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柳鵬
體育運動是幼兒園實施健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能促進幼兒動作、體質的發展,還能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意志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的參與。”可見,興趣即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也是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好老師。興趣的誘發和培養主要源于幼兒教師在體育活動中科學、有效的引導。如何讓幼兒在每一次的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愉悅,得到最大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體育活動上的設計與組織上多動腦,勤思考。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開展體育游戲的方法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們應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興趣點出發。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合理、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目標。在制定目標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3—6歲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動作基本發展情況,才能根據幼兒的動作能力去設計符合幼兒的體育活動。遵循發展性原則,教師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與原有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促進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目標制定高于幼兒的最近發展目標,幼兒太難達到便提不起興趣,太簡單容易的體育活動幼兒缺少挑戰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3—4歲的幼兒分散跑時能躲避他人的碰撞,4—5歲的幼兒能與他人玩追逐、躲閃跑的游戲,5—6歲的幼兒能連續跳繩,因此聽信號跑、四散跑適合小班,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躲閃地跑的體育游戲《揪小尾巴》《捕小魚》適合中班,教師可以對大班進行花樣式的跳繩教學。
小班幼兒體力較弱,身體各項基本運動技能較差,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和游戲,容易進入到擬人化的情境當中,因此,在設計小班的體育活動,內容比較簡單,動作也容易完成,活動量小,教師要以情境角色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模仿,游戲,從中發展幼兒走、跑、跳、平衡、鉆爬、攀登、投擲等動作。如體育游戲“跳房子”,教師會指導幼兒說每個房子里都放著“胡蘿卜”,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小兔子要按要求(單腳跳或雙腳跳)才能吃掉每一層房子的“胡蘿卜”,這樣小兔子會很認真地跳躍到每一層的房子上。中班幼兒體力增強了,身體運動技巧也變得相對靈活和協調,較容易理解體育游戲的規則,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注意力比較集中,集體意識也有所增強,他們喜歡和同伴一起玩,能夠通過合作去完成各種體育任務。即使一些體育游戲的內容和情節較復雜,他們也能理解自己所承擔的角色。因此,對中班幼兒設計的目標、任務的難度要有所提高,教師也要考慮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體育活動中如何組織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一、整合性教學更能激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意綜合性……”體育活動與其他領域的內容進行整合教學更能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社會、藝術、科學、和語言。在體育活動開始部分,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一邊唱“大饅頭、小饅頭、點點頭、擺擺頭……”一邊跟幼兒做頭部運動,整合了音樂方面的內容,幼兒做起運動來更起勁。“占圈”游戲整合數學方面的內容,由一個圈只能站一個人,到兩個人,三個人……圈內能站的人數變換,增加了游戲的難度,更富有挑戰性。
二、教師親身參與,帶動幼兒自主參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教師不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指揮者,而是幼兒的參與者,要和幼兒一起體驗活動的快樂,這樣才能有助于營造輕松的“玩”的氛圍。通過讓教師親身參與幼兒的活動,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體育活動學習匍匐爬這個技巧,我講述故事在大海里有很多小魚在游啊游,突然來了一只大鱷魚,這只大鱷魚很想吃小魚的肚子怎么辦?幼兒回答并示范動作肚子趴在墊子上靠手和腳的力量前進,幼兒學習匍匐爬這個動作開始游戲時,我扮演一只“大鱷魚”在旁邊用夸張的動作想吃掉露出肚子的“小魚”。我角色的加入調動了孩子們游戲的興趣,孩子們都很投入,快樂地掌握匍匐爬這個動作技巧。
三、體育活動的內容趣味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選擇體育活動時,我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為基礎,注重情境性,讓他們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使體育活動更生活化、更形象,更具有趣味性,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育活動《孫悟空打妖怪》學習肩上投擲。孫悟空是孩子們心中經典的動物人物,孩子們非常喜歡。通過這個角色讓孩子們參與游戲,孩子們一下子便投入其中,并且積極地跟著老師去探索動作。為了更好地“打擊妖怪”,他們會很認真地練習自己的“本領。”
四、材料的巧用,增強游戲性
在體育活動中,活動材料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基本動作的練習。體育活動“玩球”,學習拍球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的,幼兒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失去耐性,一旦幼兒失去學習拍球的興趣,整個活動就只能以失敗告終。《指南》提出“對于拍球、跳繩等技巧性活動,不要過于要求數量,更不能機械訓練。”那怎樣讓幼兒在學習拍球的過程中感到愉悅,并保持學習的興趣。我巧用了大鼓,將大鼓與球相結合。大鼓的節奏感非常鮮明,好控制,于是我設計了活動《擊鼓拍球》,剛開始,我選擇了最適合、簡單的節奏“咚—咚—咚”,讓幼兒慢慢拍跟上大鼓的節奏,孩子適應了大鼓的慢節奏后,我加快節奏,孩子們拍球的節奏也很快就跟上了我的節奏。孩子拍球的節奏能跟上大鼓節奏的變化后,我讓孩子學習區分鼓面生和側面生,區分拍球和抱球的動作。通過大鼓的介入,激發了幼兒學習拍球的興趣,可見巧妙地利用材料,能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多實踐,多積累,多改進,精心設計好每一個體育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樂中學,趣中學,促進其體質、個性、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