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念和概念化、構念和分類、解釋力和揭示性”被認為是學術研究和理論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要素。作為一個學術性概念,學校管理具有多重意涵,對學校管理的概念化又是學術研究、理論探討和實踐操作所不可回避的問題。理論建構的價值就在于為復雜的學校管理現實問題和現象給出明確的構念框架和分類,并加以合理的闡釋和必要的論證。“學校管理難題”與學校管理問題、學校管理議題或熱點之間既具有疊加關系的問題域,又具有不同的涵義。理論的有效性或理論的實際價值,往往會受到學校管理實踐者的質疑,為了對“學校管理難題”做出合理的理論解釋,就需要提高學校管理理論的解釋力和揭示性。
【關鍵詞】學校管理;難題求解;概念與構念;理論解釋力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010-05
【作者簡介】程晉寬,南京師范大學(南京,210097)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21年暑期合刊把主題定為“求索學校管理之道”,分別從政校關系優化、集團化辦學、學校文化建設等多個議題方向,對省內55名校長進行了一對一的定向問卷調查,并圍繞這些議題進行學校管理的問診和求解。
學校管理是一項“務實性”的實踐工作,學校管理工作的問題和難題存在多層、多元、多樣的復雜性現象,具有無數學校管理工作的實際解答方式,誠如“使薄弱學校趨于勝任的策略與使好學校走向卓越的策略不一定相同”[1],學校管理難題的求解方式也一定不相同。學校管理工作的創新性實踐,一直以積極的實踐智慧化解、求解學校管理的各種難題。學校管理又是一項“理論性”的學術問題:究竟什么是學校管理?學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范疇有哪些?何為學校管理的本質?學校管理涉及哪些基本內容?學校管理的功能和價值是什么?對于這些學術性問題的探討存在許多爭議,難以言明和窮盡,更加難以給出理論性的解答?!案拍詈透拍罨?、構念和分類、解釋力和揭示性”被認為是學術研究和理論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要素,簡稱“三C”[2],是對復雜問題和現象進行理論化過程的必要元素,對于如何分析和探討“學校管理之道”的主題或許具有些許理論支持。
一、學校管理作為學術概念的“概念化”: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學校管理作為一個學術性的概念(concept),具有多重意涵,而且還處于不斷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過程之中,難以給出明確的界定,但對“學校管理”的概念化又是學術研究、理論探討和實踐操作所不可回避的問題。
對學校管理的界說有不同的視角與方式,既有對學校管理給出“申明宗旨”[3]的合目的性解釋,以說明學校管理的目的和意義,強調學校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務教育教學,提高學校教育效率;也有對學校管理進行“屬性與種差”的歸類性解釋,把教育管理看作是學校管理的上位概念,“學校管理”與“教育行政”分屬不同的教育管理類別。前者難以體現學校管理的實質,屬于“目的論”和“價值論”的概念解釋方式;后者對學校管理與教育行政做出了區分性的范圍限定,卻割裂了學校管理與教育行政的關系,屬于“范疇性”和“范圍性”的“概念對比”解釋方式。
此外,還有對學校管理進行“內涵外延”的狹義或廣義性解釋,在狹義性上把學校管理看作是學校內部的管理,而在廣義性上還涉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政策與法規等對學校的管理。這種狹義、廣義的解釋對學校管理的內涵與外延做出了“合邏輯性”的解釋,屬于語義性和邏輯性的概念解釋方式。
概念的解釋往往是最為繁難的問題,如果對學校管理給出簡單的定義性概念,就很容易落入機械主義或主觀主義的概念定義方法的窠臼。出于對本期合刊主題和主旨的理解,筆者嘗試對學校管理的概念做出一些思考,以便引發大家對“學校管理”這個看似自明的概念展開討論,從而促進“學校管理”不斷概念化。
首先,學校管理可以理解為對學校教育活動和教育過程的管理。這種理解是對學校管理的內涵性解釋,把學校管理指向其對教育教學核心任務和目標的達成上,學校有多少教育教學的活動和事項,就有多少學校管理的內容事項,諸如德育管理、智育管理、課程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和學生管理等。這種對學校管理概念的理解雖然稍顯偏狹,但卻關注了學校管理的基本內涵,把握了對“學校教育”進行管理的本質,體現了對“學校教育”進行管理的特征和要素。在這個意義上,學校管理實際上可以表述為“管理學校教育”,或者說是“對學校教育的管理”。
其次,學校管理也可以理解為學校作為組織的自我管理與經營活動,主要包括學校的行政事務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經營管理、對外關系管理等。在這個意義上,學校的管理活動不同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并稱為學校辦學的“三駕馬車”,三者并行不悖、難舍難分。也可以說,學校的管理活動、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是“三位一體”的。正是因為學校的管理活動、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具有一體性,在很多情況下,教育工作者常?;煜私虒W活動、評價活動和管理活動的職能與本質。這種對學校管理概念的理解,把管理視作學校的基本活動之一,既強調了它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職能,更突顯了“管理”之于學校的意義和價值。
