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團化辦學是解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但在新時代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暴露出眾多矛盾與問題,主要聚焦在文化認同、職權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評價等方面,對這些核心問題的探析,能夠進一步梳理集團化辦學的成效,為其深入發展提供科學的方向。
【關鍵詞】學校共同體;集團化辦學;問題透視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036-02
【作者簡介】沙華中,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東橋小學教育集團(江蘇泰州,225500)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集團化辦學是學校共同體建設的主要方式,它不僅能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還能有效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本次對江蘇省部分教育集團校長開展的問卷調查,筆者發現集團化辦學在文化認同、職權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評價等方面暴露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集團化辦學的初心使命和未來的持續深入發展。
一、文化認同問題
一般而言,教育集團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母體校衍生出來的。這種情況下的教育集團內部幾乎不存在文化認同問題。另一種情況是教育集團由幾所獨立學校合并而成,各個分校都有原本的校風、校訓和辦學愿景等文化標識與做事方式。以這種合并形式組成的教育集團,就可能存在文化認同問題。一方面,龍頭學校更希望用自己的學校文化來同化、取代并入校或加盟校的學校文化,另一方面,并入校或加盟校又希望自身的學校理念與文化能夠最大化的保留或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與龍頭學校形成有機融合。
集團化辦學產生文化認同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對集團化辦學的模式缺乏清晰、徹底的認識。教育集團有不同的模式與類型,如緊密型、松散型和混合型等。緊密型教育集團是指在一個法人的領導下,對集團的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松散型教育集團是指在多個法人的領導下,集團的人、財、物管理相對獨立,另外還存在“委托監管型”等模式。不同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對文化認同問題的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如何處理好不同辦學模式下的文化認同問題是當前集團化辦學的重要議題。
二、職權優化問題
在職權設置方面,教育集團一般設總校長和分校校長。總校長全面負責教育集團的工作,但分校校長的權限設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有的分校校長由集團副校長擔任,享受正校級待遇,有的分校校長本身就是正職干部,還有的分校校長既要管理一個分校區,也要參與集團總部的管理。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設置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的牽制作用,但不利于分校的日常管理,影響分校校長的工作積極性。有的教育集團還設立了總部,總部除了有總校長外,還設有幾名副校長,分別管理集團總部的相關工作,如分管德育、人事、經費、教科研等。這樣的設置,存在分校校長與集團副校長的權限優化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相互推諉的現象。
職權分配問題還可能造成相應的外部管理問題。教育集團的總部類似于教育局與集團分校之間的“橋梁”角色,承擔著相應片區的管理職能,這雖然減輕了教育局的管理負擔,但卻增加了管理環節。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環節中的問題,就會引起誤會與矛盾,造成尷尬現象。
三、資源配置問題
在資源配置方面,主要涉及集團的錢物與人事。集團化辦學須在共享、互助、協作層面上開放各種資源,促進集團內部均衡發展。
在經費使用上,集團化辦學應明確規定是實行經費包干,還是由總校統一調度?如果實行統一調度,須明確分校校長可以支配的額度;如果實行經費包干,集團總部需要預留一些經費,以保證集團層面的正常開支。
在師資配置上,集團化辦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龍頭校將薄弱校的優秀教師調入,使龍頭校的優勢更明顯。特別是城郊學校或農村學校加入集團后,不少教師希望進入城區學校或龍頭校工作。與此同時,龍頭校的教師如果不愿意到分校工作,就會造成分校教師隊伍不穩定,給分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隱患。二是為了迅速提升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集團一般會從龍頭校中抽調精干管理力量和優秀教師到薄弱校交流支教,這將稀釋龍頭校的優質資源,致使龍頭校的管理質量和教育教學質量下降。
四、考核評價問題
考核評價涉及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集團化辦學的考核評價。教育主管部門對集團化辦學的考核評價分為兩類:以集團為考核對象和以每個分校為考核對象。如果只考核集團,因為薄弱學校的加入,整個集團的教育教學質量在短期內定會有所下降,這樣的考評方式對原有的優質學校不公平。如果考核每個分校,因教師流動等因素也會造成原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穩定。二是集團內部總校對分校的考核評價問題。總校對分校的考核沒有統一的規定,尤其在績效工資考核方面,由于分校之間在規模、地域和質量等方面存在差距,集團需要對績效工資考核制度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如果處理不好會引發矛盾,影響內部團結,干擾教育教學管理。
當前,集團化辦學不僅是促進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在新時代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亟須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和一線實踐者共同發力,化解各種顯性與隱性的矛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