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
中國教育報刊社(以下簡稱“報刊社”)是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媒體機構,是教育行業新聞宣傳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主辦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雜志、《中國高等教育》雜志等“兩報四刊三網兩端”和80個移動端平臺號,形成了紙媒、網媒、掌媒三大方陣聚合的立體化、全媒體新聞輿論宣傳矩陣。報刊社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的重要論述,結合行業特點和技術趨勢,以建設“智融平臺”為抓手,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堅持移動優先、智能驅動,一體化發展方向;堅持“方向性引領、專業化服務”宗旨,深耕行業服務,為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師生提供準確、快速、立體的新聞和服務,努力探索行業媒體深度融合、轉型發展之路。在今年6月舉辦的今年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教育報刊社“智融平臺”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改革創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報刊社媒體融合緊跟中央部署,在教育部黨組領導下,結合行業媒體實際,著力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推動媒體融合從“1.0”向“2.0”到“3.0”迭代升級。
一是下好融合先手棋。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10月,報刊社成立了全媒體中心,拉開了媒體融合序幕。2015年3月,以全國兩會報道為契機,成立“中央編輯部”,在重大報道中打通各編輯部之間采編、人力資源,在實戰中推進媒體融合。
二是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2019年3月,報刊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建設啟用智融平臺,進入媒體融合“2.0”階段?!爸醒刖庉嫴俊背蔀榻y攝和引領全社融合轉型的“司令部”,每日常態化運行,實現統人、統事、統流程、統資源、統內容“五統籌”,實行全員、全網、全渠道、全平臺、全流程、全天候的“六全”工作機制,再造集“輿、策、采、編、發、傳、評”七位一體的全新新聞生產流程。報刊社領導每天坐鎮“中央編輯部”統籌協調,帶領報、刊、網、端、微各媒體集中研判輿情、策劃選題、部署任務。
三是從紙媒到全媒、從報刊到智庫。報刊社著力打造“全天候中國教育報”,搶占和壯大線上教育輿論陣地。做大做強覆蓋全網全平臺的中國教育報等全媒體矩陣,實現全渠道全網全平臺立體化傳播,文字、圖片、音視頻報道24小時流淌于網上。創新發展提升《人民教育》《中國高等教育》等專業報刊服務能力,精心打造行業高端專業服務的“中教傳媒智庫”。
目前,報刊社已從傳統報刊,發展成為擁有報、刊、網、端、微、屏等多種載體、綜合覆蓋用戶超8000萬的教育全媒體矩陣,實現“統一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個性推薦、融合傳播”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深耕行業:做大做強新型主流教育媒體
全媒體時代,建設服務型媒體,成為行業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在新傳播格局下,行業媒體要提升融合發展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就需要強化用戶需求意識和用戶服務導向,增強服務力。近年來,報刊社在媒體深度融合實戰中,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行業特點、立足自身實際的行業媒體改革創新發展之路。
一是明確“雙一流”戰略目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構建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打造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體和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傳媒集團。
二是實施“一體兩翼”戰略布局。以打造新型教育媒體為主體,“全天候中國教育報”和“中教傳媒智庫”兩翼齊飛。構建教育新聞報、網、微、端全媒體、立體化的宣傳格局;建設教育傳媒智庫,提升報刊功能,由單一紙媒拓展為紙媒、新媒、智庫三駕馬車齊驅動的多功能媒體智庫。
三是深度融合,構建全媒傳播格局。主力軍全面挺進主陣地,全力打造以報紙為龍頭和支點,報網端微有機整合、協同高效、差異發展的,有影響力、專業性、服務力、互聯網感、全介質的中國教育報。
四是精耕行業,打造專業服務智庫。精準對焦行業和用戶需求,以大數據等技術為支撐,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研發教育行業信息服務智庫型產品,構建行業服務的用戶生態。
五是聚力高質量發展,深化優質內容生產。不斷深化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原創優質內容產能,把正能量與大流量結合起來,用心用情制作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文圖音視頻內容,打造刷屏熱傳的原創報道。
六是堅持數據為基,貼近用戶提供多元產品服務。把“數據+服務”作為報刊社轉型的路徑。讓用戶牢牢占據“C位”,利用大數據為用戶提供教育輿情、教育數據、決策參考、智慧政務等服務,著力打造一系列定制化教育智庫產品;開發“好老師”APP,把課堂送到教師身邊;探索視頻直播產品,提供線上服務。
面向未來:構建媒體深度融合新格局
當前,報刊社媒體融合發展,從夯基壘臺、架梁立柱邁向了深度融合、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媒體融合、服務行業給全社帶來了雙效益,2020年,全社各媒體移動端年度發稿約7萬篇次,10萬+報道2500多篇,流量累計21億多,傳播力、服務力大幅提升。同時,報刊社實現廣告、發行和新媒體營收全面飄紅,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增長12.8%和10.76%,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委會議上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2021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報刊社在媒體融合“三步走”戰略初見成效后,快馬加鞭,創新驅動,再上新臺階。進一步深化媒體深度融合體系體制機制改革,精心勾畫了“新三步走”的媒體深度融合藍圖:力爭近兩年實現從內部融合向教育系統媒體融合,從國內向海外拓展。
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媒體融合從管理向治理轉變,實現內部深度融合。媒體融合是一個傳播命題,也是一個治理命題。報刊社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通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4月,探索建立了適應媒體深度融合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在組織方式上,整合成立融合發展和智庫服務兩個事業部、11個融媒體采編發中心和10個專業智庫服務中心,變傳統的“報刊社—編輯部—部門”三級管理層級為“報刊社—中心”兩級管理層級;在媒體功能上,擴大媒體和部門功能,推動傳統紙媒向全方位、立體化、縱深型媒介聚合體拓展、向新媒體運營、智庫建設、產品研發拓展;在運行機制上,中央編輯部常態運行,采編一體化統籌指揮,優化新聞生產流程,變以往單兵作戰為聯合協同作戰,形成集約高效全媒體傳播體系;在智庫服務上,成立四大研究院,做大做強媒體智庫服務。
二是圍繞構建教育新聞大宣傳格局,集聚資源打造“中教云”平臺,實現從內部融合向教育系統融合拓展。成立中教云發展中心,面向教育部部門、高校、教育媒體,重點建設“云+傳播”“云+智庫”“云+服務”“云+監管”“云+教師專業成長”等五大平臺,深度融合戰線資源,全面提升行業服務能力,打造“行媒云”生態圈。
三是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水平,建設“中國教育之聲”海外傳播平臺,加快構建從內宣向內宣外宣聯動的輿論格局。按照黨中央對媒體提出的新要求,下一步,報刊社將以獨有的面向海外留學人員的《神州學人》雜志和神州學人網外宣平臺為抓手,成立海外傳播中心,整合海外傳播平臺、內容、數據資源,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傳播中國教育“好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作者系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
【編輯:左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