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旭珍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科 518000
宮頸機能不全是孕中晚期流產及早產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療的方法有保守及手術治療。宮頸環扎術是目前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惟一有效術式,對于維持妊娠具有重要意義[1]。但是緊急宮頸環扎術,手術難度大,術后發生并發癥風險高,目前具有爭議性。但是對于宮頸縮短、宮口開大的患者,緊急宮頸環扎術可能是延長孕周、改善胎兒預后唯一的希望。本研究旨在探討宮頸緊急環扎術的預后相關因素,從而為改善其預后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因宮頸機能不全于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科施行緊急宮頸環扎術的51 例中孕期患者資料。納入標準:中期妊娠,有宮頸管進行性縮短,伴內口開放,伴或不伴外口擴張。排除標準:胎膜破裂,出現不規則宮縮且用藥后未緩解,出現規則宮縮,術前檢查提示明顯宮內感染可能,多胎妊娠,胎兒畸形,有嚴重妊娠合并癥: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脂肪肝等。按照分娩孕周不同,分為兩組:A組(分娩孕周≥32 周),B組(分娩孕周<32 周)。所有研究對象在接受治療時充分知情并簽署相關手術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調用病例病案資料進行分析,并通過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術前檢查 術前常規監測體溫、宮縮情況,查白帶常規、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排除手術禁忌證。胎兒彩超排除胎兒畸形,宮頸彩超及婦檢明確宮頸情況。
1.2.2 手術方法 所有環扎手術采用McDonald 法進行環扎,若羊膜囊突出,用紗布或尿管球囊上推羊膜囊。手術均由技術嫻熟的高級職稱醫師完成[2]。
1.2.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及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以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本研究共收集51 例患者,有1 例術后出現宮縮,患者及家屬放棄要求離院,2 例患者數據不全,最終入組病例48 例。兩組患者年齡、孕次、流產次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施行緊急宮頸環扎術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
2.2 兩組術前及術中情況比較 A組宮口開大數值小于B組,環扎孕周大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支原體感染情況、術前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 兩組術后情況及新生兒情況比較 入組病例足月產17 例、早 產13 例、流產17 例、死胎1 例,其中活產43 例,新生兒Apgar 1 分鐘評分≥9 分有33 例。并發癥發生情況:環扎失敗1 例,宮頸裂傷4 例,胎膜早早破13 例,重復環扎2 例,明確感染2 例,其中1 例因感染性休克進行搶救。兩組術后抗生素使用情況、第2 天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A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新生兒體質量、APGAR 1 min評分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1 宮頸緊急環扎術術前注意事項 宮頸機能不全的手術方式,包括預防性及緊急宮頸環扎術。緊急宮頸環扎術在患者發生宮頸縮短、宮口開大時實施,有研究指出擇期宮頸環扎術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緊急宮頸環扎術的效果[3]。但另外研究報道,緊急環扎術可延長孕周達6~9周,而保守治療延長孕周不足4 周[4-5]。即使宮口開大達4 cm仍應行宮頸環扎術[1]。然而有研究報道術前宮口擴大程度(尤其是擴大≥3 cm)是手術失敗的影響因素之一[8]。更有多項薈萃分析顯示,宮頸擴張程度越大,母兒預后越差[6-7]。本研究中A組宮口開大程度明顯小于B組,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但宮口開大多少以內適合進行手術,仍需進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環扎的孕周也是目前討論的熱點,對于最大的環扎孕周目前存在爭議。在本研究中A組環扎孕周大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有研究指出,孕22周前行宮頸環扎者妊娠結局更好[9-10]。妊娠20周后進行宮頸環扎術,發生術后并發癥的風險增加,影響孕婦及胎兒的預后[11]。但是Ragab等[12]研究指出對于24~28周的患者行緊急環扎仍然能有效改善妊娠結局。筆者認為除需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外,環扎的孕周需結合新生兒救治水平、孕婦情況等綜合考慮確定。
3.2 緊急宮頸環扎術術中注意事項 宮頸環扎術術式有Shirodkar 和改良的McDonald 兩種。相對于Shirodkar術式,McDonald 環扎術不需切開陰道上推膀胱,操作簡單,并發癥較少,且效果與Shirodkar 環扎術無差別[13]。目前McDonald術式為首選,但是緊急宮頸環扎實施時機緊迫,多為宮口已開大,甚至伴有羊膜囊凸出,術中易發生胎膜破膜、宮頸撕裂、出血等風險。本研究中,有1 例患者術中發生破膜,導致手術失敗,所以建議由技術嫻熟的副主任及以上的醫師完成,并且術中操作需輕柔謹慎。另外有研究指出,在1道環扎后,進行2道環扎閉合宮頸外口處,能夠保留宮頸黏液栓,從而發揮其抵御感染的作用[14]。但是緊急宮頸環扎時多已出現宮頸管縮短,宮口開大,往往沒有足夠的宮頸長度實施兩道縫扎。緊急宮頸環扎的具體方式及其是否能改善手術預后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表2 兩組施行緊急宮頸環扎術患者術前情況及術中處理情況對比

表3 兩組施行緊急宮頸環扎術患者術后情況及新生兒情況對比
3.3 宮頸緊急環扎術術后注意事項 緊急宮頸環扎術實施時機緊急,術前往往無法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陰道分泌物異常的充分治療,可疑血象升高的抗炎治療等,加上實施時多有宮口開大,羊膜囊凸出,這些因素都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所以其避免術后并發癥一直是婦產科界討論的熱點。在本研究中胎膜早早破13 例,明確感染2 例,其中1 例因感染性休克進行搶救,且A組并發癥的發生明顯少于B組(P<0.05),可見術后并發癥是影響緊急宮頸環扎術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了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大部分術者都會在術后經驗性使用抗生素,目前在圍術期常規應用抗生素缺乏可靠證據支持[1]。在本研究中,A、B組抗生素使用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另外對于術后感染的監測尤為重要。Gupta 等[15]發現成功組環扎術前C 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小于失敗組,另有研究發現環扎術后白細胞計數和C 反應蛋白小于失敗組[6]。但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第2 天的血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值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筆者推測可能受監測時機、次數、間隔的影響。但是也提示我們為了更好地監測感染的發生,應增加感染相關指標。有研究發現聯合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有助預測胎膜早破早產兒宮內感染的發生[16]。Oludag等[17]研究顯示降鈣素原對絨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兒感染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Paccolat 等[18]在研究中提出降鈣素原可以做為診斷細菌性宮內感染的指標。基于目前的研究結果,為了盡快發現宮內感染可能,可以聯合血常規、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多指標對緊急宮頸環扎術后患者進行監測,也許有助于及時發現感染,采取相關措施。
綜上所述,緊急宮頸環扎術可作為因宮頸機能不全出現宮頸管縮短、宮口開大的有效補救措施,但其風險高、并發癥多,宮口開大的程度、并發癥的發生將影響其預后,所以需嚴格篩選手術患者,手術操作需小心謹慎,并且需與患者及家屬充分交代相關風險,術后要加強監管,及時發現感染、胎兒異常狀況等。由于本研究入組病例數有限,有些相關的預后因素仍需待進一步研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