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胃癌根治術(LRG)對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21年2月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64例胃癌患者,根據手術方法分為開腹胃癌根治術(ORG)組、LRG組,各32例。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LRG組術中出血量少于ORG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ORG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癌患者采用LRG治療是安全可行的,術中出血量少,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胃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并發癥
胃癌作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手術為治療首選手段。開腹胃癌根治術(ORG)雖然能夠達到良好的腫瘤切除效果,可控制病情發展,但對機體損傷較大,大大增加患者痛苦,影響治療依從性,延長術后恢復時間[1]。近年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LRG)在臨床逐漸應用,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等優點,有逐漸替代ORG趨勢。本研究將分析LRG治療胃癌的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2021年2月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64例胃癌患者,根據手術方法分為ORG組、LRG組,各32例。ORG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7.03±4.58)歲;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別有18例、14例。LRG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8.27±4.62)歲;TNM分期:Ⅰ期、Ⅱ期分別有20例、12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病理學檢查確診,能夠耐受ORG、LRG治療,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ORG組
采用ORG治療。全麻,取仰臥位,腹腔打開后,阻斷胃周圍血液循環,切除網膜,完成淋巴結清掃;切斷胃網膜右動靜脈,清掃淋巴結;切斷肝左葉三角韌帶及迷走神經,進行胃切除,完成食管空腸吻合。
1.2.2 LRG組
采用LRG治療。全麻,取仰臥位,采用五孔法,于臍孔部位穿刺,腹腔鏡鏡頭置入,氣腹保持15 mmHg,分別將四個穿刺套管穿刺并置入左、右、上、中腹,將操作器械放入,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完成淋巴結清掃、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或遠端胃切除,完成食管空腸吻合。
1.3 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
LRG組、ORG組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98.37±29.37) ml、(328.74±54.06) ml。LRG組術中出血量少于ORG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987,P=0.00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LRG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ORG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ORG作為治療胃癌的常用術式,能夠于直視下進行操作,操作簡便且術野清晰,有利于徹底清掃淋巴結。但ORG切口大、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會影響機體狀態,延長患者消化道功能復常時間,術后恢復緩慢。同時ORG術中內臟暴露時間較長,會增加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LRG作為微創術式,腹腔鏡具有放大功能,有利于提升手術視野清晰度,便于狹小空間及較深位置的操作,減輕對患者正常組織及血管的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LRG切口小,有利于減少出血及對腹壁組織的損傷,可保留腹壁完整性,術后切口美觀,且進腹及關腹時間短,有利于胃腸道功能恢復。LRG于相對封閉的狀態下進行,可減少腹腔內組織與外界環境的接觸,有利于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風險,且LRG采用超聲刀進行離斷,凝結效應好,可防止腫瘤細胞經淋巴管脫落,有利于病情控制。本研究結果顯示,LRG組術中出血量少于ORG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ORG組,提示與ORG相比,LRG治療胃癌有利于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LRG治療胃癌符合微創理念,術中出血量少且并發癥發生率低,臨床應用安全可行。
參考文獻
[1]徐策.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的預后與生存率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22(6):45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