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娟
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抓住課堂中自然生成的一些細微處用心思考,學會變通,才能生效。要想教好學生,必須愛學生,以愛作為師生溝通的橋梁,才能認真的觀察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世界,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美術課堂上大膽的張揚個性;學生對教師的愛,會引發教師用心思考,從細微處入手,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收獲課本上沒有的教育教學方法,體會到一種特殊的成功的“幸?!?。教師愛學生,學生也會愛你,課堂在愛的牽引下,一切都會變得和諧,老師亦是學生,學生亦是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愛 ?學生 ?美術 ?教學
在多年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愛學生不僅能成功的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還會讓教師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師生以愛作為心靈溝通的橋梁,能夠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輕松實現教學相長。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激發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愛學生,就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并能從他們的喜好出發,了解他們所關注的新事物,并結合這些新事物的特點,巧妙的將它們融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學習,借助身邊的材料和工具,大膽進行美術創作。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中,教師讓學生提前收集各種不同的樹葉,夾在書中,以備上課時使用。在實際上課的時候,班里僅有一個比較調皮的男生沒有帶,問他為何不帶,他也不回答,出于對學生的愛,我給了他幾片葉子,然后開始講課。講完課后,班里的其他學生都開始積極地嘗試用各種樹葉進行拓印創作,而這位男生卻把我給的幾片葉子全部用剪刀剪了,個別葉子還剪得特別碎。此時,我強壓心中的怒火,微笑著問他為什么把葉子剪了,他不答,與此同時我翻看他剪“壞”了的葉子,發現在一片葉子上被剪出一個圓洞,我問他用什么方法剪得這么圓的,他還是不答,卻將葉子拿起對折,用剪刀剪下了一個半圓,然后打開葉子給我展示剪好的圓。雖然收到的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回復,卻讓我瞬間感到興奮。緊接著我又拿來幾片葉子,讓他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片葉子,并引導他在這片葉子的中間部分先剪出一個大圓,再在大圓的四周剪一圈小圓,剪完后,讓他說說剪出的這個造型像什么?他同樣還是沒有回答,但是難得一見的笑了。借此,我又適時引導他,問他能不能嘗試把大圓周圍的小圓剪成其它的形狀,剪完后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他欣然同意了。在最后的課堂展示評價環節,我特意展示了這位同學的樹葉剪紙作品。全班同學看完后,為他鼓掌喝彩,還表示他們也想嘗試樹葉剪紙,針對學生們的這一奇想,我簡單地為他們介紹了樹葉上的剪紙藝術,并帶他們在后面的美術課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幾節課下來,學生們不僅認識了生活中的各種樹葉,而且還能根據樹葉的特點在小小的葉片上進行剪刻設計,一個個稚拙的形象賦予落葉新的生命。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克制住壞脾氣,還能誘導教師從多個角度用“放大鏡”式的眼光發現并欣賞學生身上的優點,幫助學生發現其在美術學習上的優勢,激發學生對于美術課的學習興趣,幫助建立對于美術學習的自信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大膽運用各種線條和色彩,自由而靈活的表現自己內心的獨特想法,張揚個性,豐富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創意特點。
二、學生對教師的愛,引發教師用心思考,從細微處入手,完善課堂教學方法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不同學生完成作品的速度有快有慢,隨著課堂完成作品學生的增多,課堂紀律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效果都不佳。針對此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次偶然事件,我才茅塞頓開。
那是在一節美術課后,一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送我一張小紙條,上面用水彩筆清晰的寫著,“畫畫老師我愛你”七個稚拙而醒目的字,邊緣上還裝飾著五顏六色的心形。禮物雖輕,但是每個字里都透露著孩子對我深深的愛。問她什么時候寫的,她自信滿滿的說是畫完畫后做的。聽完,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讓畫的快的學生把自己畫的內容寫在圖畫本的反面,換一種方式,將他們無限的活力再次轉移到美術繪畫中,在潛移默化中改掉他們說話的壞習慣,改善課堂紀律,提升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于美的欣賞能力。除此之外,他們的文字還可以幫助我進一步理解、欣賞他們的繪畫作品。正如一句西方諺語所說,要想釣到魚,必須像魚那樣思考,換言之,你要想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必須走進孩子的世界。果不其然,當我將這一想法首次付諸實踐,便立即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響應,幾乎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就連平時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學生也出奇的加快了繪畫的速度與質量,利用課余時間及時畫完并將繪畫內容寫在了反面。學生們剛開始寫的時候難免有些稚拙,但在我看來這正是他們的可愛之處。在我眼中,他們在作業本上將拼音與漢字交織一處,本身便是一幅幅最美的圖畫。
