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宇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及輿論生態發生巨大變化,主流媒體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更好地適應5G時代傳播環境新特點,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成為擺在主流媒體面前的一項緊迫課題。作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和改革探索,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以下簡稱“貴報集團”)傾力打造的主流新聞客戶端——天眼新聞客戶端于2019年3月1日上線,通過體制機制、采編流程、技術保障、運營管理等改革,推動深度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天眼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融通媒體流程,形成全方位共識
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運營一個客戶端,更不是將新聞從報紙搬動到移動平臺上來,融合中更為重要的是運營方式、傳播體系的建立。為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貴報集團制定了“創新為要、流程再造、策劃先行、導向為魂”的融合傳播理念,通過對新聞生產體制機制進行強力改革,對新聞生產、管理、保障部門進行優化改革,取消了一些跟不上融合發展的傳統部門,設置如融媒體中心、新聞宣傳管理辦公室、大數據研發應用中心等符合融合發展的新部門,將新聞生產、技術研發的人才配備到合適崗位,形成符合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打造出高效的新聞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貴報集團成立了融合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編輯委員會和融媒體技術委員會,通過體制機制的強制力量來確保主力軍全部進入主戰場。通過實施“大黨建、大融合、大產業”三大戰略工程,建立融合發展專題會議系列制度,圍繞構建現代化傳播體系和建成“四全媒體”的總體目標,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筑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以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不折不扣把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抓細抓實、貫徹到位,全面提高黨報、黨刊及其他各類傳播平臺的采編質量。
二是創新機構融合。貴報集團按照融媒體指揮中心+采訪中心、編輯中心、技術中心的“1+3”架構進行機構設置:融媒體指揮中心負責統籌調度策、采、編、發資源;采訪中心對各終端內容進行融合策劃和采集;編輯中心完成各終端平臺內容的編發;技術中心統籌技術研發工作。各中心既明確分工,又相互配合,實現一體采編、云端集成、技術保障,推動集團各平臺的共享共建。2020年7月,貴報集團啟動實施貴州都市報與天眼新聞采訪中心兩個部門的整體融合轉型,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安排部署,完成體制機制、采編經營、管理運行、績效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全環節的脫胎換骨式改革,圍繞都市社會民生抓爆款,鞏固和發揮社會民生新聞生產能力優勢,激發貴州都市報這個擁有27年歷史的報業品牌的發展新動力。
三是再造采編流程。打破媒體傳統采編模式,實現報、刊、網、端所有采編人員全部融合。貴報集團旗下各子報、子刊、出版社、文化產業等采編力量100%入駐“中央廚房”,讓所有采編人員在新聞生產、技術保障等方面的資源實現全面互通,通過與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引進“天目云”融媒體采編系統,利用大數據寫稿、智能化審校、技術賦能二次傳播,實現“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加強各市州記者站(辦事處)的發展建設,進一步提升記者站(辦事處)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建強區域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信息服務樞紐,積極發展各種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實現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
四是創新績效考核。深化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堅定不移實施移動優先戰略,以移動優先為導向,把傳播力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實施以傳播力為主的考核辦法及系列激勵措施。在全國黨媒中,貴報集團率先實現以傳播力確定稿費、在紙質媒體上刊發不發稿費的績效考核辦法,形成更加符合互聯網傳播規律的考核機制。對于采編人員采寫編發的稿件,以傳播力為導向,對點擊量達不到標準的稿件,原則是不得在報刊紙質平臺發布,要求“每月完成移動端稿件8條以上,每條實現12500瀏覽量”,在黨報黨刊發稿不再發放稿費,報刊質量與編輯績效考核掛鉤。
五是融合終端品牌。以天眼新聞客戶端為核心,貴報集團旗下公眾號等其他媒體平臺堅持整合融合的原則,全部遷入融媒體“中央廚房”,以頻道形式與天眼新聞客戶端融合發展,打造天眼新聞融媒體矩陣。同時,發動市縣融媒體中心采編力量運營市縣頻道,把分散在網下的力量集中到網上、深入網上,讓正能量匯聚成大能量。
強化精品思維,生產高質量內容
貴報集團堅持移動優先、“天眼”優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將提升融合內容生產能力作為核心業務環節,實現移動端首發100%、信息資源共享100%,高質量內容建設構建新生態,優質傳播鼓足發展底氣。
一是堅持內容原創化。建立“季策劃、月策劃、周策劃、日策劃、時策劃、緊急策劃”6個層面的選題策劃會制度,以“三層聯動、永不間斷、集團共享”的體系推動落實,策劃覆蓋“365天×24小時”,實現“季季有重點、月月有落點、周周有燃點、日日有看點、時時有亮點、緊急有步點”的“六有”選題策劃新局面,形成“選題競爭是重頭、稿件競爭成常態”的良好業務競爭氛圍以及“創意泉涌、作品泉涌”的良好生產態勢。并借此推進全媒體采編隊伍、全媒體通訊員隊伍、縣級融媒體中心、“天眼戰隊”及天眼號等內容生產泉涌,原創內容在天眼新聞客戶端上的發稿比重達到80%以上。
二是堅持“四力”常態化。集團領導及編委干部帶頭,持續抓好脫貧攻堅踐行“四力”常態化、制度化蹲點采訪報道活動,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錘煉“四力”,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不間斷推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融媒體策劃報道,反映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有效回應群眾關切,不斷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