最后,學校管理還可以外延為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組織對學校事務的監督、參與和支持。這種理解雖然泛化了學校管理的內涵,對學校管理的外延進行了引申性的解答,但也道出了學校管理的外部性,這就表明學校管理的概念不能只拘泥于學校內部管理的考量。因此,學校管理并不完全是學校自身的管理,教育政策、教育法規對學校管理也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例如,招生政策的調整會對學校管理提出挑戰;教師編制的體制機制極大地影響著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財政對學校的辦學具有基礎性和條件性的保障作用,學校教育經費的來源、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則成為學校管理的難題。
可以說,學校管理作為學術概念是值得探討的理論性問題,需要不斷地追問到底什么是學校管理,學校管理范疇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也是對學校管理不斷概念化的過程。本期合刊提出對學校管理的概念和范疇進行學術視角的討論,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理論問題。學校管理是指教育行政對學校的管理,還是指學校自身的管理,抑或是指學校對教育教學的管理?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學校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的關注。只有明確了學校管理的本質內涵,才能夠對學校管理難題進行結構化的分類研究,形成學校管理的基本構念,以學術研究的話語方式而不是工作性質的經驗總結對學校管理進行系統化的理論思考與學術分析。
二、學校管理難題的構念框架與分類:作為理論建構路徑的“問題域”
構念(construction)和分類(category)是學術研究和理論建構的基本路徑和方法。學校管理的現象和問題異常多元和復雜,如果不建立合理的理論分析框架、不做出合理的分類與分析,學術研究就會迷失在復雜的學校管理現象和學校管理現實問題中。理論建構的價值就在于為復雜的學?,F實問題和現象給出明確的構念框架和分類,并加以合理的闡釋和必要的論證。
學校管理難題、學校管理問題和學校管理議題或熱點具有不同的含義,它們彼此關聯,但卻有很大的不同。人們時常把學校管理問題、學校管理議題或熱點、學校管理難題混為一談。學校管理問題是最為寬泛的問題域,如果不做嚴格的構念分析,學校管理議題、學校管理難題也可以納入學校管理問題。從構念意義上來說,有的學校管理問題屬于可以“回答”的問題,有的則是學校管理實際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梢浴盎卮稹钡膶W校管理問題與需要解決的學校管理問題其實屬于不同的問題域。學校管理議題,時常被稱為學校管理熱點問題(hot issue),往往是處于爭議之中的問題,可以加以討論、辯駁和爭鳴,但不一定有明確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校管理議題的問題域不同于學校管理問題的問題域,它可以由學校管理問題引發,甚至是超越學校管理而導致社會熱議的學校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學校管理難題。學校管理難題作為問題域則屬于學校管理問題中那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它們時常讓學校管理者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甚至是“找不到北”,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抑或需要尋求理論的指引。難題之所以難,是因為學校管理問題異常復雜,需要不斷地求索,甚至走彎路。
由此看來,學校管理難題是當前學校管理中最需要加以分析和討論的,因此,將其作為理論建構路徑的問題域較為恰當。究竟什么樣的學校管理問題和議題才是學校管理難題?學校管理難題有哪些?如何區分大難題與小難題?……如果不能對學校管理難題進行合理的分類分析,它就會成為一個模糊的“籮筐”,也有可能把不是難題的問題裝入其中。本期合刊所列議題,分別從“政校關系優化、集團化辦學、家校共育、課程創建、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學生管理與發展、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建構了學校管理難題的問題域。這八項議題雖然難以周全學校管理中的所有難題,似乎還缺乏內在的邏輯,但綜合來看,它們還是突顯了當下人們普遍關注的學校管理的主要難題,其構念的邏輯性和框架性也是可以借助學校管理理論予以清晰彰顯的。
英國教育管理學家托尼·布什在《如何管理你的學?!芬粫刑岢隽藢W校管理“正式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主觀模式、模糊模式、文化模式”[4]六大理論構念框架。美國學校管理專家李·G.博爾曼和特倫斯·E.迪爾在《領導力:卓越校長的名片》一書中則構建了“政治框架、人力資源框架、結構框架、象征性框架”[5]構念系統。雖然兩書對學校管理的理論分類有所不同,但也存在著一致性,有助于我們對“學校管理難題”進行構念和分類的理論建構,以解釋本期合刊主題的合理理論建構路徑。
