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華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財務處
在信息網絡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逐漸萎縮,以智能終端為基礎的新型支付形式不斷革新,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務支持。對醫療行業而言,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改革公立醫院收費服務管理,逐步推行就診實時結算,實現患者就醫快捷結算。近年來,大部分醫院通過引入第三方支付,與醫院HIS收費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了多種便捷的支付方式。由于支付方式更新速度快,部分醫院未及時建立有效的支付管理制度,對第三方支付出現的多收費、漏收費、對賬模式不科學等問題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處理,將會對醫院資金安全構成較大風險。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醫院支付管理模式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提高支付管理的有效性,保障醫院資金安全。
伴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在醫院支付管理實踐中,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如下:第一,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及滿意度。在傳統的患者就醫過程中,患者一般需要經歷多次繳費,過程耗時長,就醫體驗差。醫院引入第三方支付后,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可通過多終端多種支付方式便捷完成繳費,節省大量的時間與交易成本,患者就醫體驗及滿意度顯著提升。第二,節約醫院收費服務成本。患者可自助完成繳費,醫院收費服務效率大幅提高,收費服務成本顯著降低。第三,提高醫院收費管理的準確性。醫院通過HIS收費系統直接向第三方支付系統發起收費,杜絕了由于人為操作失誤引起多收費、漏收費、錯收費等問題,進一步提高醫院收費管理的準確性[1]。
患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時,當出現網絡延時或斷線等情況時,容易出現患者已扣費但醫院HIS系統未確認等單邊賬問題。一方面,由于醫院第三方支付資金及賬單至少于T+1日才能獲取,無法實時對單邊賬進行查詢確認;另一方面,患者經常由于病情緊急急需醫院處理,特別是在患者支付了大額住院押金形成單邊賬又無力再次支付情況時,賬務處理難度大,醫院亟須制定第三方支付單邊賬處理流程規范進行及時處理。
由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患者通過第三方支付的占比越來越高,相應第三方支付退費也大幅增加,此種退費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第三方支付退費一般有固定期限,導致部分退費無法原路退回,須轉其他退費形式的問題。二是患者住院期間通常會進行多筆住院預交金繳費,在出院結算涉及多筆退費時存在退費先后順序選擇的問題。三是在退費過程中,由于系統或網絡的原因,可能會出現了少退費或重復退費等問題[2]。以上問題均需制定相應管理制度進行退費風險防范。
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終端廣、交易數量多、資金額度大等特點,對賬管理難度大幅增加。如只依靠傳統的工作方式進行財務對賬,受到工作量大以及差錯率高的影響,無法實現實時對賬的目的,導致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出現對賬滯后等問題[3],給醫院帶來較大資金安全風險。
為應對信息化時代下支付管理存在的問題,防范資金風險,保障醫院國有資產資金安全,應構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機制(見圖1)。

圖1 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機制
(1)安全收費管理機制。進行第三方支付收費時,首先由HIS系統發起收費請求,第三方支付系統接收向患者收費,如收費成功,則向HIS系統返回收費成功消息,最終HIS系統確認收費成功,并將HIS收費成功消息返回第三方支付系統;如第三方支付系統收費失敗,則向HIS系統返回收費失敗消息,HIS系統接收后重新發起收費交易。
(2)安全退費管理機制。發生第三方支付交易退費時,首先由HIS系統發起退費交易,HIS系統確認退費成功后發起退費請求,第三方支付系統接后進行原路退費,如第三方系統退費成功,則向HIS系統返回退費成功消息;如第三方系統退費失敗,則向HIS系統返回退費失敗消息,且在T日不再發起退費,待T+1日對賬確認資金未退情況下再重新發起退費或轉其他退費形式。
在安全收退費管理機制下,所有交易金額均由系統自動生成,杜絕了由于人為輸入錯誤引起的多收費、漏收費、錯收費等問題;而且無論在收費還是退費環節,均保證了由于網絡不暢產生的單邊賬資金都優先留存在醫院,醫院掌握了主動權,通過T+1日對賬確認后即可及時進行原路退費,充分保障了患者及醫院雙方的權益。
醫院在支付管理過程中,應根據第三方支付的特點,建立健全支付管理體系:第一,明確第三方支付管理流程。醫院財務管理部門應牽頭建立所有涉及第三方支付的流程,如第三方支付單邊賬處理流程、第三方支付退費管理流程、第三方支付對賬管理流程等。通過流程建立、流程審批以及流程職能分配等,制定支付內控的定期檢查方案,有效提高第三方支付管理的效果。第二,建立支付管理權限制度。在對第三方支付的管理中,按照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分別設置查詢、審核、退費三級管理權限,有效降低醫院支付管理中的財務風險。第三,制定風險應對措施。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數量多、金額大,管理風險較大,財務管理部門應梳理所有流程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通過事前有效預防以及事后及時處理的方式,有效降低資金風險,保證信息時代背景下醫院支付管理工作的穩步進行[4]。
醫院應建設綜合支付管理平臺作為支付管理的有效抓手,通過平臺對所有第三方支付的接口進行標準化管理,保證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信息均可集成于平臺,財務管理人員僅通過一個平臺即可完成所有第三方支付信息的查詢、對賬、異常賬處理、統計分析以及數據監控等業務。
(1)綜合支付查詢。醫院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無論是通過窗口掃碼付、自助終端掃碼付、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線上付等交易,均可隨時通過綜合管理平臺查詢交易明細,保證醫院支付管理中財務信息的實時對接,避免財務信息處理不及時等問題出現[5]。
(2)綜合支付對賬。綜合支付平臺應在T+1日自動下載所有類型第三方支付T日的交易流水賬單、銀行進賬單、HIS交易賬單,自動進行三方對賬,并查找出異常交易輔助財務人員進行對賬。
(3)綜合支付異常處理。經平臺對賬查找出的第三方支付異常賬務,具有審核權限的財務人員可在平臺上進行統一的異常賬務審核,經審核后的異常賬務可由具有退費權限的財務人員進行統一的批量退費處理。
(4)綜合支付統計分析。綜合支付管理平臺應根據財務人員的需求,可由財務人員自定義各種統計維度生成數據分析表格,以便及時獲取分析醫院多維度的財務數據,保證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5)綜合支付監控。綜合支付管理平臺可對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信息進行監督管理,通過對資金流向監控、支付交易監控等內容的分析,降低支付風險出現的概率,提高支付平臺管理質量。
通過對醫院第三方支付管理工作的分析,為進一步提高醫院支付管理水平,應針對支付管理工作的特點,融入信息化培訓手段,保證醫療機構信息化支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在醫院人才培訓規劃中,應加強財務人員對信息化支付系統的認識,全面掌握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風險隱患,并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提高醫院支付管理的整體效果。再次,在進行專業人才隊伍培訓時,應針對性提高財務人員的信息化技術操作能力,使專業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第三方支付流程節點進行滲透式管理,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醫院支付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人才支持[6]。
總而言之,在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醫院信息化支付手段不斷革新,醫院財務管理者應持續創新支付管理模式。通過構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支付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綜合支付管理平臺、組建專業支付管理人才隊伍等手段,積極加強醫院支付內控與監督,及時發現支付流程中潛在的風險,制定針對性的財務管理方案,充分保障醫院支付工作的安全性及便捷性,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看病繳費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