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翠華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財經政法學院,廣東 肇慶 526000)
肇慶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灣區其他地市相比,其經濟底子薄弱,發展速度較慢,支柱產業不明顯,總體經濟實力不強。為了加快肇慶市的綠色崛起步伐,肇慶市政府基于地區發展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其核心思想包括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的理念,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將肇慶市經濟總量提升至一個新的水平。
金融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促進效果,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高低與該區域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肇慶市經濟結構面臨轉型的重要時期,更需要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對經濟增長的正面作用,解決當前財政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撥付困難的困境,多渠道利用好金融的融資功能,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推肇慶市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
肇慶市位于粵西地區,距離廣州約100公里,是廣州都市圈非核心城市,轄區內旅游資源豐富,依賴于得天獨厚的資源,旅游業是重要的產業之一,但是其工業基礎薄弱,第二產業占GDP總量常年為41%左右,工業發展水平在廣東省內較為落后。
自2017年后,受到社會經濟形勢的改變及政策性減產等因素,肇慶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相比于前兩年有所下降,2019年和2020年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增長速度緩慢,總體來看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實體經濟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石,基于肇慶市現狀的基礎上,市政府提出了“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的發展戰略,在“十四五”期間將重點向制造業傾斜,給予制造型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通過招商引資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一批優秀的制造型企業入駐,這對肇慶經濟增長是一個良好的契機,但是也對肇慶市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
人口方面來看,肇慶市目前常住人口約為420萬,主要以本地居民為準,肇慶本身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難以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足。從地理位置來看,肇慶毗鄰廣州和佛山等經濟發達城市,近年來人口流出明顯,這也對該地區的經濟持續增長不利。
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為肇慶市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契機,但是肇慶市區域優勢不明顯,產業發展不協調,在產業鏈中處于中低端,競爭力不強。從經濟總量來看,2020年GDP總量為2311.65億元,在廣東省內經濟總體排名較為靠后,與灣區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較大。

圖1 肇慶市2016年~2020年GDP總量情況
為了促進肇慶市經濟穩步增長,實現綠色崛起的目標,肇慶市政府在轄區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經濟產業結構,同時利用多種渠道助力企業進行融資,2020年投資總額達1160億元, 因此金融的發展對肇慶市在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撥付能力不足和促進制造企業加大投資有著重要的意義。
肇慶市金融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在資產規模和金融機構數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初步具備了較為完善的金融發展體系,金融機構在新產品開發上根據區域內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符合地區特色的金融產品。政府部門也積極發揮對金融的投資引導作用,引導金融企業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傾斜。
從近幾年保險業的數據來看,肇慶市近年來保費收入有了明顯提升,在更好保障地區居民和企業風險補償的同時,保費收入的增長使得保險公司能夠增加投資金額,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水平,對該地區經濟增長有著明顯的帶動作用。

表1 肇慶市2016年~2019年保險業發展情況 (單位:萬元)
從銀行業的發展來看,肇慶市的銀行金融機構數量有所增加,并且在金融產品開發上基于本地實情不斷進行創新,為服務本地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從表2來看,肇慶市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金額和增長速度穩步增長,這表明金融機構的經營水平在提升,金融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存貸款比例的分配上更加合理,區域金融實力增強,有利于當地銀行業的發展。存貸款差額較小,表明肇慶市2016年~2019年間金融機構在利用存款上極具效率,為解決該地區企業和個人融資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表2 肇慶市2016年~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單位:億元)
從表2可以看出,該地區人民幣存貸款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住戶存款余額明顯增加,這表明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完善的金融產品體系和優質的服務對客戶產生了良好的吸引力,資金結構的優化進一步促進了肇慶市銀行業的發展,也為銀行業的資金在解決該地區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從貸款余額來看,2018年和2019年均出現了較大規模的上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1.6%和18.2%,表明金融機構在解決肇慶市融資問題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從上市公司的情況分布來看,肇慶市截止到2020年年底上市公司共9家,業務范圍涵蓋多個領域,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企業的上市速度和數量上有了較快增長,但是與廣東省內其他地市相比,上市公司的數量及競爭力還有明顯差距。
根據肇慶市的總體經濟增長情況和金融發展情況,選取金融業對肇慶市的經濟增長貢獻率作為總體指標,其中金融業當年的增加值以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加值及保費收入增加值計算,其公式為:

從圖2可以看出,金融業對GDP的貢獻率近年來在20%以上,這表明金融發展對肇慶市的經濟增長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且隨著肇慶市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其未來對于金融的依賴會越來越強,金融發展在解決區域融資問題上有積極作用。

