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光
采訪反詐民警,提起我的老家龍巖時,很容易引發尷尬的親切感。“我去過你們那十多次了。”浙江金華的一位民警說,早年偵辦電詐案件時,頻頻遇到來自龍巖的詐騙分子。
龍巖市新羅區是2015年公安部掛牌的七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重點地區之一。當地主打的詐騙套路是網絡購物詐騙,詐騙分子被稱為“淘寶哥”,詐騙的行為則籠統喚作“打電腦”。大概在2013年前后,電信網絡詐騙從外地傳到新羅,一些年輕人在家做起了“電子商務”。隨著打擊力度加大,他們的窩點從家里轉移到山間,在偏遠山頭搭建帳篷繼續實施詐騙。
后來隨著國內詐騙窩點陸續轉移到境外,躲在山中當“淘寶哥”成為過去時。不過,今年端午回家,赫然發現反詐、勸返的宣傳標語貼到了家門口:“到緬北參與詐騙是一條不歸路!”老家電詐的土壤并未消失,曾經抱團群居的詐騙分子化身散兵游勇,甚至就隱藏在自己身邊。
反詐運動如火如荼,而電信網絡詐騙屢打不絕。采訪時,親眼看到以公安部門為主的反詐力量的辛苦付出,也切身感受到他們的疲憊和無力感。當前全國各地陸續構建起多部門聯合的反詐體系,試圖將重心從打擊轉移到預防和預警上。我見識到了預警“黑科技”的強大,卻覺仍是治標難治本。
在我老家,有一個輪廓清晰的群像:家境一般,早早輟學,缺乏特定的謀生技能,沒有穩定工作。務農早已是被拋棄的謀生方式,從60后到80后流行的職業是“泥水匠”,然而身邊卻幾乎沒有90后干這行。“年輕一代的欲望擴張了,他們不甘于重復上一代的命運,同時又不愿吃苦。”正如犯罪心理學專家武伯欣所說,導致電詐泛濫的社會土壤,或在于農村年輕人的就業問題。他認為運動式治理猶如一陣風,風過后容易死灰復燃,從根源上解決就業問題才是良策。

30/2021 總第1008期
@張張張:接到一通境外詐騙電話,上海的警察叔叔就從短信提醒到真人電話提醒,感受到了上海警方反詐騙的力度之大,真是非常感謝。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各個行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有切實可行的檢查監督機制。(@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