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錫山區教育局團工委在市、區兩級團組織的指導下,確定家鄉紅色線路,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讓少年兒童在研學旅行中積極學習黨史,努力將理想信念融入生命成長的重要印記。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研學旅行;錫山行動
【中圖分類號】G621;G521;D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067-02
【作者簡介】徐霞,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江蘇無錫,214101)團工委書記,高級教師,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蘇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無錫市德育學科帶頭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無錫市錫山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如錫北革命烈士陵園、嵩山江抗紀念館、姚桐斌故居等,這一個個“紅色地標”都是寶貴的紅色資源,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一問題不曾改變的堅定回答。館內一件件革命文物是我黨百年征程的最好見證,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少年兒童走進家鄉的這些紅色教育基地,在一件件革命文物中能讀懂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那么,怎樣幫助少年兒童理解和感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怎樣對少年兒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錫山區教育局團工委在市、區兩級團組織的指導下,積極挖掘錫山區的紅色教育資源,推出《“錫”游記——紅領巾戶外研學手冊》和“會說話”的錫城紅色研學點語音手繪地圖,組織廣大青少年走進家鄉的各個紅色教育基地,并發揮“云德育”優勢,依托“紅寶AM·青聽FM”專欄,著力打造“流動的紅色課堂”, 組織學生在研學旅行中學好黨史。
一、確定家鄉紅色線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我們根據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順序,就錫山區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進行梳理,充分發揮紅領巾尋訪活動的優勢,由黨員、團員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無錫縣農民革命運動紀念館、許巷慘案紀念館、新四軍嵩山江抗紀念館、寨門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東北塘革命紀念館、王莘故居、姚桐斌故居等區域紅色教育基地以及反映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紅豆集團、鄉鎮企業博物館和最美鄉村山聯村。我們依托“行走的團隊課”,以青少年的視角、青少年的語言講述英雄人物的戰斗故事和紅色歷史,并拍攝成視頻,將這些資源生動、立體地呈現在青少年面前,引導青少年感受、觸摸家鄉的“紅色印記”。
二、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1.開設紅色線上課堂。
我們采用線上線下互動模式,發布“‘紅色尋寶,紅領巾邀您家鄉探秘”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觀看尋訪視頻并激起其尋訪興趣。線上,我們組織學生一起“云游”紅色教育基地,感受中國人民不怕犧牲、前仆后繼、英勇戰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并通過答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學習中不斷思考,增強自己的理想信念。線下,我們通過紅色基地打卡行動,組織青少年查閱資料,聆聽先烈故事,實地尋訪錫山區紅色教育基地,交流研學成果,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2.開發紅色教育課程。
在每一次活動中,我們聚焦家鄉的一個紅色教育場館,以“觀看尋訪視頻+線上思考答題+線下打卡尋訪”的模式,通過館內紅色教育資源影音視頻的制作、尋訪紀實文章的推送、相關繪本的推介,打造一批優質紅色教育節目,形成錫山區“紅色教育課程”資源庫,并以此引導學生閱讀紅色書籍,誦讀紅色詩歌,分享紅色故事,感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3.開播紅色經典故事。
依托校園廣播電臺,我們通過少年兒童主持的“紅寶AM·青聽FM”專欄,推出“學黨史,講故事”系列化廣播節目。欄目分為“重大戰役”“黨的會議”“先鋒故事”,以時間為軸,聚焦黨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我們采用不同的方式,選擇不同的內容,從不同視角,引導青少年學習黨的歷史,了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增強理想信念。如通過黨員輔導員和青少年對話的形式,聚焦黨在重大戰役中的領導作用,幫助青少年真正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相信黨、熱愛黨的種子;邀請身邊的黨員教師聚焦黨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幫助青少年理解祖國的偉大成就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來源于黨的領導,增強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情感;聚焦黨的創始人等英雄人物,引導青少年感受中國人民不怕犧牲、前赴后繼、英勇戰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青少年生命成長的重要印記。
三、創新黨史學習方式
1.黨團隊手拉手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我們堅持黨建帶團建,發揮黨員教師、退休黨員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豐富的形式和靈活的手段,利用網絡空間及碎片化時間,通過線上尋訪、線下打卡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學生站在兒童的視角、采用他們的語言講述黨史中英雄人物的戰斗故事和重要事件,喚醒青少年對一段歷史強烈的感知欲,緬懷與銘記英雄人物。在整個活動中,我們注重用少年兒童自己的聲音傳遞黨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引領他們從小聽黨話、跟黨走。
2.場館式沉浸體驗學習。
場館式沉浸體驗學習是一種正向、積極、全身心投入的交互行為。我們依托《“錫”游記——紅領巾戶外研學手冊》,推出“會說話”的錫城紅色研學點語音手繪地圖,讓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立足鄉土資源,真切感受、大膽表達。在動員少年兒童打卡家鄉紅色研學點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黨員教師、英雄后代的講述,帶著問題去尋訪、探究、挖掘紅色故事,力求讓場館的每一個紅色故事,喚醒少年兒童對一段歷史強烈的感知欲,引導他們真切感受中國共產黨為何能在沒有路的地方,于百年間一步步蹚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間正道。
3.“云”浸潤式體驗熏陶。
我們發揮“云德育”的優勢,通過宣講、廣播、智慧平臺等多種方式,打破時空壁壘,突破書本限制,把“黨史”這本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全方位、立體化、潛移默化地講給青少年學生,使其受到文化、情感、生活的潤澤和熏陶。依托校園廣播的靈活性和普遍性,我們引導少年兒童利用碎片化時間,與小伙伴一起收聽、一起討論、一起分享。我們利用微信公眾號、相關網站打破時空壁壘,突破書本限制,引導學生和家長一起收聽、一起閱讀、一起講述黨史故事,使黨史學習教育從校園走進家庭,這就拓寬了黨史教育空間。同時,我們利用網絡的交互性,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少年兒童參與互動答題,感悟黨史蘊含的真理力量,努力將理想信念融入其生命成長的重要印記。
對少年兒童進行黨史教育,就要用現代兒童學習的方式,引導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命體驗中關注身邊、關注生活、關注家鄉,在他們心中種下“紅色的種子”,讓紅色基因成為他們成長的內生力量,引領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積極生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