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麗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茂名 525000)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各大高校按照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由于以往大部分教師是以線上教學平臺作為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的輔助工具[1],線下實時引導和督促學生學習,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安排, 師生在課堂時間同處一個空間進行交流,現在要求全面開展線上教學,師生居家進行教與學,對師生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2],尤其是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 在校線下學習期間表現出的學習能力、 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覺性并不高[3],而線上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自我監控及自我評價等方面的能力[4],因此結合學生特點做好教學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顯得尤其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 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 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由于大學生在疫情期間普遍出現恐慌、焦慮情緒[5]以及長時間居家的厭煩情緒, 面對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和阻擊戰的要求,為守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免疫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心理基礎, 當前研究擬依托學習通平臺面向高職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并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檢驗其實際教學效果以及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6]。
來自某高職院校的1 626 名大學生在學習通平臺參加為期12 周、每周2 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男生804 名,女生822 名,平均年齡19 歲。
1.2.1 教學效果調查問卷
由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心理學專業教師編制教學效果調查問卷,讓大學生對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線上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反饋,問卷由8 道題組成,主要涉及課程滿意度、學習效果、學習自覺性等方面。
1.2.2 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調查問卷
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調查問卷(UPI)1966年由日本大學的心理咨詢專家與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 為我國高校應用最早也最為廣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UPI 問卷共64 題,其中第5、20、35、50 題是測偽題,第61、62、63、64 題為附加題,其余題目反映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等癥狀。 所有題目采用是非式選擇, 肯定選擇的題記1 分, 否定選擇的題記0分。UPI 的篩選標準分為3 類: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應歸為第一類:(1)UPI 總分在25 分(包括25 分)以上者;(2)第25 題做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者。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應歸為第二類:(1)UPI 總分在20~25 分(包括20 分,不包括25 分)之間者;(2)第8,16,26 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3) 輔助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 不屬于第一類和第二類者應歸為第三類。
該次隨機選取1 626 名高職大學生參與研究。自2020年3月2日起,每周在學習通平臺參加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開展“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線上學習內容為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結合疫情下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前錄制好的心理健康知識視頻,以及省專家團隊錄制的《應對疫情心理問題系列微課》等,線下實踐主要是與線上學習內容相一致的實踐活動, 主要目的為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將知識外化于行,幫助學生以平穩的心態度過疫情,詳見表1。

表1 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計
采用兩個指標檢驗“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的效果,指標1 是學生評估教學效果,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 指標2 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體變化, 以學生入學時測量的心理健康人格調查問卷(UPI)結果為基線水平,課程結束后再次測量并將結果與基線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從表2 可以看到,40.22%的大學生對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是比較滿意的,43.91%的大學生是非常滿意的;39.67%的大學生對教學互動感到比較滿意,40.59%的大學生感到非常滿意;40.22%的大學生對課程設計感到比較滿意,42.56%感到非常滿意。 整體上,41.08%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感到比較滿意,44.28%的大學生感到非常滿意。

表2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滿意度
表3 的結果顯示,50.06%的大學生自評疫情期間實施“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混合式教學下的學習效果比較好,21.71%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效果非常好。 47.29%的大學生認為疫情期間實施“線上學習+線下實踐” 混合式教學下的學習自覺性比較好,28.84%認為學習效果非常好。 當前選用的學習通平臺可記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平臺顯示,學生的平均完成率在90.00%以上,這與學生自我報告的結果相互印證。

表3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混合式教學下的學習情況
根據圖1 的結果,48.40%的大學生認為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幫助比較大,16.91%的大學生認為幫助非常大。

圖1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幫助
根據表4 的結果, 在未參與 “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前,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調查問卷(UPI)測評結果顯示第一類學生的檢出率是13.16%,全部課程結束后,第一類學生的檢出率是10.94%,相較之前有所下降;第二類和第三類檢出率均較“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前增加。 由此可見,“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表4 “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前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
疫情防控期間, 面對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師生均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混合式教學實踐基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6],“教師主導”指的是由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包括組織觀看教學視頻,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主體”指的是學生需自行制定具體學習目標,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獨自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需參與線下實踐,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當前通過實踐研究考究特殊時期下的教學效果,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混合式教學實踐整體上是滿意的,對其教學互動、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以及拓展的學習資源均表示滿意。 學生自我報告對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幫助, 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調查問卷(UPI)也顯示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較課前有所改善。
需值得注意的是, 有部分學生對教學整體不滿意,研究團隊選取其中的一些學生進行訪談,學生反饋的意見包括部分教學視頻不夠清晰、 教學案例可增加、課后學習資源進一步拓展、增加師生互動、設計更多章節練習題等, 還有部分學生反饋網課學習效果相較線下課程更低,容易分心和走神。這些均是課程將來可繼續完善的地方。
該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需設計實驗組與控制組, 通過兩個組的對比分析獲得更為精準的結果;(2)可在課程結束后進一步追蹤當前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長期效果;(3)可將本科生和高職學生進行對比研究, 獲得兩個群體的學習特點,為教學設計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