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蓉雪 董魯君
【摘 要】自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以來,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充分挖掘校史文化中的紅色基因,聚焦紅色人物,選好素材,用好資源,把準思維邏輯,找到學生能親歷、觸摸到的一段段紅色歷史,講好黨史、校史故事,并引導學生串珠成鏈,培養愛黨愛國之情。
【關鍵詞】紅色血脈;紅色引領;紅色堅守;紅色傳承;童子軍團;革命英烈;時代新人
【中圖分類號】G621;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048-03
【作者簡介】1.許蓉雪,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江蘇無錫,214001)副校長,高級教師;2.董魯君,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江蘇無錫,214001)大隊輔導員,一級教師。
惠山高高,梁溪清清;錫師附小,踏歌而行。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以下簡稱“附小”)建校至今已有108年,回望附小百年,“紅色”始終是附小的教育底色。自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以來,我校充分發揮校史文化中的紅色基因優勢,聚焦紅色人物——附小童子軍團、南京雨花臺英烈校友、新時代杰出校友,選好素材,用好資源,把準思維邏輯,找到學生能親歷、觸摸到的一段段紅色歷史,講好黨史、校史故事。在實踐探究中,幫助學生串珠成鏈、提高認識,培養對黨和祖國的樸素情感,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著力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紅色引領,吾輩自強——童子軍團
附小歷史上有一個令人驕傲的少年組織——附小童子軍團,被稱為“中國童子軍第一團”,1932年,附小童子軍發動全校學生和家長踴躍為“江蘇兒童號”飛機捐款,用于抗敵。我們將這一紅色資源融入黨史學習教育,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課,探索紅色育人新途徑,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向深遠。
1.創作并演繹“誠勇”課本劇——初心引領童心。
我們組織學生撰寫“誠勇”課本劇,演繹附小童子軍團的傳奇故事。從“穿越”烽火年代再會附小童子軍,到大會操、露營、演習;從參與愛國賑災的募捐活動,到發動全校學生、家長踴躍為“江蘇兒童號”飛機捐款……附小學子懷著最熾熱的愛國心、最深沉的愛國情,去創作、去演繹、去詮釋,充分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罢\勇”課本劇讓思政課真正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讓這份家國情懷深深融入每個附小人的骨血里,點燃紅色初心。
2.創編“誠勇”童謠——童聲里的中國。
在學習附小童子軍團故事、從少年英雄身上學習共產黨員的精神與品質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學生創編獨一無二的“誠勇”童謠,用童稚的話語表達自己對先輩的感恩、敬佩之情以及對黨、對國、對校的熱愛之情,并組織學生走進學校朗讀亭,誦讀自己創編的童謠作品,以聲傳情,共頌黨恩。
3.展映紅色電影——致敬少年先鋒。
從附小童子軍團入手,從個體到群體,引領附小學子穿越烽火,致敬一批少年先鋒。我們開展紅色電影節展映活動,帶領全體學子觀看《童子軍》《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等講述少年先鋒故事的紅色電影,為全體少先隊員帶來一場特殊的“黨史課”。展映活動分為畫海報、講電影、看電影、評電影四個環節。畫海報,即由學生繪制電影海報,張貼在校園內,營造紅色電影節氛圍;講電影,觀影前由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簡介,幫助沒有看過影片的同伴更好地了解影片的背景;評電影,學生通過手抄報、觀后感等形式呈現觀影的收獲和體會,以中隊為單位進行分享交流。通過畫一畫、說一說、看一看、議一議等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落地。
二、紅色堅守,“誠勇”先鋒——革命英烈
南京雨花臺書寫著一段精神傳承的動人故事。據不完全統計,在雨花臺犧牲的革命英烈有十萬余人,無錫籍的有五位,其中有兩位是附小校友,一位是信仰崇高、堅強不屈的高文華,一位是舍己為人、慷慨就義的附小首任校長顧倬先生之子顧衡。我們以兩位雨花臺英烈校友的事跡為素材,為學生量身定制黨史學習教育最鮮活的教材,激勵附小學子繼承并發揚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
1.傾聽英烈故事,學紅色黨史。
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是我校堅定不移發揮黨史學習教育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激勵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重要舉措。黨史學習教育課上,我們聚焦兩位附小革命烈士的悲壯故事,引導學生通過共讀紅色家書、共看紅色話劇等活動,認識高文華、顧衡,感悟他們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官位所動、不為酷刑所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氣節。
