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喀布爾國際機場里,大批阿富汗難民擠滿了航站樓、停機坪和跑道,想搭上飛機逃往國外。為驅散人群,控制機場的美國士兵朝天開炮,混亂中至少有5人死亡。不顧四周圍攏過來并試圖攀爬登機的人群,美軍運輸機強行起飛,幾個試圖扒在機艙外的阿富汗人很快就從高空墜下。
當地時間8月16日發生的這一幕幕混亂景象,被很多媒體拿來與1975年“西貢大撤退”進行比較,仿佛歷史重演了一次。
一個月前,多位親阿富汗政府人士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還都強調,對于美國總統拜登“相信阿富汗政府安全部隊實力”的說法,他們還是有信心的。另一個在喀布爾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稱贊政府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指揮得當”。
但事實上,那場夸贊政府軍的記者會上,米利緊接著還說了一句:阿富汗政府軍與塔利班的戰爭也可能以“糟糕的結果”告終,至于哪種結局的可能性更大,“我們還不知道”。而長期擔任拜登阿富汗事務助手的米勒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宣布從阿富汗撤軍前,白宮就已經預料到了阿富汗政府軍同塔利班之間的內戰結局。
“美國官員能說什么呢?難道說阿富汗政府軍表現得不好,所以我們對他們沒有信心?”米勒反問,“不管內部評估的結果是什么,我們的公開表態不能拋棄盟友。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看不到在阿富汗發生的一切。最多就是沒有預料到這么快發生?!?h3>“不與塔利班交戰”
8月初,美國情報部門發布報告稱,預計阿富汗政府軍可以堅守喀布爾至少三個月。而在拜登4月中旬正式宣布將在5月1日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時,美方的估計是“塔利班可能在一兩年內奪權”。米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白宮當時已經下定決心,不論撤軍后阿富汗會發生什么,不管塔利班和加尼政府能否達成和平協議,都必須全面撤軍。

5月2日,阿富汗士兵與美軍士兵在赫爾曼德省一處軍事基地升起阿富汗國旗。當日,美軍向阿富汗國民軍移交該處軍事基地。圖/新華

美國總統拜登8月16日表示,美軍撤出阿富汗是正確決定,同時承認阿局勢惡化快于美方預期。圖/人民視覺
擔任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時,蘇聯入侵阿富汗、塔利班崛起及美國的對阿政策就是拜登的“業務范疇”。2008年出任拜登副總統行政辦公室主任的莫伊·維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奧巴馬就任總統后,很快就將阿富汗增兵與撤軍的事務交給拜登,“第一年我們辦公室在這件事上花了很多時間”。
米勒也回憶稱,奧巴馬政府圍繞阿富汗政策,確實出現過“沒有和平協議不能撤軍”的觀點,但拜登并非這種立場的支持者。相反,當奧巴馬的駐阿美軍司令官麥克里斯特爾推動向阿富汗增兵、通過大規模部署陸軍幫助政府剿滅塔利班時,拜登表示反對,而是主張只保留“最小規模的軍事存在”,通過無人機等非對稱作戰方式精準打擊“國際恐怖主義”。
2020年競選期間,拜登進一步明確自己的阿富汗政策。此時特朗普政府已在當年2月與塔利班達成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和平協議,承諾美軍和北約部隊應在14個月內全部撤離阿富汗。在阿富汗政府看來,相比于特朗普的撤軍方案,拜登的“最小規模軍事存在”承諾是更優選擇。但等到拜登正式就任總統后,他還是延續了特朗普的政策,只是將美國全面撤軍時間從5月延遲到了9月。
對于拜登的政策轉向,米勒毫不感到意外。她認為,十年前對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麥克里斯特爾大談“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時,拜登的真實含義就是“不與塔利班交戰”。而如今拜登很可能受到了來自軍方的壓力,他們說服拜登重新評估了此前駐阿美軍的戰況。
原駐阿富汗外國聯軍空軍指揮官邁克爾·莫斯利曾總結道,通過空中精確打擊和特種作戰打擊恐怖主義是不現實的。敵人沒有任何特殊的穿著,而阿富汗本地人也多會攜帶武器以求自保,美軍同盟的武裝團體、塔利班以及拜登心中的“有國際威脅的恐怖組織”,打扮和舉止幾乎一模一樣?!爸笓]官不知道他們在哪里,無人機操作者無從知道能不能開火?!?/p>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約2000名阿富汗平民在沖突中喪生,其中半數死于塔利班及其他武裝團體的行動,另一半則多是因為美軍的空襲。在2008年聯軍一次作戰行動造成51名平民死亡后,時任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都不得不出面表示:“這些打擊恐怖主義的行動的意圖是非常好的,但我們很難繼續接受平民傷亡?!?p>
2001年9月12日,美國紐約,總統小布什在五角大樓巡視在“9·11事件”中遭受沖擊的區域。

2009年10月29日,美國多佛空軍基地,空軍C-17軍用運輸機運送回在阿富汗喪生的美國陸軍中士戴爾·R·格里芬的遺體。美國總統奧巴馬(右三)出席儀式。

2019年11月28日,阿富汗巴格拉姆,美國總統特朗普視察美軍士兵,與士兵一起慶祝感恩節。本版圖/人民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