這里僅嘗試從李·G.博爾曼和特倫斯·E.迪爾的學校管理構念系統剖析學校管理難題中的八項議題。在這一構念框架中,似乎可以把“政校關系優化”的議題置于“政治框架”類別中進行討論和分析;“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管理隊伍建設、學生管理與發展”的議題則明顯與“人力資源框架”具有更多的關聯;“集團化辦學、家校共育、課程創建”的難題則可以納入“結構框架”中予以理論的解釋;而“學校文化建設”的議題無疑屬于“象征性框架”。雖然這種理論歸類的方法存在嚴重的漏洞或機械化傾向,因為許多學校管理難題甚至可以置于不同的構念框架中進行分析,但當我們嘗試把學校管理難題置于構念系統和分類標準框架中時,我們也就找到了學校管理難題求解的理論建構路徑。
三、學校管理難題求解:如何提高理論的解釋力和揭示性
什么才是一個好的理論?如何對學校管理難題進行求解?這是一個始終困擾學校管理理論研究的難題??梢哉f,一個好理論必須對復雜的客觀事實和問題具有解釋力,同時還需要具有揭示性。有人說,理論是“花最小的能量、冒最小的風險”去達到目標的一種途徑,但理論時常又是灰色的,甚至是佶屈聱牙的,是“讓一般人看不懂的東西”,它們往往難以對學校管理難題做出具有“高度、深度、廣度、力度”的有效回應。因此,理論的有效性或理論的實際價值,往往會受到學校管理實踐者的質疑,甚至懷疑。為了對“學校管理難題”做出合理的理論解釋,就需要提高學校管理理論的解釋力和揭示性。
“求解”作為一種理論的方式,不是要給出規定性的解答,而是不斷征求意見的過程,重在于“求”,以便更加科學合理地解釋學校管理難題、揭示學校管理現象。為策劃2021年暑期合刊,《江蘇教育》編輯部不僅以“德爾菲法”組織了專家座談,征求專家意見,還進行了結構化的問卷調查,揭示學校管理難題的數量關系,更邀約了具有見地的校長或學校管理者對八項學校管理議題進行專門的觀察和分析,以探尋學校管理難題的解決策略。這種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求解方式無疑有助于增強理論的解釋力。
筆者通過分析《江蘇教育》調查問卷的框架,發現此次調查具有一定的揭示性。
首先,從“政治框架”來看,政府與學校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辦學活力。針對這個問題,問卷主要設計了三個子問題:一是政府部門在對學校行使教育職能過程中常采用的方式,二是政校領導是否經常一起研究教育工作,三是政校雙方工作人員密切合作情況。
其次,從“結構框架”看,在學校共同體建設方面,調研主要指向集團化辦學問題。問卷針對集團化辦學中教師交流輪崗的時間與形式等設計了問題。在家校合作方面,問卷考察了校長對于家校合作現狀的認識以及最受歡迎的促進家校關系的形式。在課程建設方面,主要調查了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推進策略。
再次,從“人力資源框架”來看,針對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調查問卷從教師的教科研素養現狀、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方式、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因三方面切入,設計問題,開展調研。在學校管理隊伍建設的調研中,主要設計了兩個子問題:一是中層干部隊伍工作現狀,二是如何有效提升學校中層干部隊伍素質。在學生管理與發展方面,調查主要從教育者最關注的學生問題展開調查。
最后,從“象征性框架”看,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問卷主要聚焦當前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部分被調查者表示當前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片面認識和急功近利思想較多,并且學校大多重視顯性文化建設、忽視隱性文化建設。同時,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師生參與少、學校管理者占據主導的現象仍比較突出。
這里從“政治框架、結構框架、人力資源框架、象征性框架”方面對所做的調查進行了簡單的歸類,能夠較好地說明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雖然調查數據已經能夠說明學校管理的難題所在,但仍需要對數據進行解讀和理論分析,以彰顯理論對學校管理難題的解釋力和揭示性。本期合刊正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分設八項議題,通過觀察與分析不同的學校管理難題,試圖以“求解”的方式,對學校管理難題做出既具有解釋力的理論分析,又具有揭示性的價值判斷,希望能夠引發讀者更多的實踐思考。
【參考文獻】
[1]SCHLECHTY.創建卓越學校:教育變革的6大關鍵系統[M].杜芳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程晉寬.西方教育管理實證研究范式:形成、原則與貢獻[J].外國教育研究,2020(7):31-45.
[3]楊天平.學校常規管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37.
[4]布什.當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強海燕,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5]博爾曼,迪爾.領導力:卓越校長的名片[M].陳瑜,高連興,譯.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