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 管必蓮 刀永思 曾國揆
摘 要 總結近年來云南省峨山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承載空間、社會化服務體系、品牌建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和規模養殖畜牧業、強化資金投入保障、加強技術與人力資源建設、保障特色農業規模化用地、構建安全農產品市場保障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云南省峨山縣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21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鄉村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直接關系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1-2]。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著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戰略,為全省農業產業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3-4]。峨山縣位于云南省中部,面積1 972 km2,總人口17.02萬人,屬中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9 ℃,氣候垂直變化大,農業氣候比較優勢十分明顯,使得許多區域農產品可常年種植,實施多季生產,發展特色種植潛力很大。峨山縣圍繞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思路,進一步健全烤煙、蔬菜、畜牧3大重點產業和糧食、油料等協同發展的“3+N”產業體系,以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推動農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消費需求[5-6]。
1? 現狀
1.1?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峨山縣建成高穩產農田0.63萬公頃,水利化程度達74.6%,農機總動力達31.65萬千瓦,農業機械原值達3.53億元,在烤煙生產、糧食生產、新產業發展、農用交通運輸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農業機械裝備水平。
1.2? 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基礎上,以烤煙為主導,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氣候、技術等優勢,發展壯大油菜、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同時,不斷拓展除蟲菊、中藥材、花卉等新興產業,使峨山縣農業生產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2020年,峨山縣蔬菜種植0.71萬公頃、油菜種植0.37萬公頃、溫帶水果0.21萬公頃、花卉種植總面積0.06萬公頃、中藥材種植面積0.06萬公頃、除蟲菊0.01萬公頃。
1.3? 養殖業穩步增長
加大華西德康30萬頭生豬養殖、雙胞胎4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等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建成德康生豬養殖家庭農場23戶70個單元。2020年實現累計出欄185.04萬頭只(羽),其中生豬出欄17.58萬頭。同時,完成水產養殖面積0.035萬公頃,水產品總產量1 105 t。
1.4?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快速發展
峨山縣共有農產品生產、加工及流通企業2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銷售收入2 000萬元以上3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64個,家庭農場100個。峨山縣累計擁有“三品一標”有效認證產品10個企業25個產品,基地面積0.23萬公頃,產量7.89萬噸。
1.5? 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
農業先進實用科技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峨山縣糧食作物良種推廣率達到95%以上,大批高產、優質、高抗品種得到推廣應用,應用率達80%以上,科技為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通過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進一步強化了服務機構的公益服務職能,轉變了服務方式,擴展了服務領域,提高了農業生產中技術指導、技能培訓、市場信息、產品加工等多方面的服務質量。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近年來,峨山縣農村水利灌渠、田間道路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雖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要求差距甚大。
2.2? 農業承載空間小
峨山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耕地面積僅占土地面積的6.91%,且中低產田地所占比例大,耕地中質量和生產力較差的旱地占62.89%,受地勢、土壤、水資源的影響,地力差別大,中低產田地面積較多,占耕地面積的53.21%,高產穩產田僅占46.79%,耕地產出率低。山地多平地少,宜耕土地資源緊缺,發展特色農業的后備不足,農業的承載空間小,剛性約束大。
2.3? 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峨山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缺乏骨干龍頭企業、特色企業,企業與農戶利益連接不緊密,農產品附加值低,加工轉化率低,因受到資金制約,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產品開發慢,競爭力弱。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快,且組織能力、綜合實力、服務能力、發展規模等都還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水、電、路、市場、物流、信息等基礎設施和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和認證落后,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脫節,特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和社會化服務能力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2.4? 品牌建設滯后
特色優勢農產品有基地缺加工、有規模無標準無品牌,有重要影響的名特優產品少,尚未建立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營銷體系。農業優勢產業總體實力與資源優勢不相稱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極大地制約了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化。
2.5?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滯后
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薄弱,經費不足,工作不暢。農業科技服務隊伍還不夠穩定,尤其是基層農技服務力量薄弱,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較大程度上影響到對農民的科技推廣服務。科技成果缺乏或沒有得到良好的轉化,科技推廣和科技研發的薄弱制約了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
