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 斌
(安徽財經大學 實驗實訓教學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0)
自1989年第一屆“挑戰杯”學科競賽在清華大學舉辦以來,該競賽一直秉承“倡導科學,探究知識,刻苦學習,秉承創新,迎接挑戰”的理念.該賽事的舉辦,推動了年輕學子創客創業實踐與職業規劃相互發展;大學素質教育不斷地被拓展、深化;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受到許多大學、高職高專院校乃至社會廣泛的支持和贊美.[1]在當代青年學子眼中,“挑戰杯”學科競賽就是科技創新領域的頂級盛會.從那以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科賽事活動不斷涌現.
迄今為止,大學生學科競賽已經積累了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對引領大學生創新興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樹立勞動觀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全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全國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參與的高校可以了解其在競賽以及所屬學生創新素養方面的綜合實力或相對位次,并為各個參賽高校提供參考數據,以便其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科和資源方面的比較優勢;同時,也為賽事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數據[2].
2020年2月,高等教育學會發布了第四輪高校學科競賽榜單,從第一輪發布入榜的賽事算起,遴選賽事數目不斷地增加,從最初的19項,增加為34項,到這輪的44 項[3].可以說,有關行業協會、企業和教育部在開發賽事類型、增設一些賽事的專業水準測試賽、提高學生參加賽事覆蓋面、惠及面等一直在不斷地努力.當然,學科競賽除了由教育部資助舉辦之外,地方、行業和一些高校還發起、資助了不同學科、不同主題和內容、不同層級的比賽.部分國內賽事與行業賽事、國際賽事密切相關,完全可以無縫接軌、互相交流借鑒促進賽事發展.例如數學建模賽,有國內國際賽、行業電工杯賽、線上網絡競賽等多種形式,它們已經成為涉及高校最廣、參加人數最多、影響力很大的賽事.而一些行業協會、知名企業通過主辦的賽事,可以挖掘發現一些創新創意思維新穎、實際動手能力強、善于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生,到他們的公司去實訓實習、實踐鍛煉,甚至有的學生畢業后可以優先進入他們的企業.這種賽事為用人單位與高校之間搭建了交流平臺,為學校的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學生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安徽財經大學以培養“四位一體”的高素質人才為理念,以挖掘、舉辦不同學科賽事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變革,堅持以競賽促建設,以競賽促創新,加強學科競賽的頂層設計,將學科競賽納入我校“四位一體”育人培養計劃之中,并將職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頒布并實施了《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條例》.在發布的年度學校教學質量工程中,優先重點支持舉辦的各類學科競賽,并劃撥專項經費用于學科競賽的場地費、訓練費、參賽費等,大力對獲獎學生以及指導教師進行獎勵,為學科競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保障[4].
每位大學生皆是未來的創客,通過參加賽事,可以激發出他們內在的無限遐想力.學生所參加的學科競賽中,競賽的內容或方案設計都非常全面,而且具有新穎的特點,代表了該學科研究的學術前沿,這就對參賽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應擴大對與本學科競賽有關的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許多學科競賽還要求學生綜合利用各種學科的知識來制定問題的解決方案或制作物理模型等;有的最終的評審將通過答辯或仿真模型演示的方式進行.因此,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學科競賽,不僅踐行了知行統一的理念,提高了實際處理復雜棘手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拓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都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學科競賽,它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對參賽題目的理解創意、設計制作、改進完善來統籌規劃自己的參賽作品[5],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訓練自己的發散思維、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增強自己的創業本領.因此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可以激發他們創新創業熱情.
