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鐘旭
摘要:物資是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是維系生產運營的基礎要素,離開物質基礎要素的存在,企業也就失去了生產、運營、發展的必要依托和必要條件。由是,如何對生產所需物資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使之成為生產運營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食糧”,既是衡量一個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風向標,也同時在考驗著這個企業在市場大潮中的續航里程問題。煤炭是我國傳統能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儲藏優勢,煤炭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煤炭企業都是采取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因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煤炭企業在物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與時代節拍不協調的短板。對此,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盡快找出“病因”,而后對癥下藥,徹底挖出“病灶”。
關鍵詞: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問題;歸因;對策
一、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問題歸因
在我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利用領域,國有煤炭企業發揮著絕對主力的作用。盡管近年來在國家鼓勵發展個體經濟、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政策的引導下,一些私營煤炭企業應運而生,但私營煤炭企業無論是在生產規模、生產技術、生產水平,還是在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創新等領域,都無法與國有煤炭企業相提并論。鑒于此,本文所討論的“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問題歸因與對策”,主要針對的是國有煤炭企業而言。一方面,我國國有煤炭企業在歷史上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企業管理者對物資管理工作尚不具備精細化管理思想,對煤炭開采量的執著追求沖淡了對物資粗暴管理下生產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改革前,我國國有煤炭企業長期執行的是計劃經濟運行模式。在計劃經濟運行模式下,企業生產所需物資由上級主管部門統一調撥,企業無須顧忌物資成本與生產產出比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收益的影響,由于生產所需物資的耗費與經濟效益創收之間存在著不相關性,因此,彼時的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已習慣于大手大腳。如果說在市場經濟改革前,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下和粗暴的物資管理方式下,煤炭企業仍能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并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出積極的力量,那么在市場經濟改革后,隨著上級主管部門物資調撥的取消、競爭機制的引入、私營煤炭企業的突起以及境外經濟勢力的入侵,煤炭企業過往的發展優勢可謂蕩然無存,曾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充沛的物資保障,被無情地演變成了市場競爭環境下的“自己刨食”“自主生產”和“自謀出路”。這種形勢下,如果煤炭企業在物資管理工作中依舊抱殘守缺,不思改革,不謀創新,則最終喪失的就絕不只是賬面上赫然入目的經濟效益,還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生存條件發展改變,過往優勢已不再有時,煤炭企業自然應當主動順應新環境和新需要,回過頭來對此前的物資管理工作重新審視,認真反思,找出缺口,補上短板。如此,則煤炭企業在新的經濟浪潮中就仍然能夠繼續保持領航者的發展態勢。
二、解決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對物資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通過物資管理可以較為全面地掌握生產所需物資儲備、積壓、過期、變質以及是否短缺等信息,可以較為準確地掌握生產所需資金的周轉和占壓情況,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物資成本在生產總成本中的占比。可以說,企業生產運營物資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結成的是一種同氣連枝、同聲相應的關系。認準了這個關系,提高物資管理水平就有了思想基礎。一是要轉變觀念,徹底割斷當下物資管理工作與粗放型管理和計劃調撥時期的聯系,建立市場環境下新的管理模式,吐故納新,為物資管理工作正本清源;二是要創建厲行節儉的文化氛圍,要讓全體工作人員知曉,煤炭開采行為本身已是高污染和高消耗,已經浪費了大量寶貴的自然資源,如果物資管理工作再粗枝大葉,不懂得開源節流,那么從長遠看,未來貽害的不單是他人,還有自己。
(二)完善物資管理制度
粗放型管理必然連帶管理制度建設的缺失和管理體系建設的不縝密,煤炭企業既然是從粗放型管理模式下過渡過來的,那么物資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缺失便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在市場競爭中謀生存的企業,如果物資管理制度建設出現缺失,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自身的生產運營和經濟效益。所以,完善物資管理制度,不能是一句空話,而必須付諸實踐。一是要從物資管理工作基礎做起,捋順管理流程,規范操作規程,建立巡查、巡視、監督、監察管理體系,將物資管理工作框定在科學化、標準化、現代化的軌道上運行;二是要密切跟蹤物資管理過程,建立從物資的前期購入到中期保管、再到后期出庫、直至回收報廢的全過程動態管理機制,促進企業生產物資的物盡其用,用其所值,回收再造,良性循環。
(三)優化物資管理方法
煤炭企業家大業大,生產任務重,作業條件差,涉及范圍廣,覆蓋面積寬,并且助力企業生產的輔助性單位林立,與眾多行業企業都有著山水相連的關系,因此這也決定了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復雜、繁瑣、業務量大、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經濟損失的特殊工作性質。因此,煤炭企業要搞好物資管理工作,就必須告別粗放管理思維,對原有的物資管理方法進行優化整合。一是要基于物資的庫存數量和企業檔期內的生產需要,量出為入,合理制訂采購計劃,合理分配使用方向,合理配置供需比例,既要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又要防止因高庫存而占壓企業的生產資金;二是要嚴格物資的倉儲保管工作,對入庫物資要做好從數量到質量的全面驗收,防止以少充多、以次充好,對出庫物資要做好從領取到交還的全面完備管理,領取與交還都要登記注冊,責任單位、責任人要在領取單、交還單上蓋章簽字,對交還物資要認真檢查,對于損壞、損毀、損耗的物資要標清緣由并備存,要杜絕物資使用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
(四)調整改進物資計劃管理
對物資施行計劃管理,是為了滿足和保障企業生產需要而對物資管理工作進行的全面調查研究、監督檢查、調節控制和績效考核及其信息反饋工作,也是對物資從購入到生產應用中間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督管理過程。物資計劃管理是物資管理計劃得以順利執行的先決條件,離開了這個先決條件,物資管理工作就會陷入無序和無章,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要受損。例如,當物資出現用量少而庫存大的情況時,需要通過計劃管理來協調采購部門與使用部門的信息交互,防止出現物資的過量積壓,當物資出現用量大而庫存少的情況時,需要通過計劃管理來協調市場行情與購入量之間的關系,防止因物資的供不應求而影響生產,當物資在使用中出現質量異議時,需要通過計劃管理來協調質檢部門、購入部門、生產部門三者之間的關系,保證物資質量的穩定平衡。所以,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調整改進物資計劃管理工作,這是新形勢下煤炭企業加強物資管理必須邁出的堅定一步。一是物資管理部門要會同生產部門、市場部門、質檢部門等,依據生產需要、結合市場走勢來確定購入物資的數量和質量,要保證購入的物資在生產中能“對號入座”;二是物資管理部門要保持對物資從購入到使用、到回收、到報廢的全程嚴格監控,為開源節流,減少無謂損耗創造條件;三是物資管理部門要保持與信息管理部門信息交互的順暢通暢,及時為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粗疏查漏補缺;四是物資管理部門要保持與財務管理部門信息交互的順暢通暢,保證物資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周轉的靈活性。
三、結語
物資是企業賴以生產的客觀需要,物資管理工作做得如何,事關企業生產運營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企業經濟效益息息相關。積谷防饑,桑土綢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做好物資管理工作應走在做好生產管理工作的前頭。唯有物資管理工作做扎實、做到位、做在了前頭,生產運營才可保無虞,經濟效益才可保無損。