3? 對策
3.1? 穩定糧食生產
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嚴格落實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種植計劃,確保糧食種植1.18萬公頃,總產7.35 t以上。圍繞提高單產和增加總量,強化核心示范區和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推廣良種良法配套,繼續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強農作物病蟲預報體系建設,提高病蟲防治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及時性和準確性。繼續開展油菜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擴大山地油菜種植,逐步引導形成“小春油菜—大春烤煙”種植模式,確保油菜種植面積0.33萬公頃,實現油菜及關聯產業的良性發展。同時,加快發展油橄欖種植,使木本油料種植面積達到0.67萬公頃左右,為本地木本油料加工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原料。
3.2? 發展特色種植產業
用足用活國家政策,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烤煙、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優質煙葉生產基地,穩定煙葉生產面積0.67萬公頃。優化蔬菜品種種植結構和提高品質,加快無公害蔬菜產業發展,確保蔬菜種植面積0.67萬公頃;積極發展名特優稀水果品種,促進品種更新換代,在“十四五”期間新發展種植溫帶水果面積0.17萬公頃;以藥用和加工花卉生產為重點,建花卉產業示范園區,打造花卉產業品牌,建立花卉產業發展模式,爭取到2025年,峨山縣實現鮮切花種植面積200 hm2以上、食用加工玫瑰種植666.67 hm2以上;以三七、續斷、重樓、滇黃精、天門冬等為重點,發展中藥材666.67 hm2。推動除蟲菊產業穩步發展,確保除蟲菊種植面積0.027萬公頃。
3.3? 發展規模養殖畜牧業
按照“山區立體種養、壩區水產養殖、高原牲畜養殖”思路,發展規模飼養,積極扶持飼養大戶,發展養殖小區;建設生豬流通市場,扶持和建設生豬屠宰場;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引導培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擴量、提質、增效”為核心,更加突出生豬和家禽這2個重點,優化區域布局,全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以華西德康30萬頭生豬養殖、雙胞胎4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等重點項目為依托,在8個鄉鎮(街道)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2021年實現肉蛋奶總產量比2020年增長2%;畜牧業現價產值比2020年增長3%,畜牧科技推廣到位率達90%,峨山縣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應免密度達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以上,動物疫病監測4 000份,生豬定點屠宰申報檢疫率達100%,確保峨山縣不發生非洲豬瘟等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3.4? 強化資金投入保障
加大政府對基礎設施和產業的投入。抓住國家城鄉統籌、加大農業投入及實施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加大對峨山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強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硬實力。優先安排特色農業項目的建設,在特色農業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防治、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予以重點計劃實施。吸引社會資金、企業資金和金融資金進行特色農業經營性設施的建設。建立開放式、市場化的投融資機制,制定有利于籌集特色農業建設資金的各項政策。以獨資、合資、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特色農業建設,多渠道籌措資金。
3.5? 加強技術與人力資源建設
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機制,在引進人才的同時要加強特色農業技術骨干隊伍的培養,建立一支有技術、懂管理的人才隊伍,為特色農業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抓好農民特別是科技骨干的農業技術培訓。政府積極整合培訓資源,促進農民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通過技術講座、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推進培訓形式的市場化和多元化,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特色農民技術隊伍,形成梯度合理、差別有序的農業專業化人才隊伍。
3.6? 健全流轉機制,保障特色農業規模化用地
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堅持以政府主導,農業企業、農合組織、金融機構等社會主體參與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穩步推進”的原則,支持農戶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支持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參股龍頭企業經營,有效降低土地對峨山特色農業發展制約。
3.7? 圍繞優質優價,構建安全農產品市場保障體系
加強安全農產品市場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構建服務保障體系。創新安全農產品流通體制。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安全農產品加工、配送、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創建峨山特色農產品“農商對接”渠道,確保安全農產品的性價統一。加快市場信息服務網絡設施建設。建立起覆蓋峨山縣各鄉鎮(街道)、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等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提供農產品生產和貿易信息。
參考文獻:
[1]? 李國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若干重大關系[J].中州學刊,2018(1):32-38.
[2]? 周立,李彥巖,王彩虹,等.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整合和六次產業發展[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3):16-24.
[3]? 陳良正,陳蕊,王雪嬌,等.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政策創新探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9,31(11):138-145.
[4]? 姜鈺,周豐婕.鄉村振興戰略下構建云南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2):119-121.
[5]? 陶候.玉溪市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11):152-155.
[6]? 柏為才.峨山縣打造“綠色食品牌”方略[J].云南農業,2019(4):45-47.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