為武士階層的道德觀念培養和行為規范指明了方向。
(二)儒家思想在商家家訓文化中的體現
商家家訓是繼武家家訓之后出現的。受武家家訓的影響,商人對家產及家業十分看重,維持家業長久的強烈愿望讓商家延續了武家的傳統,紛紛開始編撰家訓,商家家訓應運而生。
商家家訓作為日本家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階層家訓內容有著不同之處,除了共有的倫理道德訓誡外,商家家訓還涉及雇傭制度、店鋪管理等經營管理規定和商業經營理念。
日本商家家訓也吸收了傳統儒家思想的養分,例如,《三井氏家規》第一條:“獨木易折,成林難摧,汝等要和睦親厚,共圖三井家運昌盛,穩固不移。”其中,“和睦”的“和”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內容,“和”是“仁”的延續,是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
中國社會受儒家思想“和”的影響,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在日本,“和”也是為人處世、文明交往的行為準則,日本企業以“和”教化員工,進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三井氏家規》第五條:“嚴禁奢侈,厲行節約?!鄙倘藣u井宗室在《島井宗室遺書》中提出,作為商人應該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可見,勤儉持家是商人的共同信條,是商人修身治家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在商家家訓中的寫照。
除此之外,商家家訓在培養職業道德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商業經營活動中,商人通過家訓教化員工,培養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家業穩定,所涉及的誠信、熱情、節儉等內容對商業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儒家思想在公家家訓文化中的體現
日本公家家訓比武家家訓、商家家訓出現得早,但數量少、內容簡單。日本的第一部家訓是吉備真備所著的《私教類聚》。《私教類聚》共有38條訓文,其中頻繁引用了《論語》《史記》《顏氏家訓》等中國典籍里的內容,吉備真備也積極倡導儒家思想和佛教,宣傳忠孝之道。《私教類聚》中的第一項“略示內外事”包括“內教五戒”和“外教五常”:“內教五戒”即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外教五?!奔匆蝗什粴ⅰ⒍x不盜、三禮不邪、四智不妄、五信不亂。在吉備真備看來,“內教”即佛教的“五戒”,是對信徒的勸誡,而“外教”即儒學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哲學思想體系的倫理道德。
在日本,公家是相對于武士階層和其他各階層而言的,它不是小家庭或個體家庭集合而成的大家族,而是服務于天皇與朝廷的官員。由于家訓傳入日本沒多久,公家逐漸衰落,因此,公家家訓沒有發展起來,也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只留下《菅家遺訓》《九條殿遺訓》《寬平御遺誡》等為數不多的幾部家訓作品,且這些作品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多是對天皇政務和起居等內容的訓誡。例如,《九條殿遺訓》記載,“以一日之行事,為萬年之誡”,其是以記錄皇室生活禮儀規范為主要內容的公家家訓。因此,公家家訓雖融入了傳統儒家思想,但比起武家家訓和商家家訓來說,并不典型。
三、結語
中國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文明沉淀中,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蘊含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及哲學思想,對于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與培養道德風尚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吸取了儒家思想精華的日本家訓文化對日本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作者簡介:劉櫻(1986-),女,湖南桑植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化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