2.講述英烈故事,頌英烈精神。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我校在櫛風沐雨中與黨共同成長。學校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之路的剪影。我們重新梳理校史中的愛國活動、愛國運動等紅色基因,聚焦兩位校友的英雄事跡,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等課堂,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宣講,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改變“說教式”“灌輸式”的教育形式,讓學生以“黨史宣講員”的身份講述黨史中的校史故事,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3.繪制追思卡片,承紅色基因。
打破學科壁壘,立體建構,以學生喜歡的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沉下去”“熱起來”。我們邀請美術老師指導學生制作一張附小英雄人物追思卡片。學生在學習黨史、校史的基礎上,繪制出了一張張精美的附小校友追思卡,上面工整地寫著英雄語錄、感悟收獲、創編的詩歌作品……
三、紅色傳承,中國力量——時代新人
進入新時代,附小人始終步履堅定,在堅守中不斷超越。附小少年立志的學子們,他們或投身革命,或建設國家,或研究學問,或帶頭改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校外輔導員——新四軍“獨臂英雄”吳成、全國首批“大國工匠”——顧秋亮、無錫書畫院院長梁元……他們都是新一代附小學子學習的榜樣。我們通過校史傳承,引領學生見賢思齊,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綜合開發自身潛力,學史力行。
1.創建特色中隊,傳承民族精神。
我校在少先隊陣地建設中百花齊放,現擁有一支江蘇省英雄模范中隊——吳成中隊;一支以校訓“誠勇”命名的中隊;四支杰出校友特色中隊——秦邦憲中隊、高文華中隊、顧衡中隊、梁元中隊。以江蘇省英雄模范中隊吳成中隊為例,我校每月邀請吳成爺爺走進校園參加中隊活動——“聽吳成爺爺講故事”。每學期,學校還組織學生前往吳成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參觀、慰問。展廳內,一張張手繪海報、一份份榮譽證書、一句句童言童語,盛滿的是厚重的歷史、無上的光榮和無限的囑托。大家受益匪淺,久久沉浸其中……特色中隊在一次次學黨史、頌黨恩活動中,樹立遠大理想,傳承民族精神。
2.開辟校友講堂,少年逐夢未來。
我們還邀請優秀的黨員校友走進課堂,從自己從事的職業出發,為學生講述自己少年立志的成長故事。其中,有為了新中國成立浴血疆場的“獨臂英雄”吳成爺爺;有不負深海下的生命托付,用拼命三郎的執著與科研人員并肩作戰的顧秋亮伯伯;有為理想不懈奮斗的梁元伯伯……一個個接地氣的鮮活故事、圖文并茂的課件、精心挑選的視頻,營造了交互式、全景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歷史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為學生的成長打下了鮮紅的底色。
3.創新學習方式,點燃學史熱情。
為了充分開發、利用校友資源,我們創新學習方式,點燃學生學史的熱情。例如,邀請曾經的附小少年和新時代的附小少年共同演繹紅色經典作品;采用視頻連線的形式,對話附小優秀校友,激勵學生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邀請杰出校友,結合自身職業,定期在隊室內開展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以活動促學習,充分點燃了學生學習黨史的熱情。
學以致用方為學。我們引導學生用文化知識武裝自己,三味書屋、九章玩吧、朗讀亭……都有他們孜孜以求的身影。他們在科技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動手實踐,探尋紅色科技路;在學雷鋒紀念日開展愛家人、愛伙伴、愛自己的“三愛”體驗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奉獻情懷;在傳統佳節制作民俗作品,弘揚傳統文化;用餐時人人爭當“光盤俠”,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益活動中展現家國情懷,積極參加“彎彎腰公益服務隊”,讓校園更美麗,“愛心書包、助學圓夢”幫扶活動、“暖冬行動,衣‘舊有愛”校服捐贈活動中也有他們活躍的身影。附小少年不僅有草長鶯飛的朝氣,更有清風明月的灑脫;不僅有驕陽似火的熱情,更有精忠報國的情懷。每個附小少年,都在每天的日常點滴中用自己的切身行動詮釋:永遠聽黨話、時刻跟黨走。
穿越滄桑,路在腳下;日生不滯,前行不止。我校將積極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做無錫教育的領跑者,做江蘇教育的先行者,做中國教育的奮斗者。讓這份“誠勇”情、“樂學”意始終滋養著兒童,為兒童的完整生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