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珊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為《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各種能力及建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被廣泛的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將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成共同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合作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精選內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合作是一種重復勞動,會使學生厭倦。因此,精選合作內容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前提。在閱讀課上,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實效,首先教師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要了解學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要靠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二)營造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如在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以激發學生的愛島之情,于是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師:同學們的齊聲感情朗讀使老師感受到西沙群島優美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資源。我稍作停頓,注意觀察學生的神情,此時,我明顯感到同學們的眼里閃現出一絲激動,我急忙抓住學生這一微小的情感變化,繼續引導。師:誰愿意來做一名小導游,把我們美麗又富饒的西沙群島介紹給大家?于是,一只手舉起來了,兩只手舉起來了,但仍令人明顯地感覺到大多數學生思想還沒有放開。我繼續努力。師:同學們,你做了小導游,你就當了一回西沙群島人。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驕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組中準備一下,練習一下吧。此時,我又觀察了學生的神情,他們在小組中的練習,明顯比剛才要投入。
三、學生良好習慣要培養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合作學習既要發揮個人的作用,更要發揮集體的作用。要使這兩個作用相輔相成,教師必須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習慣
懂得按照老師的要求,在組長的安排下認真地參加小組的活動,能在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驅使下,為合作學習取得較高目標達成努力。
(二)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只有學會尊重他人,重視采納他人意見,才能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三)要培養學生善于肯定別人優點
也敢于質疑的習慣。善于肯定別人的優點,敢于質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兩方面有利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博采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合作學習盡管是小組化學習,人數不多,但也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里所指的紀律約束并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自由,而是通過一定的紀律要求,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四、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
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教師要做到:
(一)多給學生幫助
當學生在小組合作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樹立其進行學習的自信心。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教師應因組而異,對癥施助。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忙。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多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以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斗志,并開拓學生的思維。
(二)要多給激勵
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想說就說,說不清楚的允許補充,說錯了允許改正,有不同見解的允許堅持,保留看法。必要時,可按觀點的不同設立小小的辯論臺,教師要相機引導,適當評判,使辯論既有序,又能不斷走向深入。
要多給激勵。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并運用好這個杠桿,使每個小組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總之,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學科學習中確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一定要更新教學理念,切實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