三是重視傳播創新化。貫徹“無視頻不新聞、無圖片不傳播”的理念,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建設智媒體,重構新聞信息生產與傳播全流程,著力打造標準化技術研發管理團隊,通過建立代碼倉庫、啟用文檔及項目管理平臺、制定代碼規范、制定研發規范、部門工作流程制度等方式提升研發治理能力、治理效能,借助信息科技力量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四是堅持信息融合化。推動集團旗下內容生產單位領辦天眼新聞頻道、欄目。除時政類新聞嚴格遵守審稿程序外,試行專業新聞傳播“四步響應工作法”:第一步,快訊+圖片在10分鐘內響應;第二步,60秒以內短視頻在30分鐘內響應;第三步,完整新聞呈現+信息補充在2小時內響應;第四步,修改完善、完成紙媒稿件在5小時內響應。通過強力推動,全體采編人員熟練掌握了新的傳播方式,報道成效顯著。
強化跨界思維,打造特色“云”品牌
貴報集團以天眼新聞客戶端為中心,積極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新聞+服務”“新聞+電商”“新聞+旅游”“新聞+教育”等運營模式,加出融合動能、加快創新賦能、加強傳播聚能、加速脫貧效能、加載服務智能、加厚造血機能。
一是加快創新賦能。堅持新聞傳播與跨界跨域并行,通過“新聞+”運營模式,在天眼新聞客戶端上增設服務板塊,包括政務、生活、繳費等3大項17具體項服務,通過完善功能設置、增設跳轉鏈接等方式,不斷完善住房資訊、戶籍辦理、天氣查詢、話費繳納等方方面面便民服務,切實把“讀者”轉化為“用戶”。
二是加強傳播聚能。構建“新聞+政務”“新聞+服務”“新聞+電商”“新聞+旅游”“新聞+教育”等多項運營模式,打破不同行業之間的壁壘,從原來單一、定向、固定的傳播方式向如今“多屏、移動、交互”的融合傳播、多樣態融合產品轉變。
三是加速脫貧效能。圍繞新聞扶貧的思路,以月為單位刊發“文軍扶貧”公益廣告、融媒體作品等,通過消費扶貧助力“黔貨出山”,讓貧困山區的優質農產品借宣傳出山,讓集團平臺資源及品牌影響力助推貴州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加載服務智能。貴報集團通過一個號碼(96811)、一個專業公眾號(96811生活管家)、一個社區綜合服務受理網絡(96811社區綜合服務站)、一支專業的呼叫中心隊伍(提供標準服務應答咨詢和服務預約)、一批標準服務企業(符合各行業服務質量標準和資質要求的先進服務企業)、一套服務質量標準(統一的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六個一工程”,建成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著力提升天眼新聞96811民生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大力整合集團電子商城資源,有效鏈接社會政務服務、社會服務資源,大力強化用戶互動交流、便民服務等功能。目前,96811民生服務平臺旗下有62個加盟商家,服務類別涵蓋200余項服務項目,覆蓋居民生活多個方面,不斷提升融媒體平臺服務性,不斷增強用戶黏性,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
緊抓技術迭代,實現服務一體化
貴報集團依托天眼新聞客戶端,用好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充分運用好前沿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將“天眼媒體云”打造成集融媒體一鍵采集、編輯、發布、存檔等為一體的生態化內容生產鏈。
一是保持對新技術的敏感性。保持對新聞傳播領域有關新技術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實現選派技術骨干參加省級以上大型前沿技術分享研討培訓、跟班實訓學習常態化,逐步掌握了一批主導研發、安全可控、好用實用的技術平臺。
二是保持對新技術的主動性。秉持“虛擬軟件、架構設計、消化吸收、集成創新”的技術發展路線,把“天眼戰隊采訪包”配備范圍擴大到全體一線記者,積極自主研發“天眼媒體云”、天眼算法、數據庫,搭建可追溯版權系統,把改革創新貫穿到媒體融合發展全過程。
三是保持對新技術的創新性。持續推動媒體融合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實施媒立方系統提質升級、方正飛騰組版系統提質升級、天眼新聞客戶端智能化升級、視頻生產系統采購、天眼新聞UGC用戶視頻生產集成、貴州日報新聞大數據平臺六大項目,自主研發“天眼媒體云”架構設計,切實提高各平臺運用和管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等顛覆性技術的能力,突出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
深度融合,全面拓展影響力
體制機制立,則綱舉目張。在媒體融合發展道路上,貴報集團堅定信心,內外并舉,不斷探索具有鮮明特色的新型現代文化傳播集團融合發展路徑。
2020年,天眼新聞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2021年1月,當代先鋒網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20年,貴報集團先后獲得中宣部表揚9次,其中新聞閱評5次、閱評快報1次,全國兩會宣傳報道提示3次,新聞閱評第76期單篇刊發對乾興平給予肯定,為中宣部針對全國各省各地戰疫戰貧宣傳工作唯一刊發的新聞閱評。
天眼新聞客戶端為貴州省全省9個市州和貴安新區、88個縣(市、區)以及部分經濟開發區開通專屬頻道,為10余個省直重點行業開通專題專欄,月原創稿件突破2萬條,“融行業、融領域”成效初顯。
一批批廣傳播、高點贊的新媒體作品,不斷凸顯品牌傳播力、影響力。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聚焦兩會主要議程精心策劃,重點圍繞貴州省堅決打贏兩場戰役、奪取兩大勝利謀篇布局,天眼客戶端推出的原創報道獲得6次中宣部兩會閱評點評;緊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主線,推出大型主題航拍《飛越新貴州》,通過無人機視角飛越拍攝貴州88個縣(市、區)的山河風光,著力呈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城鄉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提升縣域發展自信,展示貴州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網瀏覽量超3000千萬人次,獲2019年度貴州新聞獎一等獎;精心策劃、精心組織,推出鄉鎮巡禮“飛越山鄉看巨變”大型系列直播活動,通過視頻直播形式全面展現貴州山鄉的巨大變化,在貴州省內產生巨大反響。
作者系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編委、貴州天眼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