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岐興
摘要: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但取決于教師如何教、學生怎樣學,還取決于一定的教學環境。這里指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這種精神環境就是指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優勢的綜合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得到一種愉快、成功的體驗,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要十分重視課堂氣氛的作用,去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氣氛,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
關鍵詞:課堂教學氣氛 優化 重要性
課堂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在學校的全部教育工作中,經常地大量的工作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但取決于教師如何教、學生怎樣學,還取決于一定的教學環境。這里指的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這種精神環境就是指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活動而形成的某種占優勢的綜合的心理狀態。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得到一種愉快、成功的體驗,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要十分重視課堂氣氛的作用,去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氣氛,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
一、關懷學生,培養學生的親師感
熱愛學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信任學生。教師若能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去,把忠誠于教育事業的心愿化成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并以自己的火去點燃學生的火,以自己的心去啟發學生的心,學生就會視之為知己。“親其師,必信道”。學生愛師、親師,與老師心心相印,情感交融,就一定喜愛他的教學。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一個受學生愛戴的教師所說的話,比一個與他們格格不入且受他們鄙視的人所說的話,他們接受起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親師是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的基本前提條件。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優化教學課堂氣氛,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表現在:1.引發動機。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積極思維,認真探索,作學習的主人。2.設疑提問。可由學生提出問題,也可由教師提出問題,但必須重視提問的質量;要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難易適度,富有啟發性。3.適時點撥。根據問題,有的放矢,進行點撥。點撥時,可由教師指點,或師生討論,或指導看書學習,或利用教具演示。點撥應點在關鍵處,以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4.適時調整教學節奏。教學節奏,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氣氛。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緒,適時調整教學節奏,變換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也是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的關鍵。
三、要有飽滿的精神情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既影響課堂教學氣氛,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教學效果。上課時,教師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就會感染學生,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教師沒精打采,丟三落四,就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使他們萎靡不振,情緒低落,無心學習。所以,教師要善于自我調控,即使心情不痛快,也不能在課堂上流露出來,要始終情緒飽滿,精神振作,動作瀟灑自如,聲音鏗鏘有力。
四、有靈活多變的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靈活多變,就能使課堂教學如同磁石般地吸引住學生,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教法的選擇,收到教材內容、課堂教學類型和結構、學生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教師要綜合考慮,精心安排,使各種教法配合得當,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要重視啟發式和實踐性教法的運用,讓學生手腦并用,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總之,教法應靈活多變,切忌單一呆板。這樣,才可能形成生動有趣的氛圍。
五、有恰當的語言修養
教師要使自己在課堂上能夠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除了具有淵博的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以外,還必須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科學的,而且應該是藝術的;不僅應該是嚴肅的,而且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教師如果不注意語言修養,上課時,干巴巴地說教,絕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若有相聲似的幽默,小說樣的形象,詩朗誦般的激情,喜怒哀樂盡在其中,就能夠創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使他們既學到知識,又得到美得享受。
六、以“民主”“和諧”組織教學課堂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優化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之一。這就需要教師以民主教學作風去組織教與學活動。這種教學作風,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內在動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利于師生之間知情雙向交流與反饋,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成功的滿足感。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說,敢談,敢問,敢于質疑問難,勇于大膽創新,樂于發表意見。其次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及時了解當代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點, 淡化教師作為教育者的角色痕跡, 重視師生間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語言交流。在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過程中,要善于發揮“情感效應”的作用,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可以使教學活動別開生面,生機盎然。
心理學家勒溫和李皮特等人通過實驗發現: 教師與學生合作, 和睦相處時, 學生情緒高漲, 表現出最大的活動興趣,反之, 如果教師對學生專制、苛刻, 學生的表現不是冷漠無情就是懷有敵意。師生之間沒有心靈溝通, 缺乏情感共鳴, 是難以產生“合力效應”。因此,現代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之間真誠的、積極的情感交流, 進而達成和諧的、合作的教學氣氛, 以建立最佳的教學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