教師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豐富的專業素養以及開展特定教學活動的能力,是每位教師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能力的體現.不置可否,此種能力的提高,是與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所得的教學經驗分不開的.教學實踐不僅來自一線課堂教學,而且也來自第二課堂,這其中就包括學科競賽,學科競賽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比課堂教學要高.首先,指導教師須具備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素養的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具有不拘一格的創意想象力、開闊的國際教育視野、多立體的空間思維,來指導學生開展競賽活動[6].因此,學科競賽的開展,必將對教師的職業水準、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了適應學科競賽要求并想取得優異成績的話,參賽學生須具有主動學習的進取精神、對新鮮事物永葆好奇心和強烈的競爭意識.為實現學科競賽取得好成績,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最重要的是更新教學內容.在講授課本知識時,首先,教師不能照本宣科,需要加入大量與社會生產、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以實際案例來訓練學生應對、處理問題的本領,切切實實地提高他們的實踐實訓本領、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其次,教學方法須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培養實踐能力為主,通過不斷改進,達到鍛煉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7].而通過舉辦學科賽事可以驅動教學改革深化,提升教學質量,穩固教學質量成果.
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創新和創業培訓以及學科和技能競賽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的作用,特別從2014 年以來,在參考了安徽省每兩年一次發布的大學生學科競賽A 類、B 類賽事目錄后,實時修訂學科競賽管理辦法,同時,又根據本校財經學科為主的特點,增添了C 類學科競賽賽事,這很好地說明了我校對賽事開發的前瞻性、實用性、創新性.
特別在2020年發布的第四輪學科競賽排行榜報告中,基于對學科賽事研究對象不斷地豐富和研究深度的不斷加深,新增了“研究貢獻”這一評價指標,此指標包括教學成果獎、教學改革論文等.這一評估標準的改變,對我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經管”工程人才培養為契機,為促進和適應學科競賽開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注重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的調整和革新.
在傳統的教學運行中,諸如公共理論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必修課的教學須一絲不茍的按照教學計劃、前期備課方案等來進行;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也是按照社會上現行的行業或專業人才所具有的素養來完成的.在賽事體系下,教學活動則可能大相徑庭:教學內容的提前進行、學習知識的提高、擴展,特別偏重于處理棘手問題的實踐和技能的復合應用.因而為滿足賽事的需要,教學在以考慮課程為基礎的教學體系的系統性和順序性前提下,對于學科競賽團隊,應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原則,組織小型化的教學和實踐實訓訓練.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由于一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比如我校管理科學、工程類的學科,上課時課堂效果就比較差,難以激起熱烈的反響和強烈的教學互動效果,這就需要積極探索教學的趣味性.加強課堂教學、工程實訓實踐和實際生活的關聯分析,增添教學情景性;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探索產學研之間合作的有效途徑.刺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奮點,提高他們學習自覺性,這樣才能“細雨潤無聲”地把學生創造的潛能給釋放出來,學生創新的靈感才能接連不斷的涌現[8].這就對我們指導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德學兼備,而且要涉獵廣泛、視野開闊、注重實踐、結合實際.
要積極踐行“四位一體”的育人目標,把學生學科競賽貫穿于實踐教育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要促進教學、科學研究、學科賽事三者間的融合發展;二是要深化育人目標改革,使其更加契合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要促進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錘煉自己,提高他們適應不同職業發展方向的本領.推動學生賽事與課題研究、企業實習密切合作,著力于成果共享與示范引領的內涵式建設,共享優質實習實訓資源,在潛移默化中把學生的創意理念、創新能力給激發出來.
一是教學采取“任務導向、項目驅動”;二是采用“教、學、做”與“產、學、研”相互促進;三是堅持教學、競賽、培訓、實踐、研究和保障相協同的教育制度.如我校的第二期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通過組織好創新創業大賽賽事活動,擴大各類專業賽事活動的覆蓋面,確保通過宣傳與組織工作,使每個在校學生都能至少參加一項活動.另外,通過增強賽事品牌的影響力,積極發揮我校專業學科的優勢,在校級、省級、國家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創建一批有競爭力的專業.還可以加強學校之間的競賽交流,充分吸收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協會的作用,鼓勵建立各種創新創業協會,支持它們的健康發展.
