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岳新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教育領域要適應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必須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教育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形成科學的教育體系。從教育制度范疇來說,教育體系是對我國基礎教育狀況的整體設計與系統描述,強調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它以高素質教師隊伍和人才體系為支撐,較好地體現了內涵發展、系統發展的理念。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2021年,全國兩會提出要“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兩次大會均聚焦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問題,足以說明其重要性?;A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中之重,它既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更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系統工程,其內涵特征與形式樣態共同描繪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藍圖。
首先,轉變育人觀念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前提。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學生全面發展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著力點。因此,我們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觀,轉變過分重視“智育”的評價標準,使全社會形成五育并舉的共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時代新人。
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能夠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方面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發展和教師自身發展等因素,對教師隊伍建設做好整體規劃;另一方面,要健全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優化教師專業發展課程體系,完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標準。另外,還應注重提升教師地位和待遇。
最后,家校社協同育人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保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家校社合作育人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還能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社會化進程。目前,我國家校合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發展需求中找準問題解決的切入點,為良好的家校社合作打開一條通道。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更加關注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滿足學生、學校和國家發展需要,讓基礎教育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同向同行,主動承擔好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時代使命。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廳基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