圖2 肇慶市金融業發展對GDP的貢獻率
為了更好地分析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運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大小,通過選取合適的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并通過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在分析時間的選擇上,由于2016年至2019年的數據能夠準確獲取,且代表性較好,故選擇該時間段的數據進行分析。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考慮到肇慶市金融行業的實際情況,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占比較大,證券業發展尚不成熟且在數據的獲取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故證券業的數據予以舍棄,最終選取的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1)金融行業規模X1:用當年肇慶市金融行業的從業人數與總從業人數的做比,可以得出金融業在吸納人員就業方面的能力。
(2)銀行業運行情況X2:用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加額與GDP做比,得到的數值可以反映銀行類金融機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3)保險業運行情況X3:用保費總收入與GDP做比,得到的數值可以反映出保險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4)投資轉化率X4:用當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銀行當年存款總額的比值作為指標,可以得出儲蓄存款轉化為實體資本運作的效率,進而反映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表3 肇慶市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指標評價體系
為了去除數據波動帶來的結果偏差,對上述指標數據取對數,建立模型如下:
lnY=α1lnX1+α2lnX2+α3lnX3+α4lnX4+ε
其中,ε為隨機干擾項,Y表示的是肇慶市當年的GDP總量。以上公式客觀反映了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金融發展對其所起的作用。
根據上述模型及處理過的指標數據,在進行數據平穩檢驗有效的前提下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回歸方程如下:
lnY=12.321lnX1+21.245lnX2+0.936lnX3+ 24.632lnX4+18.916
從得出的回歸結果來看,評價指標的各項系數均為正數,這表明金融發展對肇慶市的經濟增長確實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從系數的大小來看,四個金融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差異明顯,其中金融行業的規模X1和銀行業的運行情況X2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尤其是銀行業作為金融行業的重心,其資金的運用效率對推動肇慶市經濟的增長起著重要作用。而保險業的發展對肇慶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較小,這主要是因為商業保險在該地區的普及率不高,保險深度還有待提高。投資轉化率的系數為正數,說明銀行資金對當地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其系數較大,表明銀行資金的在運作上的效率總體較高,對肇慶市的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根據前文相關數據的分析,肇慶市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且區域內金融的發展與運行效率有待提高,為了更好地發揮金融行業對肇慶市經濟增長的作用,提出以下策略。
銀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的強弱是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從近年來的銀行業存貸款額和從業人數來看,肇慶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地市相比銀行業總體競爭力不強,因此加強肇慶市銀行業的競爭力可以有效發揮金融行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具體來看,肇慶市一方面需要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治理體系,使之更具有活力,并且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具備引領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中小型商業銀行、城商行及農商行的競爭實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和個性化的金融產品來實現規模的增長,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根據肇慶市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在發展過程中找準自身的定位,使自身的實力和優勢得到提升。
保費收入的增長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正面的促進作用,但是從肇慶的保險數據來看,其保險深度和密度還有待提高。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風險意識的加強,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將逐漸提升,所以為了滿足肇慶市民眾對保險產品的多樣性需求,保險公司需要開發不同的保險險種,同時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以產品和服務的雙重提升來贏得市場,做大保險市場規模,促進肇慶市經濟的穩步增長。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目前肇慶市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業為主,企業在融資渠道上相對單一,上市公司的數量較少,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比較突出,從而制約了肇慶市經濟的增長。要想提升肇慶市的融資效率,就需要構建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根據肇慶市金融發展的情況下創新金融工具,同時積極引進債券市場和民間資本參與到資本市場中來,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構建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扶持有潛力的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利用大數據打造信息化交易平臺,減少融資過程中的不對稱風險,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助力肇慶市企業的發展,并最終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
肇慶市當前正大力發展制造業。一方面,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引導金融機構向先進制造業傾斜,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提高制造企業的融資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在引導金融機構投資方向的過程中也要兼顧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因素,通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在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的同時保障金融機構的發展,達到融資企業與金融機構雙贏的良性局面。
金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血脈,是實體經濟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解決資金問題的主要手段,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肇慶市經濟的高質量增長,政府部門需要引導金融機構樹立質量與效率并重的觀念,在金融資源的配給上與政府的政策相匹配,增加對實體支柱性產業的傾斜。同時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也為金融機構提供穩定的信貸資金來源,在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上發揮自己的作用。通過政府部門推動金融和產業的相互融合和協調發展,為肇慶市經濟的高質量持續增長提供保障。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深化改革,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地方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協調關系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肇慶市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引導金融行業參與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來,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實體經濟上充分發揮金融行業的融資功能,促進肇慶市經濟高質量增長。
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兩者互相作用,研究表明金融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對地區經濟的增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地區經濟制度和經濟水平對金融業的結構和規模產生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能夠促進金融企業良性發展。肇慶市在“十四五”期間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時期,可以引導金融業向實體經濟傾斜,助推轄區內制造型企業抓住發展機遇做大做強。從分析結果來看,肇慶市的金融發展對其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得到了驗證,但肇慶市的金融行業與大灣區其他地市相比起步較晚,發展速度慢,總體的金融規模還有較大的差距,對肇慶市經濟增長的促進效率上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而提高肇慶市的金融發展水平,對促進該地區經濟高質量持續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