為了從頂層方面統籌規劃、協調學生課外實踐教育活動,我校設立創業教育學院,院長由分管本科教學的校級領導兼任.創業教育學院開通了網站,通過宣傳,使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學院充分認識到,要將雙創教育列為重點工作和迫切任務,每位教師都要主動承擔雙創教育職責,煥發工作熱情;指導教師和各輔導員要充分了解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類學分認定辦法,全程指導學生學分修讀.另外創業教育學院還積極位為各學院開展實踐活動創造良好條件,為他們排憂解難.例如,指導文學院建立大學生英語翻譯工作室、商務英語考證服務室;指導工程與管理科學學院建立電腦維修服務室、文印打印社;為藝術傳媒學院專門裝修一間排練室,以利于學生們課下進行文藝排練.在蚌埠地區,唯一一個受到國家級支持的眾創空間項目——“WM 眾創智慧谷”,在安徽財經大學開展了5次創業講座活動,激發了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9].我校大學生孵化基地中培育的咖啡浪漫小屋、黔東南侗族手工藝品工作室等項目入選蚌埠人社局創新創業示范項目.
大學生學科競賽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推動實踐教學取得一定成效;反過來,實踐教育搞好了,也必然為舉辦學科競賽活動提供堅實的保障、帶動實踐教學質量向前發展,形成一個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三者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學科競賽、實踐教學質量和建設成效相互促進示意圖
我校通過組織、參與和舉辦學科競賽活動,專業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2 個專業入選2020 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商務英語、工程管理、動畫3 個專業入選2020 年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工商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實驗室2019 年通過安徽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驗收,該實驗室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商務網站設計大賽,在淘寶、意趣、一拍等網站開店比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建了安徽財經大學金融投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由金融市場分析、理財規劃、量化投資策略分析、保險精算、風險管理六大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構成)和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平臺,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推動了學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促進了學校品牌的美譽度.
近年來,我校創新創業氛圍比較濃厚,學科競賽取得可喜成績.互聯網+、三創賽、創青春等各級各類賽事的舉辦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例如,在2020年我校學生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學科競賽達2600 多人次;組隊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項目達60 多項,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還組織學生參加了美國數學建模國際賽;2020年我校共獲得國家級獎勵94項、省級獎勵1000 多項;在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立項中,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達1016個;學生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學生通過參與學科競賽的培訓和比賽,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升.
教師們通過參與學科競賽的指導工作,自己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圍繞各類各級學科競賽活動,也促進了相應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我校在相應的各基層教學組織(教研室)都建立了學科競賽教師指導團隊,在此基礎上,也開展了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我校在2020 年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中,獲得立項達248 項,立項總數位列前茅.其中教學名師2 人、教壇新秀3 人、教學團隊6 個、教學研究項目43 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 個、線上教學名師3 人、線上教學新秀3 人、線上教學優秀課堂10 個、線上優秀教學成果獎1 個、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1 個、示范實驗實訓中心1 個、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1 個等.2020 年,我校獲批省級“雙基”建設示范高校,同時獲批省級示范基層教學組織(教研室)7 個、省級教學示范課27 門;共有5 個項目獲教育部2020 年第一批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實現了我校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零的突破.
學科競賽活動主要表現為課外實踐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科競賽文化所蘊含的競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知行統一探索精神,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品位,培養了學生審美素養,增強了他們的文化自信[11].學生們除了參加相關專業學科競賽團隊外,他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成為安徽財經大學體育俱樂部會員或安徽財經大學文學藝術俱樂部會員,參加藝術類、體育類賽事競賽活動.在2019 年華東片區大學生籃球大賽(安徽)賽區比賽中,我校籃球隊取得季軍;在2019 年安徽省大學生文藝匯演中,我校大學生文化藝術團在舞蹈類節目中斬獲冠軍.
大學生賽事作為實踐實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與眾不同的“三創”(創新、創意、創業)育人功能,而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提高實踐技能具有重要意義[12].學校必須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積極創造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學習氛圍,打造賽事的普及化、品牌化.要始終保持教育改革的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學科競賽體系下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源源不斷地為國家輸送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