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映峰 蔣文遠

【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有利于喚醒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促成教師自主發展、實現教師隊伍階梯成長。學校要指導教師制定、落實好發展規劃,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動力,讓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成為撬動學校內涵發展的杠桿;教師的個人發展規劃當積極回應時代變革、學校發展、學生需求,主動融入學校的課改項目,熱情攜手團隊同行,注重自我反思與修正,實現專業持久發展。
【關鍵詞】教師專業規劃;教師發展;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095-03
【作者簡介】1.葉映峰,江蘇省無錫市東林中學(江蘇無錫,214001)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2.蔣文遠,江蘇省無錫市東林中學(江蘇無錫,214001)教師,高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
教師的專業規劃是指教師自己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進行的設想和規劃[1],體現了教師發展的主體性,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與引領作用。江蘇省無錫市東林中學(以下簡稱“東林中學”)從學校和個人兩個方面探索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策略。
一、學習發展理論,明確發展愿景,做好專業規劃
1.基于理論筑牢階梯,讓發展可進階。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是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和依據。[2]研究表明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階段性。東林中學在教師入職之初,就引導他們學習本校的教師發展總體規劃。教師通過學習明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大致路徑和各階段性的具體目標,并能主動制定自己的近、中、遠期各項專業發展規劃。學校特別重視青年教師的專業培基與發展促進,制定了“1358發展計劃”,即實現一年入門、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的青年教師總體發展路線圖。學校創設“名師工作室”、結合區域“名教師培養工程”,為骨干教師搭建發展平臺,著意營造示范性、專家型教師成長的良好氛圍。
2.立足當下面向未來,讓發展看得見。
教師在學習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理論后,要科學、客觀、實事求是分析自我發展的需要,確定發展方向,設定發展目標,分析環境因素,選擇發展策略,反思進展情況,以期早日達成目標。專業規劃是教師本人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設計的一個藍圖,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引導、監控及反思參照。[3]
規劃分長期規劃與短期規劃。長期規劃的具體內容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分析,包括自我分析與環境分析,主要完成自我優缺點、興趣及能力點分析,專業背景及發展需求分析及學校要求、學生需要、自我專業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分析;第二部分是目標分析,包括專業發展目標及發展路徑分析,主要完成總體目標、階段目標的設定,在教學、學術、行政或其他可能的發展路徑上做出選擇;第三部分是設計具體實施方案,針對規劃目標制定可行的實施步驟、發展策略,設定完成各目標的時間節點,分析方案實施需要的資源和外部支持;第四部分是評價分析與反思,這部分既有學校教師發展處的評價,也有規劃實施的具體記錄、自我反思與修正。
在進行長期規劃的同時,要做好以學年為時間段的短期規劃。短期規劃在長期規劃目標的引領下,突出當下的任務、步驟與計劃。例如,年度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整體目標、具體內容、翔實的計劃及路徑、完成時間節點、所需外部支持、可評價的成果、評價反思等部分。年度規劃的制定,讓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更明確,實施的路徑及策略更清晰,時間節點更確切,達成的結果更顯化。
二、讀懂時代要求,融合學校項目,實現團隊成長
1.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確保規劃制定有方向。
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是個性化的,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隨性地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內容。規劃不能簡單地以職稱提升取代專業發展,規劃的內容首先應當與教育工作高度關聯,具體體現在教育教學專業知識的儲備與更新、專業能力結構的優化及相關素養的提升。個人專業發展的方向必須與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要求相契合,明晰不同發展階段的目標定位,特別是把握專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師專業發展的大方向。
21世紀初開始的課程改革,重在新課程理念的更新與實踐,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五育并舉”“學科育人”“教育高質量發展”“評價改革”等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生長點。教師的專業規劃首先要能夠把握教育發展的這些大方向,然后再對自我發展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最后細化具體的目標、豐富發展的內容、確定發展的路徑、選擇發展的策略。
2.與學校項目相融合,確保規劃實施有載體。
好的規劃必定是可操作、能實施、有活力的行動指南。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必須與學校的課改項目、課程建設、課題研究、品格提升工程等項目相融合,這些項目會成為教師發展的實戰場,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例如,東林中學教師以學校“學問課堂”教學改革為載體,將學校的課改與自己的專業成長相結合,發展學校的同時成就了自己。一批教師脫穎而出,成為課堂改革的排頭兵、學校的骨干、區域的名師。教師專業發展只有融入學校的發展才會有更好的操練平臺,只有在實地的操練中才會產生實效。
3.與成長同伴相攜手,確保規劃落實有氛圍。
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工作的環境、離不開學校同事、離不開學科組同伴。建立和諧互助、學習研討、實踐發展的專業成長共同體,營造校內學科組教研文化,將規劃的內容落實在平時的點滴工作中,確保發展有氛圍。這需要學校和教師形成共同的專業發展意識與發展愿景,形成整體構架、階段定位、層次區分、梯度布局、統籌推進的發展團體與態勢,讓規劃的落實有底氣、有內涵、見效果。東林中學教師充分利用“東林論壇”展示自己的專業理解、分享自己的專業經驗、呈現自己的專業自信,同時還找到了專業發展的同路人;利用“名師工作室”平臺,發揮名師引領、同伴互助的作用,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快速提升。教師要用好每一個平臺的資源,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在活動中尋得同伴,結伴而行,實現自己與團隊的共同發展。
三、對標發展目標,適時修正規劃,實現動態發展
1.在對標中修正,實現長遠發展。
專業規劃不是一經形成便永不改變的,而是需要在施行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實踐和發展情況進行修改完善。規劃應隨著自己的發展變化、成長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成不變的專業規劃很可能變成一紙空文,將意義深遠的專業引領變成檢查驗收的材料。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學校鼓勵教師不斷聯系實際,總結反思,對規劃進行調整與修正,教師專業規劃發展歷程如圖1所示。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注意理想與現實相觀照、規劃與實踐相結合,讓規劃指導下的實踐與實踐調整中的規劃一起發展。
2.在反思中調整,實現動態發展。
教師應當積極地關注、響應并參與所在區域的教育變革,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及自己的定位保持清醒的認識,時常反思自己的專業規劃、靈活運用規劃并適時進行修正,確保規劃在動態發展中始終引領自身發展。反思主要包括對目標的修訂、對發展載體的評價、對發展策略的修正和補充。
反思與反饋是教師發展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反思,才能明確專業發展需求與現狀,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制定和執行規劃過程中都需要反思的參與,讓規劃得到適時的調整,使教師動態發展成為可能。
系統的教師專業規劃有利于激發教師的主動發展意愿,促成教師個體自主性發展,實現教師階梯性成長。教師個人及學校都要用好專業規劃,長短結合、不斷反思、搭建平臺、營造氛圍,不斷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動力,促進教師健康持久的專業發展,讓專業規劃成為撬動學校內涵發展的杠桿。
【參考文獻】
[1]寧虹.教師教育:教師專業意識品質的養成——教師發展學校的理論建設[J].教育研究,2009,30(7):74-80.
[2]王少非.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意義 內容 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2):59-62.
[3]繆圣.專業規劃與中學生物學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