在全班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我又引導他們對自己的畫面進行評價,并與繪畫內容一起寫在圖畫本的反面。這一方法為一部分不善于言談的學生開辟了一片原野,讓他們也有了表達自己的機會;在給孩子的繪畫作品寫評語時,我將他們的作品與反面的語言文字結合在一起欣賞,借助語言描述,對他們的繪畫作品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樣寫出的評價相對更加客觀。學生們簡單的自評讓我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發現了他們每個人更多的優點,進而在圖畫本上寫下客觀的、有效的、鼓勵的評語,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提前寫好自評,可以幫助那些內向的學生逐漸克服膽怯的心理,打破他們在課上不敢發言的心理障礙,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其學習用藝術的語言來闡述藝術,陶冶情操,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現在全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將自己的繪畫作品展示給大家并用藝術的語言進行自評;這一方法還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作品評價這個環節中,節約了課堂評價的時間,打破了課堂評價的局限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審美能力,真正使課堂面向全體學生。
最后,通過他們的語言描述,我還能發現一些學生對于繪畫的錯誤理解,達到幫其及時糾正的目的。例如,有位學生在自評中寫到:我覺得今天畫的很好,優點是顏色很豐富,缺點是太陽的顏色涂錯了,太陽不應該涂成綠色,應該是紅色,下次我會改正。他的自評讓我發現很多學生畫畫涂色深受表現對象固有色的制約,畫面色彩單調、模式化。針對這一問題,我給學生們特意增加了一節色彩課,從而及時解決了類似的問題,使他們畫面上表現出的色彩也變的靈活生動起來。
后來,有的學生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想與我說的話寫在圖畫本的反面,我也以評語的形式及時和他們溝通交流。就這樣,圖畫本成了我和學生之間愛的信使,拉近了我們彼此的距離,讓我們成為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進而幫助我更好的認識、了解、幫助、引導他們,構建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為打造高效美術課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點知面,一葉知秋,通過這一件小事的連鎖反應,不難得出:學生的愛,引發教師用心思考,從細微處下手,完善課堂教學方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下的小學美術課為發展孩子的整體素質服務,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過程,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通過美術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
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我越來越認同“教學是一門藝術”這句話,常言道:教學相長,伴隨我在教育道路上不斷成長的便是我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探究出一些書中不存在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我們一起快樂的成長。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學生也是我教學中的老師,他們的一些單純天真的話語以及動作帶給我莫大的歡樂。在愛心的驅使下,在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的前提下,我更容易抓住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并有意識的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與我共同解決,從而在彼此的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
在教育工作中,我們伸手可及的地方就是教學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只有關愛每一個學生,把握住每一個細節,我們教育的田野才會涌現出蓬勃的春意,喧騰著生活的甜蜜,流淌著生命的魅力。真心關愛每一個孩子,我們不僅會收獲一張張笑臉,還會收獲孩子們的愛以及令自身終身受益的豐富教學經驗。
俗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關于課堂教學,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積累更多的經驗,最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因此,與其說我伴學生成長不如說學生伴我成長。學生伴我行,行在愛心中。以愛為橋,教學相長。在教學工作中,把愛心作為橋梁,師生彼此間必定會不斷碰撞出創新的火花,點燃藝術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